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分成人腎臟植入體內 末期腎病變2歲童獲重生

陳小妹出生後即因全身水腫、大量蛋白尿與腹水合並呼吸衰竭、小腸穿孔,被送至臺大醫院加護病房照護。(臺大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陳小妹與媽媽。(臺大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臺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右)贈送陳小妹吉祥物作爲紀念。(臺大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陳小妹順利完成手術,獲得重生。(臺大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年僅2歲的陳小妹,出生後即因全身水腫、大量蛋白尿與腹水合並呼吸衰竭、小腸穿孔,被送至臺大醫院加護病房照護。住院後,醫師發現陳小妹的腎臟功能急遽惡化且合併高血壓與電解質不平衡,經基因醫學檢查發現,只要把腎臟問題解決,就不影響將來的發育成長。醫療團隊爲此將母親10公分大的腎臟移植給陳小妹,完成高難度手術,陳小妹現已重獲新生。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表示,陳小妹在2019年出生,由於體型小,需成長到一定階段才能接受移植手術,原訂今年3月動手術的她遇上了敗血症,5月病情穩定後疫情又升溫,一直到今年7月纔有機會接受手術。醫療團隊藉由腹腔鏡手術摘取媽媽的左腎臟,並切除陳小妹的右腎,在新竹分院副院長蔡孟昆的帶領下,把媽媽的腎臟移植給陳小妹。

由於成人的腎臟約有10公分長,兒童的則是3公分左右,執行的過程有許多醫療困難。李志元表示,10公分長的腎臟大約佔小朋友肚子的一半,在縫合的過程中,肚子是關不起來的,若勉強關起,會因爲腹壓太大導致循環變差,因此必須用人工網膜做修補,讓表皮可以更有彈性,再把肚子關上。另科部主任黃俊升表示,陳小妹的身體對母親的腎臟也產生抗體,必須藉免疫藥物來處理。

完成手術的陳小妹,今與媽媽共同出席記者會,並獲贈臺大醫療團隊贈送的吉祥物做爲紀念。媽媽提及術後感言,一度落淚哽咽,不斷感謝醫療團隊讓小朋友重生,她們會珍惜,繼續努力往前走。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術後的陳小妹看起來相當開心,臺大團隊也感覺欣慰,這表示了醫院的努力已開花結果。

對於陳小妹術後的追蹤,蔡孟昆表示,最需要注意的是排斥問題,臨牀上需要繼續追,感染的部分也要小心監控。另爲避免另一顆腎癌化的可能,必須視陳小妹體重增加的狀況,安排適當時機手術切除。

目前臺大腎臟移植團隊進行過4例2歲10公斤以下的腎臟移植,最久的案例已腎移植超過16年。陳小妹家人無畏疫情進行移植,不僅是家人親情的體現,更有賴臺灣整體防疫措施的成功。臺大醫院在嚴峻的疫情之下,展現對於病人的保護以及精湛醫療技術,完成幼兒腎臟移植的奇蹟,也爲末期腎病的幼兒提供治療的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