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塑造未來國際貿易十大趨勢

國際貿易和供應鏈正在經歷重大變革。根據匯豐銀行的觀察,未來有以下十大趨勢。圖/美聯社

國際貿易和供應鏈正在經歷重大變革。根據匯豐銀行的觀察,未來有以下十大趨勢將形塑國際貿易的發展。

一、服務貿易呈上升趨勢

2022年全球貿易額爲32兆美元,其中五分之一是由服務業所構成。在未來十年,預計服務業在國際貿易的佔比將大幅增加,其中多數將來自數位交付服務。能夠發展輔助服務和數位變革以迎合此趨勢的企業,更有潛力能成爲未來的贏家,且許多企業已開始着手實踐。

二、資料驗證和B2B平臺處於主導地位

企業買賣商品和服務的方式不斷在改變。企業對企業(B2B)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已是企業對消費者(B2C)市場規模的5倍,我們預期未來B2B市場仍將以指數速度成長。信任是牢固商業關係的基礎,以往此基礎多是仰賴經常性的實體互動所構成;但展望未來,跨平臺的資料驗證(例如身份驗證、交易合法性等)將改變企業互動的方式,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數位平臺允許與匿名合作伙伴進行貿易活動。

三、供應鏈革命

過去供應鏈的發展幾乎都以成本最小化爲唯一目標,有時會犧牲掉透明度、選擇性和彈性。過去三年疫情使得原先趨向全球化的貿易越來越侷限於本地。這種保護主義的興起,促使企業對傳統供應鏈模式重新進行審視,也使得企業對於疫情所暴露出的供應鏈脆弱性作出反應,包括迴流、近岸生產和友岸外包都可能變得更加普遍。

更多製造商將供應鏈多元化,並開始進入不同市場,包括印度和越南等。某些行業則選擇將供應鏈業務轉移到近岸,例如一些美國企業正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墨西哥,以減少對特定市場的依賴。未來,企業能否具備靈活的供應鏈配置,並制定適當的備案和保護措施,以抵禦潛在的供應鏈中斷風險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將十分關鍵。

四、全球貿易數位化正在實現,但進展緩慢

貿易數位化一直是條非線性的道路,在持續進步的同時也走了許多回頭路。但我們樂觀地認爲未來十年這種狀況會有所改變。同時,雖然在貨物實際移動時可能仍需要紙質文件,但我們許多企業客戶正在進行電子貿易,因此我們銀行致力各種場域提供線上貿易融資解決方案,以便客戶能更加順利地銷售或購買貨品。

五、永續發展由可有可無轉變爲必備要件

永續發展不再是一個邊緣問題。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和業界團體皆要求企業更認真地對待永續發展,否則恐受到更嚴格的永續發展規則所約束。因此企業現在就必須行動,否則將被迫按照他人的意向來落實永續。

六、供應鏈透明度是當務之急

大多數企業對自身供應鏈的能見度有限,此缺陷需要儘速改善。以成衣業爲例,品牌商可能與製造商關係密切,並通常會指定服務之布廠。但是,當進一步往上游追溯時,他們對棉花種植地與僱傭的棉花工人可能一無所知。法規趨勢與社會對永續議題的關注,正在促使企業以更完備、細緻的作法提升對供應鏈的洞察力。

七、優化營運資本

由於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消費者需求大幅下降以及其他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企業積極提高效率以控制成本壓力,這讓許多執行長與財務長對優化營運資本之主題更爲關注,力求以此減輕資金和流動性挑戰,從而提升營運效率。

八、管理買方風險

當前市場不確定性使買家風險升高,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導致企業蒙受財務損失。因此,雖然數位化將在貿易行業佔據主導地位,但是傳統的貿易解決方案,如信用狀或匯票,仍將有一席之地,因爲這些工具能非常有效地緩解買方風險。儘管使用率不高,但傳統貿易工具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出口前的貸款,並在未產生高額融資成本的情況下降低風險。

九、恢復到更短的訂單週期

疫情過後,我們開始看到更短的訂單週期再次出現,但這亦將爲企業及供應商帶來挑戰。基於管理這些風險的前提,可能導致一些企業再次回到即時供應鏈模式的懷抱。

十、嵌入式金融服務蓄勢待發

時代在變化,企業需要作出反應。除採用直接面向消費者(D2C)商業模式和數位化發展之外,企業還必須開始考慮將金融服務嵌入其營運中,因爲這可以爲企業提供利潤豐厚的新收入來源。

貿易活動能夠創造就業、財富,更有利於社會發展。匯豐的服務範圍涵蓋貿易買賣方雙方所需,使我們能夠對買家、賣家,甚至整體產業需求擁有獨特的見解。透過對相關人才和流程的投資,期待能更進一步引領貿易融資自動化和數位化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