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的惡夢來了

今年暑假數十萬親子愁眉深鎖,疲於應付接踵而來的問題:一、出國不出國:今年學測強調素養與跨領域,考題偏重生活情境,忽略學科專業,成了沒有鑑別度的閱讀測驗。大部分考生成績擠在幾個級分中,於是大學申請第一階段爆棚,二階錄取率不到1成。許多傳統名校60%以上學生咬咬牙決定再拚指考,發現又是一場惡夢─他們目標科系的指考名額已所剩無幾!屈就還是出國?有財力的家長面對提前分離的不捨,沒財力的家長面對孩子的不平,臺灣面對人才的流失。

二、補修加選修:高一還沒摸熟校園,突然驚覺暑假縮短,化學、資訊科技、生物3科要上銜接課程,學校多元選修內容得了解,報到時選課手腳要快,熱門的如沒選到,備案立刻要補上。15歲的孩子能多清楚自己的性向、能力?但這個選擇將影響3年後大學甄選的學習歷程檔案!

三、理工醫農四大皆空:教改25年,「高中國中化,國中小學化,小學無下限」,學生競爭力下降是顯而易見的事實。108課綱變本加厲,國文文言量由60篇減爲15篇,英文單字量由7000減爲4500。對照文本,臺灣高中生教材只能對應大陸初中生教材。數學也不樂觀。這3個基本學科攸關學生學力至深至巨,數學沒讀好,理、化事倍功半;國文沒讀好,各科閱讀都完蛋。但眼見必修學分不足以完整學習,大考又只能考必修學分的範圍等,範圍縮小的大考試題是否將淺薄化、瑣碎化?108課綱設計時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四、學習歷程難以信賴:佔申請入學比重50%的學習歷程,就是108課綱解決必修時數不足的理想方案,卻無法得到家長的信賴。對公立高中來說,開出選修學分數1.5倍的選修課,缺錢缺人,難上加難。對坐收高學費的私中和補習班來說,卻是財源滾滾的大利多。當家長參加一場場說明會,看業者拍着胸脯保證「要什麼,有什麼,我們都準備好了。」家長能不質疑「學習歷程」的操弄性嗎?

無奈的家長都表達相同的意向:「回到聯考吧,至少公平!」官員大搖其頭:「教育不能走回頭路!」是嗎?日本2002年也曾實行教育改革,但10年後,當「寬鬆世代」變成廢柴時,立刻警醒回頭。臺灣教改問題迭出不窮,卻能25年不回頭,背後是多龐大的企圖和利益共生體?(作者爲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