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國際新秩序

(圖/路透)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於3月1日發表自就任以來的第一份國情諮文演講,希冀獲得美國民衆對於烏克蘭的情感支持,同時推動國內的各項計劃與建設。在發言支持烏克蘭、譴責俄羅斯的時候,拜登難得地得到了國會跨黨派的支持,也使得就職滿1年、支持度卻落得與川普相近的拜登應可重拾執政信心。俄烏衝突所引發的後續國際效應,尤其是美國在國際事務的領導地位,值得關注。

當俄羅斯總統普丁決定針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之前,美國方面的戰略焦點仍在印太地區及如何防對中國上。在2021年上半年,美國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成的受訪者對中國並不抱持正面或友好的觀感,而蓋洛普民意調查亦顯示,在2015至2020年之間,視俄羅斯爲美國首要敵人的比例較中國高。然自2021年起,美國民衆則有較高比例認爲中國纔是美國首要敵人。

依據皮尤調查中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1月所進行的調查中,美國多數人仍將俄羅斯視爲競爭者而非敵人(49%:41%),並同時將俄羅斯屯兵烏克蘭邊界視爲對美國利益的次要而非主要威脅(33%:26%)。

由於俄烏情勢日趨緊張,美國民衆過去1年來對俄羅斯抱持負面觀感的比例快速增加。然而,蓋洛普2月上半月的調查亦顯示,仍有49%的受訪者將中國視爲首要敵人,而名列第2的俄羅斯佔比則爲32%。換言之,俄烏情勢的快速惡化使得美國的戰略焦點由印太轉移至歐洲,但若後續俄羅斯面臨國際壓力縮手,則此種戰略焦點的轉移恐是暫時性的。而從美國的視角而言,將迅速回防處理與中國的結構性競爭關係。

以美國爲主的西方陣營以守護民主自由之名,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爲展開反制,至目前爲止在團結本身陣營的部分收效良好,也使得部分國際關係學者與實務界人士感到振奮。支持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人士多認爲,自二戰結束以來,該類型國際秩序即不斷在創建、強化、維繫、被挑戰等循環中前進,而每次被挑戰之後,總能吸引志同道合並得益於該秩序的民主國家同心協力、力挽狂瀾,並賦予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新的定義。

烏克蘭試圖加入北約的訴求,正符合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在地理與心理上的擴充性,雖遭到俄羅斯的武力逆襲,但促成民主國家大團結,而芬蘭、瑞典亦表態欲申請加入北約,看來有助於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強化與維繫。

然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維繫並非理所當然,它有賴自由民主國家在該秩序面臨挑戰時做出迅速的反應。美國作爲當前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重要創建者與領導者,其自身的民主發展,以及與其他國家合作時是否納入該國的民主品質作爲考量,將對後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發展造成影響。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