中小學校如何助力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全文長 34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5分鐘

衆所周知,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爲中心主題。高質量發展從經濟領域拓展到各項事業,其中也包括社會的上層建築一一教育工作;當然,作爲教育基礎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更應該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那麼,當下中小學校如何助力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對於這個問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即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法;但是,筆者以爲,我們首先要提高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政治站位。其實,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既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也是社會發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因爲教育關乎到“爲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大問題。

在這裡,筆者不禁想起了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的話,他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的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纔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馬丁·路德.金的話再次警醒我們,一個國家的強大完全取決於公民素質的整體提高,而提高公民整體素質關鍵靠教育。

所以,爲了每一個學生的未來,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我們不僅要及時轉型教育教學思想,而且要壓實責任,把提高他們的核心素質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其次,我們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因爲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源”,所以,學校教育教學要高質量發展,就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但是,當下不少教師仍存在着諸多問題。比如,有的教師還是不讀書、不思考、不寫作,有的還是用題海戰術和無限延長教學時間等“老一套”的做法打發日子,有的還是“重育分”、輕育人……

爲了改變這種狀況,爲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我們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營造教師自我修煉和自我成長的生態環境。一方面,我們要頂住壓力,淡化應試,爲教師自我培訓、自我提高贏得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我們要“刀刃向內”,引導教師先當好“學生”,既要領先於學生的學習,又要邊教邊學,以教促學,以學促教,且把“讀、思、做、寫”等融爲一體,用教育家精神擦亮教書育人的底色。

二是引導教師積極擁抱新思想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當下,科技創新的浪潮滾滾而來,技術迭代升級已成常態。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活力與動力。

面對這些,如果教師依舊“坐井觀天”、固步自封,而不接納和學習新技術,不但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無法實現,而且自己也要被時代所淘汰。

爲了跟上時代步伐,爲了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我們必須有選擇地學好、用好現代教育技術,且爲自己的專業發展和學科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無論技術多麼先進,它們畢竟都是工具。

所以,我們要有理性思維,要靈活應用各種技術,不要劍走偏鋒,被技術“牽着鼻子走”;更不要陷在技術的“漩渦”裡難以自拔,成爲技術的奴隸。

三是以問題爲導向。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必然會增加工作難度,也必然會帶來各種矛盾和問題,這就需要每個教師必須自覺樹立底線思維,既要把面臨的挑戰和危機化爲契機,又要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捋得更清楚一些,更要把可能造成的困難想得更多一些,並把它們視爲教育教學的利好資源,把發現、挖掘和破解問題的過程視爲提高自己的最大動力,在挑戰、否定和創新自己的過程中走向專業精進,進而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掃清障礙。

四是加強團隊建設。目前我們正在推進的課程建設、學科跨界和融合,包括有些地方正在試行的全科教學、“一個學生一張課表”的走班教學,以及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等等,這些都是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何況我們個人的力量和智慧畢竟有限,所以,爲了引導教師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學科壁壘,爲了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思變,共同化解矛盾,共同應對和破解難題,我們要鼓勵他們通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聽課評課、寫課創課、沙龍論壇、微信私聊、線上線下教研互補等多種方式,碰撞思想,培植智慧,取長補短,促進分享,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再次,我們要從教學轉向教育,從“育分”轉向育人。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說穿了就是學生的高質量發展。學生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讓學生主動發展、差異發展和全面發展,要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人,並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包括激發學習內驅力,培養興趣愛好,彰顯個性特長,等等。

實際上,考試成績並非是學生學習的全部。再說當下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以後不一定差,而且完全有可能超過成績好的學生。

因爲他們都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所以,即使是應試教育,我們也要引導教師“把槍口擡高一釐米”,不要只瞄準考試而“開槍”,不要再以考分和升學主宰教學,不要再放棄、歧視甚至拋棄普通學生,不再爲了“提高一分,幹掉千人”而失去良知、理性和人性,失去教育教學的溫度、耐心、韌性乃至方向。

尤其要像父母呵護自己的孩子那樣,爭做熱愛“別人家的孩子”的教育之“神”,包容學生的錯誤,鼓勵他們自己去發現和改正錯誤,且以更高格局和更大胸懷偏愛那些學困生和所謂的“問題學生”。

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時刻把他們裝在心裡,並適當降低教學要求,真正做到“低起點、邁小步、不停步”,盡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發言和互動的機會交給他們,使他們也能看見自己的進步,也能看見學習的希望,也能挺起胸膛擡頭走路。

其實,“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因此,每個教師不但要自覺樹立育人意識,而且要多下育人的課外功夫,包括多找以上這些學生談心或聊天,多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多體諒他們的難處、累處和苦處,耐心傾聽他們的煩惱和困惑,盡最大可能及時迴應他們的合理關切,還要想辦法打通他們在思想和心理上的“痛點”與“堵點”,幫助他們重塑學習信心。

同時,教師要多一些觀察力和洞察力,善於看見、發現和挖掘那些考試成績雖不好但其他方面有特長的學生。

爲了放大和固化他們的特長,我們還要加快教育教學評價制度改革,注重用“多把尺子”評價學生;記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學生就多了一次自我發展、自我表現和自我出彩的機會;於是,歌聲、笑聲、讀書聲,包括吶喊助威聲等就能迴歸校園,這是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也是學校應有的樣子。

最後,我們要爲學生的幸福學習而教。這是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關鍵是我們不再違背教育教學規律和常識,不再升學至上,不再讓學生只幹考生的活兒,強迫他們一天到晚不停地刷題;不再強人所難,逼迫全體學生都考重點學校,致使普通學生成爲尖子生的“陪讀生”,甚至變成“陪綁”;而是要大膽承認和尊重差異,勇於放手,多給學生閒暇時間和自由時空,既讓他們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特長,又讓他們就讀不同的學校,使之成爲更好的自己。

當然,“未經省察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也即學生要幸福學習、快樂成長,決非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意志和毅力,需要具備戰勝各種困難的勇氣與底氣,更需要把成長的本領學到手。

身爲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幫助他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無師自通”,幫助他們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

另一方面,我們要重視揚長教育,千方百計提供機會,不斷挖掘和放大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在某一方面做得更好,以此反哺學習,進而幫助他們消除學習上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幫助他們找到獲得感、滿足感和成功感,幫助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

再一方面,我們還要帶領他們衝破“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考試書”的屏障,指導和陪伴他們多聆聽“窗外的聲音”,多觀看“室外的風景”。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過去,教材是學生的世界;現在,世界纔是學生的教材”,這句話其實在提醒我們,面對教育教學的不確定性,面對世界的豐富多樣,我們的教育教學不能囿於現成的教材和課堂,而應該和世界連接起來,更應該把生活中的相關元素轉化爲課程,保障學生的學習和世界“同頻共振”,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提供最鮮活的課程。

爲此,我們既要當好課程建設的開發者和應用者,又要主動把課堂“搬”到生活和社會中去;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生活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明辨是非等能力,又增加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既對書本、對生活、對社會提出批評和質疑,又要具有建設性的態度和想法,爲使他們過上“幸福完整的學習生活”,爲成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充分準備。

這是我們追求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爭做新時代好教師的努力方向,我們應該爲此而上下求索!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奉化區教育服務管理中心)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周建國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