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推永續發展教育 培育「綠領人才」

中原大學推動環境永續不遺於力,是全臺首間調查校園樹木碳匯及空污去除量的大學。(中原大學提供/呂筱蟬桃園傳真)

中原大學配合政府2050淨零轉型的行動,發展產業創新、社會責任、環境永續等面向,中原大學校務研究暨永續發展處永續長王玉純表示,氣候變遷已從「全球暖化」進入「全球沸騰」,大學作爲高等學府,應該要在議題上扮演「智庫」的角色,希望學校朝向「以永續發展爲導向的環境教育」轉型。

王玉純說,呼應教育部日前提出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政策,中原大學致力推動環境教育、實踐世代永續,八大學院培育永續專業人員,例如理、工、電資及智慧運算學院提供減碳、綠電、循環經濟、AIoT及碳中和技術人才培育;商學院及法學院培育永續管理、碳交易法律市場人才;設計及人育學院則強化國內所需之永續城鄉及夥伴關係人才。

她表示,中原也是全臺首間完成樹木碳匯、空污去除量調查的大學,校內樹木約有2080棵,透過美國農業部軟體計算,校園碳儲存量爲每年1057公噸,並去除913公斤空氣污染物。透過盤點作業,也讓師生更加認識各種,除了紀錄減碳效益、生長狀況外,也建立全校樹木登錄與管理紀錄。

另一方面,中原大學資訊處團隊完成智慧資訊服務平臺,持續強化校內紙張管理及碳排計算,統計111學年度系統使用效益,共節約至少215萬張紙張使用,減碳38公噸以上,相當減少66樓高的紙張,成功達到節約減碳目的。

王玉純也說,中原大學開設永續發展碳管理課程,校方也提供學生考照補助,個人最高補助金額每學期以5000元爲上限,目前已有51人次考取相關證照。另外,學校也預計將在今年8月成立淨零轉型永續力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