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儲水池」病毒在眼裡存活 淚水成傳染管道

新加坡防疫人員針對疫區消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科學家發現茲卡病毒(Zika virus)可存活眼睛裡,有機率透過淚水傳播。目前已有部分病例出現眼部疾病,甚至失明。研究建議應檢視患者眼睛是否出現病毒,以及持續時間,儘管並未在實驗老鼠眼內找出活病毒,但仍有可能具高度傳染性。

根據《法新社》報導,科學期刊細胞報告》(Cell Reports)刊出以受感染的老鼠胚胎幼鼠成鼠眼部爲研究的文章華盛頓大學醫學系教授作者之一麥可(Michael Diamond)表示,茲卡病毒可能將眼睛當作儲水池,患者眼淚有可能具感染性

研究中,實驗者以模仿蚊子叮咬的方式,對老鼠皮下注射病毒,7天后就在眼睛裡發現,28天后仍能在身上找到遺傳物質。另外,研究指出,在子宮就受到感染的案例中,約有3分之1的患者出現如視網膜受損、神經發炎、失明等眼部疾病;成年患者也出現結膜炎,甚至因葡萄膜炎(uveitis)導致永久視覺損傷。

據瞭解,一般傳染途徑爲被病媒蚊叮咬或者性行爲,也可能發生母嬰垂直、輸血傳染。典型症狀爲發燒、紅疹關節痛頭痛及後眼窩痛等,持續2到7天,但孕婦感染後可能會生大腦頭部異常小的小頭嬰兒

茲卡爲黃病毒的一種,最早在1947年發現,於烏干達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依據基因型分爲亞洲型和非洲型,中非東南亞印度都有相關記載,直到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爆發羣聚疫情,纔對此疾病有較多的認識。

疾管署製作橘卡提供外籍勞工更多防治訊息。(圖/實習記者廖小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