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萬億美元金融巨頭:裁員!

馬龍(化名),一位在國際投行工作了十年的資深分析師,已經被優化了2個月,目前仍在待業。他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公司未來一年內仍將執行全球範圍內的人員優化和成本控制計劃,香港屬於計劃中的一部分。

有消息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瑞銀將於今年6月啓動新一輪裁員潮,而且將分爲五個階段實施,在完成新一輪大裁員後,原瑞信(瑞信已併入瑞銀集團)員工至少有5成左右受到裁員影響。對此,證券時報記者向瑞銀公關部求證,但對方表示對新一輪裁員不予評論。

去年6月,瑞銀集團宣佈完成對瑞士信貸的收購,成爲總資產達1.6萬億美元的“巨無霸”銀行,全球員工數量增加了約4.5萬人,達到約12萬人。

不少投行向記者表示,由於亞洲地區交易量低迷,國際投行裁員潮已經席捲中環,甚至不少中資券商也在進行人員優化。不過也有投行向記者表示,目前很多國際投行執行的策略是一邊優化高成本員工和不賺錢的部門,一邊又社招一些低成本的新鮮血液,爲後期市場回暖儲備人才。

國際投行裁員潮襲來

公開資料顯示,瑞銀去年收購瑞信後就已經披露裁員計劃,全球涉及3萬—3.5萬人,其中就包括香港。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瑞銀將於今年6月掀起新一輪裁員潮,並分爲5個階段實施,即6—11個月分別各有一次裁員,裁員節省開支高達120億瑞郎。

對於上述裁員消息,證券時報記者向瑞銀求證,但對方稱不方便評論。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稱,瑞銀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將開始把50人的團隊裁員約三分之一,包括之前爲籌備公募招來的人也面臨解僱,其中不乏Senior Level(高級別)的。

對此,瑞銀髮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仍然是瑞銀的一個關鍵市場,我們將繼續進行戰略性投資”。

不止瑞銀,摩根士丹利也加大了裁員力度,據悉,其計劃開始在亞太區(日本除外)裁減約50個投資銀行職位,其中至少80%涉及香港和內地,香港和內地預計有40多人將在這輪裁員中受影響,這可能會是摩根士丹利在內地多年以來最大幅度的裁員。

摩根士丹利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達151.36億美元,同比增長4.3%,其中來自投資銀行的收入爲14.47億美元,同比增16%。

在員工人數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合計爲7.96萬人,較2023年3月31日減少2656人。

4月16日,匯豐在亞洲投資銀行部門裁員大概十幾名Banker(銀行家),匯控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行政總裁(CEO of Global Banking&Markets)GregGuyett日前指出,香港新股市場至少要到今年下半年纔可能復甦。他又指,因通過科技來精簡營運,匯豐控股在全球銀行及市場的總員工人數或會繼續減少。

目前中環的國際投行業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裁員潮。被優化2月之久的馬龍告訴記者,這一波裁員主要是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和香港IPO市場的低迷,併購重組的交易價值和頻率明顯下降,香港作爲國際投行亞太區佈局的核心區域,受衝擊最爲明顯。

記者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香港IPO融資數量和融資金額都呈現不同程度下跌,而上市後募資(包含配售、供股、增發等)金額合計爲228.1億港元,同比大幅下滑61%,上市後募資數量爲117起,同比下滑3%。

據馬龍介紹,外資投行中裁員行動涉及的部門以投資銀行部門、研究部門、支持和後臺運營部門爲主,從分析師到董事總經理級別的員工都有波及,例如高盛在亞洲辦公室,尤其是香港和新加坡的私人財富管理部門,都裁減了一些職位,香港地區的研究團隊也有員工被裁減。

中資券商佈局新動向

香港的證券行業競爭異常激烈。中泰國際研究部主管趙紅梅向記者表示:“一方面,融資市場餅變小了,IPO(首次公開募股)融資額和數量出現下滑、DCM(債券類資本市場)、中資地產美元債一級市場萎縮;但另一方面,參與主體並未變少。”

不過一個亮點在於,今年在港上市的12宗新股上市中,市場份額佔比較高的大部分爲中資券商機構,中資在港券商們在不斷摸索適合自己的道路。

據趙紅梅介紹,隨着港股通合資格標的的深度和廣度逐漸增加,加上擴大了滬深港通合資格ETF範圍,中信、華泰、中金的跨境交易需求大量增加,帶動子公司收益互換規模大漲,並帶動交易性金融資產大幅增長,跨境業務上先發優勢明顯。頭部券商紛紛近年開始着力母子公司協同,並利用衍生品交易平臺打造爲機構客戶流量入口和服務平臺,共同加大需求覆蓋,而收益互換作爲一項淨資本佔用業務,頭部券商有着明顯資金優勢。

據悉,“東南飛”也成爲不少中資券商的新方向。目前已落子佈局東南亞的機構中已有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建銀國際、中泰證券、東吳證券等,隨着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提升、跨境券商展業整治工作開展,中資在港券商的目光開始“從內向外”轉變,拓展布局東南亞地區證券業務又成新思路,部分券商的東南亞國際業務已成爲重要創收來源。

比如銀河國際,根據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通過聯昌併購項目將國際業務網絡從中國香港延伸覆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全方位進入東南亞市場,成爲在亞洲地區網絡最廣的中資券商。

此外,國泰君安國際的越南和新加坡子公司收入也在穩步提升中;華泰國際持續將跨境服務能力和設施向東南亞市場延伸;海通國際在積極推進財富管理業務向家族辦公室、私人財富管理業務轉型,並將新加坡作爲主要發展地。

責編:葉舒筠

" Type="normal"@@-->

校對:王蔚

" Type="normal"-->

2024證券時報“尋找創投‘金鷹’、發現企業‘新苗’”計劃隆重啓幕,點亮時代夢想、綻放時代光芒。

點擊海報即可報名,速戳↓↓↓

" Type="normal"@@-->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