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測國文/考前衝刺三不一沒有 精熟古文15篇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將於1月18至20日登場,聯合新聞網即日起一連7天推出「學測衝刺」系列報導,訪問高中及補教名師,剖析命題趨勢、必考重點、答題要訣,助考生高分上榜。
國文科歷來學生選考率接近100%,文城教育學院國文總監陳良吉分析,近年學測國文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約爲45%比55%,又國文爲五科中頂標原始分數最低且級距最小科目,主因是文言文鑑別度高,考生最難拿分。
陳良吉指出,分析近五年試題可發現,文言文試題分兩種類題,一爲基礎形音義與國學常識,熟讀核選十五篇,注意重要形音義的比較與國學常識特色即能掌握;二爲文意理解與分析,佔比逾70%,無論是跨領域多元文本、文白對讀或是閱讀題組,大部分都從核選十五篇與A類選文相關衍伸出題,如113學測考保羅・艾克曼《心理學家的面相術》,選項是蘇軾〈赤壁賦〉、〈虯髯客傳〉、〈出師表〉等十五核心選文的句子。
再以混合題爲例,113考琦君〈髻〉與愛與記憶相關比較歸納的題目,此爲A類選文;112年考《左傳》、《史記》、屈原、《論語》等概念。陳良吉說,上述都是測驗學生必須對十五核選以及A類選文相關文意概念、精神的掌握,建議考生熟讀版本教材並注重文本背後傳達的訊息與概念。
陳良吉也建議,文言文若考基礎形音義、課文文意理解與比較,熟讀課本就易拿分,考生可將十五篇選文以及A類選文分爲「形音義、作者題解、文學常識」做重點整理;其二爲核選十五篇與A類選文間的文意理解與比較,近年出過必讀的絕對是《論語》精選、孟子,建議掌握核心選文名句文意分析,作答時比起當下纔看懂,事先看過會有很大幫助。
另外,陳良吉也談到,近一兩年學測的文言文閱讀多較短,過去曾出過整面試卷的文言文試題,文長可能稍微提升,再者,如未曾見過的課外文言文,則建議學生試寫歷屆考古題,嘗試抓取大考問法、訓練手感。
再者,近年國文科閱讀量大,陳良吉指出,建議考生快速通篇瀏覽,再從題目回頭去找相關段落精讀。近五年學術性文章、文白對讀、表格與文字分析都必須「通篇讀完、統整歸納」並與題目選項的文字再次閱讀理解。作答必須掌握節奏,快速、看題目、回頭精讀、刪去法,考前建議可以下載近十年閱讀題組,反覆練習閱讀步驟。
楊墨國文創辦人楊墨則表示,近期民間團體再提文言、白話文佔比,預計出題教師會較重視十五篇選文,針對十五篇如主旨、筆法、修辭、賞析,以及課本上所設計問答題,建議多複習相關的考題。
至於作文國寫題,楊墨建議,閱卷教師評分上注重結構、文氣、描寫功法,建議學生寫作時「具象化」,讓描述能以具體形象呈現在教師眼前,嘗試敘述一件事物時,不單用「好」等抽象形容詞,可將其形容成如萬馬奔騰、滔天巨浪等,更能讓閱卷教師體會到作者感受。
另外,楊墨也建議,短文以直接答題、言簡意賅爲要,避免重複敘述題幹;國寫長篇作文應特別着重文章結構以及段落銜接,之後再談辭采,否則沒有內涵的文章恐淪爲無病呻吟。
參閱近年大考中心高分範文,陳良吉說,近年國寫評分知性或感性標準很清楚,知性題得分關鍵在正反論述以及舉例,如生活現實情境、歷史名人、經典文學或時事新聞等,必須切合題目、舉例適切、正反論述並有「我認爲」等表達自身意見;感性則偏重從「人與人的關係學到的反思」,重視事件所產生的情感歷程變化,要求文字精煉、用詞準確,要脫穎而出,取決考生取材。
最後考前衝刺,陳良吉老師建議務必掌握「三不一沒有」,「不多讀」是掌握核心選文十五以及A類選文的篇章,不必再額外找相關文學名著閱讀;「不多做」是不要病急亂投醫,以過去一年寫過的題目重新審視與訂正、思考;「不鑽研」則是因爲國文試題牽涉許多國學與歷史典故,有學生曾因考過袁宏道,因此鑽研整個晚明時期的小品文作家,如此大可不必,以課內爲主複習即可。
最後「沒有沒讀到」,陳良吉表示,國文科牽涉範圍廣大且繁複,會讓考生擔心是不是還有沒讀到的,其實可從近五年考古題自我檢測,不必過度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