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辦案團隊 形成調解合力

本報杭州4月15日電 (記者顧春)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某建設集團因工程款糾紛將某置業公司告上法庭,西湖區人民法院上泗人民法庭收到訴狀後,迅速協調市場化調解力量介入。不到3個月,雙方達成和解。

爲推進訴源治理,杭州試點推行市場化解紛機制。爲使其效力得到最大化發揮,杭州組建“1名法官+1名書記員+1至2名調解員”辦案團隊,形成調解合力。專職調解員在接到當事人市場化調解需求後,需要按照調解工作流程圖,定期向團隊裡的結對法官彙報調解進度,並將梳理的事實、矛盾徵集點、當事人意見記錄在調解日誌裡,便於法官對案件情況作出評估,法官也會對調解員進行動態法律指導。“專職調解員入駐法庭,和我們樓上樓下辦公,溝通非常方便。”上泗法庭法官吳正偉介紹,市場化調解組織入駐後,幫助化解了四成案件量,大大減輕了辦案負擔。

此外,杭州還積極探索“類型化”解紛,打造“特色調解室”,分類開展房產、侵權、合同、工程等專業調解,並將專業知識過硬的專職調解員下沉到街道共享法庭,推動市場化解紛納入基層治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6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