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北京博士夫妻生下神童女兒,2歲會背古詩,醫生卻說送醫院吧

一對高學歷夫妻,孕育的孩子就必定是天之驕子嗎?而身爲天之驕子,承載的就一定是鮮花和掌聲嗎?

2002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英語老師杜佳楣十月懷胎後,一個女嬰呱呱墜地,一雙黑黑的眼睛,一張粉白的臉蛋,全家人都喜愛不已。

當時,杜佳楣已經不年輕了,她和丈夫的最大心願就是能要上一個孩子!如今夙願得償,但她萬萬沒有想到,福禍相依,女兒的出生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2歲就能背古詩,杜佳楣的女兒煊煊一舉成名,成爲遠近聞名的小神童。

衆人都以爲“小神童”完美的繼承了父母基因時,命運卻陡然急轉降臨一個噩耗!

好運沒有一直降落在杜佳楣的身上,她怎麼也沒有想到,被稱爲神童的女兒會患上難以治癒的病症,醫生直截了當的“建議”將孩子送到醫院治療!

從神童到“病兒”

如果說煊煊的到來,對杜佳楣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驚喜,那麼煊煊被醫院確診,則是她人生當中最大的打擊。

雖然杜佳楣夫妻兩個學歷都不低,但卻從來沒有要求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而是像許多普通的父母一樣,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長大,這便足夠了。

或許是因爲家庭環境的薰陶,或許是因爲煊煊骨子裡所帶着的優秀基因,在她不過才兩歲的時候就已經會背古詩了。

要知道,許多孩子在兩歲的時候都還不認字,但煊煊卻已經可以流利且熟練的背出一首古詩,可見她有多麼的聰慧。

可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歲漸長的煊煊,卻沒能夠真的如大人們期望的那樣變成一個神童,反而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看上去毫無生氣,讓人看了心疼不已。

杜佳楣和丈夫也很快發現了女兒的不對勁,打算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既然反常,就去檢查,如果生病,那就治療。

杜佳楣是抱着最壞的打算來到醫院的,但令她沒想到的是,醫生在檢查完煊煊的病之後,卻搖了搖頭。

醫生說,這個病不好治,無法對症下藥,不像感冒發燒那樣能夠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是,醫生也不建議杜佳楣直接放棄孩子,這畢竟是一條幼小的生命。

煊煊患上了孤獨症,女兒從神童變成了一個病兒,這幾乎是給了杜佳楣當頭一棒。

她當然有想過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會遇到許多問題,但她怎麼也料想不到煊煊會在這麼小的年紀,就得了這樣難以治癒的疾病。

身爲一個母親,她有必要擔負起相應的職責,成爲煊煊堅強的後盾。

“星星”的媽媽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患上這種疾病的孩子,會變得沉默寡言,獨來獨往,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遙遠,因此,人們也常用“星星的孩子”來稱呼患有孤獨症的兒童。

煊煊是“星星的孩子”,那麼杜佳楣就勇敢的站起來,做“星星的媽媽”。

自打女兒確診之後,杜佳楣便開始有意的鍛鍊女兒獨立使用筷子,獨立換衣服,把她當成一個正常的孩子來努力培養。

甚至,爲了能夠更好的將注意力放在煊煊的身上,杜佳楣辭掉了自己的工作,成爲了煊煊的專職老師。

在照顧孩子之餘,杜佳楣還利用自己的職業能力去搜索和閱讀了國內外的文獻資料,儘可能的多瞭解一些有關孤獨症的信息。

經過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杜佳楣自創了一套MUST孤獨症綜合療法,從動機,理解力,技能,訓練方法四個方面來對孤獨症兒童進行專門的訓練;

同時還對家長進行了培訓,是不少孤獨症父母心目當中的孤獨症專家。

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煊煊已經慢慢的從孤獨症當中走了出來,像一個正常的孩子一樣上學讀書,還考上了重點中學,開始了自己嶄新的人生。

而杜佳楣,則在2011年創辦了北京星希望孤獨症康復中心,不僅給孩子們提供專業的康復訓練,還變賣了自己的房產,爲孩子們租下了童話般美麗的校舍,這種奉獻精神,值得所有人稱讚。

如今,杜佳楣不僅成爲了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的一名委員,她的事蹟也被各大報紙、電視臺爭相報道。

面對媒體的閃光燈,杜佳楣並不反感,也不懼怕,反而是打心底裡歡迎。因爲她知道,只有自己的康復中心被更多人知道,纔會有更多的孤獨症孩子有康復的機會,迎接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