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血管阻塞會致死!4種人是高危險族羣

一般民衆焦點放在心血管疾病,反忽略周邊血管阻塞疾病所造成的危害嚴重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三高疾病發生率已經逐年提升,所導致的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盛行率也在不斷攀升。在臺灣,心血管疾病早已蟬聯10大死因前3名多年,也使得一般民衆始終將焦點放在心血管疾病,反而忽略了周邊血管阻塞疾病所造成的危害與嚴重性。

臺北慈濟綜合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兼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指出,周邊血管阻塞的成因全身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相同,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抽菸、血脂症、年齡老化、慢性腎功能不全及血液黏稠度過高或有發炎情況的人,都是周邊血管病變的高危險族羣

1、男性:黃玄禮進一步說明,除了上述高危險族羣外,在臨牀統計上,也有男多於女的趨勢,以輕症患者來看,男女比率約爲2:1,推斷與男性抽菸人口較多有關係

2、年長者:年紀大的人,多數是因爲器官出現退化所致,55歲以上的一般民衆,有周邊動脈血管疾病的盛行率約5%,在臺北慈濟醫院新成立的周邊血管中心所做的統計中,分析過去8年因較嚴重的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接受血管內介入治療的550個病患,40~59歲的年齡層中,其發生率爲3.5%,而在80歲以上的年齡層中,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發生率也佔25.6%。

3、抽菸族羣:抽菸也會增加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風險達2~6倍,且有超過4成周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皆有抽菸史。

4、糖尿病患:糖尿病患所導致的周邊動脈血管阻塞,更高達8成左右 。注意肢體末端變化,避免截肢

根據統計,有將近80%患有周邊血管疾病的病患,好發處大多集中於髂動脈以下部位下肢動脈血管,而罹患此類疾病的患者,也常會合並心臟冠狀動脈、頸動脈腎動脈狹窄阻塞等問題。總而言之,無論是動脈或靜脈周邊血管阻塞,都是非外傷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因此,及早發現、確定診斷且積極治療,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惡化,改善生活品質且降低死亡風險。而在治療上,除了使用藥物之外,也應該積極戒菸、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持續規律地復健。另一方面,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彰,也可考慮血管重建手術,以避免患肢截肢的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