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億快運之王,打下翻身仗

秦興華創立的安能物流,進入收穫季。

8月15日,安能公佈,1-6月,攬收52.89億元,全年坐望百億;淨賺4.3億元,同比大增8成。

自2022年9月啓動改革,安能轉向追求利潤,市值回升至85億港元左右。

這場變革,也重塑了權力結構。

曾經的創業 “鐵三角”,僅剩秦興華一人留在權力中心,股東大鉦資本入場,成爲主導力量。

於秦而言,挑戰還未結束。

去年,安能物流在貨運量上已被順豐快運超越,重奪“快運之王”寶座,依然富有挑戰。

精耕細作

秦興華和安能,聚焦的賽道是小票零擔。

這是處於快遞與整車之間物流服務,一般針對10公斤至3噸的貨物,需多票貨拼滿一車發貨。

以貨量爲導向,秦興華和同伴採用加盟制,僅用10年,締造了國內零擔快運規模最大的企業。

疫情之後,快運業進入存量市場,長期“以價換量”,2021年至2022年,安能虧掉24億元。

秦興華提到,資方開始迴歸理性,要求企業減少固定支出和額外投資,節省變動成本;客戶更強調性價比,加盟網點的波動性也更強。

“廣種薄收的年代過去了,現在要做精耕細作的轉型。”秦領導安能經營轉向利潤。

公路貨運的傳統玩法是,貨物的重量越重,優惠力度越大,利潤越低。此前追求規模,貨運公司都喜歡貨重大的包裹。

現在秦興華反過來,着力優化貨重結構。

今年5月,他實施“3300產品政策”,免除重量3kg-300kg貨物的特殊區域加收費,以吸納低重量的業務。

1-6月,迷你小票(70kg以下)、小票零擔(70至300kg)的貨量,分別增長25.6%和19.6%,高於大票零擔(300kg以上)貨量18.6%的增幅。

“小票零擔的單價和利潤率較高……且在增值服務方面有更多需求。”安能表示。

秦興華還調整定價,改變過去一刀切的投放方式,對專業市場、高潛區域的價格政策,精準投放。

2022年以來,安能單票貨物的平均重量,從 106公斤下降至89公斤,每噸服務總單價,從750元增至824元。

秦興華又降本增效,其提出“五最”目標,第一個即爲成本最優。

他從優化分撥結構入手,聚焦打造千噸級主樞紐,核心樞紐由12個增加至36個,且果斷裁撤冗餘的分撥中心、人員、車輛。

2023年至今年6月末,直營分撥中心就砍掉了54個,運輸車輛砍了600輛,合同司機少了700人。

須知,分撥中心和幹線運輸,佔安能營業成本超65%。

秦多措並舉, 1-6月,安能單位毛利,從上年106元增至137元,上漲三成。

安能預估,全年淨利將在8億元左右。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向《21CBR》記者表示,安能的業績和股價表現,超出市場預期,後續想繼續保持這一勢頭,業務層面要重新回到規模競爭階段。

向下深挖

“現在快運行業有7~8家頭部企業,未來3~5年將只剩下2~3家公司,勝者爲王。”

秦興華說,變革是要爲“從綠皮火車變成動車組”。

代價是貨量的短暫下滑。

2023年,安能貨運總量降至1203萬噸,連續兩年下降,比2021年高峰期少了約57萬噸。

這給了順豐貨運反超的機會。

據運聯智庫數據,2022年,其首次在貨運量上超過安能,至2023年已將差距拉開至92萬噸。

中通快運、德邦快遞2023年貨運量,與安能的差距縮小在80萬噸以內。

秦興華並不焦慮。今年1-6月,貨量同比增長20.5%至642萬噸。

管理層預計,全年貨運量增長爲15%左右,約至1383萬噸,超過巔峰時期。

秦稱,核心驅動力來自網點數量增加。截至6月末,安能的網點數量突破31000家,同比淨增3000家。

在業務層面,秦興華和管理層制定的戰略是“聚焦快運,深挖一萬米”,找到兩個增長路徑。

其一,電商市場業務。

安能方面向《21CBR》記者透露,從總簽收貨量來看,2024上半年同比增加約109萬噸,電商平臺約佔20萬噸。

“3300”產品推出的“0加服務”,即主要針對電商等客戶。

“未來電商平臺的業務量,可能會成爲公司貨量的新增長點。”安能表示。

其二,區域和專線市場。

秦興華提到,公路快運存量市場,約有六成都是由“區域小霸王”所掌控的省內物流產品,其有着良好的業務流水。

秦預估,若切入區域,日均將新增2萬到4萬噸貨量。

據稱,安能將分撥中心調整爲以省爲單位的千噸級樞紐,也爲爭奪省內的存量市場做準備。

“我只要再把千噸樞紐在每個省的結構做到效率最高、最標準,就可以推出一個省內物流新產品。”

秦興華說,他準備以此與“區域小霸王”同臺競爭。

高層換血

稍有遺憾的是,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安能創業“鐵三角”解體了。

安能最早由秦興華牽頭創建,2010年,飛行員出身的他,離開廣西機場集團,成立了一家區域性物流公司。

兩年後,他邀請王擁軍加入,並讓位了董事長一職。

王擔任過零擔快運巨頭天地華宇的運營副總裁,加入後,負責整體戰略規劃及企業管理。

同年,秦又邀請百世任職的祝建輝加入,擔任首席運營官,主管業務營運總體管理和執行。

三人搭檔,將安能從一家區域公司帶成“零擔快運之王”,並在港交所敲鐘上市。

2022年秋,改革伊始,祝建輝即辭任。

去年1月,王擁軍也辭任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二人在安能僅保留顧問一虛職。

隨即,大鉦資本成爲安能的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24.6%。

趙小敏認爲,大鉦資本在安能改革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相當於對安能重新把脈,制定戰略方向,包括組織架構重組,關鍵崗位的人員調配。”

王擁軍辭任後,大鉦資本的合夥人陳偉豪,與秦興華一起,擔任董事會聯席主席;祝離任時,安能物流還成立戰略委員會,陳擔任戰略委員會主席。

其後,安能全國開啓營運區調整,撤銷所有省區,重新劃區成立營運區,並開展區域總“戰狼”競聘。

安能的新班底,已大量啓用職業化人才。

關鍵職務的高層,如首席運營官、首席增長官、首席財務官等職,均從各省區域總經理中選拔充任。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爲,更多新人負責一線業務,利於新戰略推行。

年初,秦興華提到,公司已度過轉型關鍵期,組織形態可應對未來3-5年的競爭。

調整到位,利潤見漲,但等待他和安能的,還有更激烈的寡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