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理財公司去年合計盈利231億元,股份行理財子包攬前五

隨着上市銀行年報的陸續發佈,銀行理財子公司2023年經營業績也逐漸揭曉。截至4月19日晚,已有17家理財公司披露了去年經營情況。

2023年,在市場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下,多數理財公司業績呈現負增長,17家理財公司合計淨利爲231.14億元,同比下滑18.69%,其中淨利潤排名前五均被股份行理財子公司包攬。從理財產品管理規模來看,除渝農商理財未披露數據外,16家理財公司去年合計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達19.24萬億元,同比略有收縮,有4家理財公司理財規模增速超10%,分別是平安理財、光大理財、信銀理財以及交銀理財。

業內人士分析稱,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理財營銷方面更加積極,理財代銷途徑更廣,同時採取減免產品費率來提升客戶信心,產品投資策略也更加多樣化,2023年產品規模增速及淨利潤表現整體較好。

多家理財公司淨利潤收窄,股份行理財子躋身前五

隨着母行年報的發佈,理財子公司2023年“成績單”相繼亮相。

截至目前,已有17家理財公司——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平安理財、光大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民生理財、中郵理財、寧銀理財、北銀理財、青銀理財、杭銀理財、渝農商理財披露主要業績指標。

據梳理,2023年多數理財公司淨利潤同比有所收窄。17家理財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231.14億元,同比下滑18.69%。其中11家淨利潤同比呈現負增長,兩家國有行及1家農商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同比降幅超過50%。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分析稱,利潤下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高基數影響,2022年部分銀行一次性計提老產品收益,導致基數較高;二是仍有部分產品剛性兌付,產品虧損由理財公司兜底,對理財公司利潤形成拖累;三是理財產品規模縮水,且結構惡化,高費率產品佔比下降,導致理財收入下滑。

“2023年市場利率持續下行,權益市場持續低迷,理財產品整體投資業績表現一般,導致理財公司的超額管理費、對外投資回報下降,淨利潤也因此下滑。”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淨利潤普遍下滑之下,部分股份行理財子公司仍保持着穩健的盈利能力,理財公司淨利潤排名也出現調整。

據梳理,2023年,17家理財公司中淨利潤排名前五均被股份行理財子包攬。其中,招銀理財以31.9億元的淨利潤繼續穩坐行業第一,興銀理財緊隨其後,實現淨利潤25.82億元。信銀理財、平安理財、光大理財也分別以22.55億元、18.85億元、17.64億元的淨利潤位列第三至第五名。另外,民生理財2023年淨利潤同比增速在已披露數據的理財公司中最高,實現淨利潤11.52億元,同比增長10.98%。

相比較下,國有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排名退至第二梯隊,2023年,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分別實現淨利潤16.28億元、15.97億元、13.25億元、13.23億元、12.40億元、8.41億元,與2022年相比,僅工銀理財、交銀理財實現正增長,增速爲7.2%、4.38%。

在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中,2023年淨利潤最高的是杭銀理財,2023年實現淨利潤8.83億元,其次是北銀理財、青銀理財、渝農商理財淨利潤分別爲3.12億元、2.99億元、1.7億元。僅北銀理財淨利潤較2022年的778.3萬元實現正增長。

資管規模增速放緩,理財公司積極拓展代銷渠道

在全面淨值化時代,理財公司已發展成爲銀行理財市場的主體。據中國理財網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共存續產品3.98萬隻,存續規模26.8萬億元,其中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最多,存續產品只數1.94萬隻,存續規模22.47萬億元,較年初上升1.01%,佔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3.85%。

2023年末,招銀理財、興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佔據行業領先地位,均達到2萬億元以上,其中,招銀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2.55萬億元,較上年末下降4.49%;興銀理財管理產品規模2.2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超1700億元。其次是信銀理財、中銀理財、工銀理財,理財產品規模均超過1.6萬億元,分別爲1.67萬億元、1.63萬億元、1.61萬億元。

與2022年相比,有半數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餘額呈現下滑趨勢。據梳理,除渝農商理財未披露數據外,16家理財公司去年合計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近19.24萬億元,同比下滑1.46%,其中有8家理財產品規模出現收窄。

劉銀平指出,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之後,產品淨值有一定波動,且債市、股市波動之下對理財產品淨值會造成一定衝擊,部分投資者接受程度不高;此外,近兩年市場利率持續走低,理財產品整體投資回報率不太理想,產品規模增長較爲緩慢,部分理財公司規模甚至下降。

“過去兩年,理財產品淨值化成爲主流,波動性加大疊加市場一度出現股債雙殺,理財產品持有體驗變差,更多的理財用戶開始追逐低風險穩健理財或無風險存款產品,對理財規模和結構均產生影響。”薛洪言也表示。

在已披露數據的16家理財公司中,4家理財規模同比增速超過10%,分別爲3家股份行理財子、1家國有行理財子。

據信銀理財理財業務報告披露,2023年,信銀理財存續理財產品金額爲1.6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另據平安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年報披露,2023年末,平安理財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1.0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2%;光大理財管理資產總規模1.31億元,同比增長10.73%;交銀理財理財產品餘額1.23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45%。

據梳理,理財規模增速較快的各家理財公司均在不斷拓展代銷機構。2023年末,平安理財已與超40家同業銀行合作開展代銷業務,代銷餘額超3400億元;交銀理財積極拓展行外代銷,2023年末行外代銷產品餘額6625.36億元,佔比53.80%,初步建立了以母行爲主體,開放、多元的全渠道體系。

興銀理財2023年加強渠道佈局建設,豐富母行同業客戶的財富產品貨架,實現國有大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代銷渠道全覆蓋,累計開拓中小銀行代銷合作機構超470家,覆蓋超過60家城商行、390家農信機構。通過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銀行等行外渠道銷售理財保有規模達到869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32%,佔比38.39%。

“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理財營銷方面更加積極,理財代銷途徑更廣,同時採取減免產品費率來提升客戶信心,產品投資策略也更加多樣化,因此產品規模增速及淨利潤表現整體較好。”劉銀平分析稱。

另據開源證券研報披露,截至2023年末,國有行理財子、股份行理財子、城商行理財子的市佔率分別爲31%、43%、10%,其中股份行理財子市佔率提升較快,2021年末僅22%,如今已大幅超越國有行理財子成爲市場第一大主體。

該機構也提到,股份行市佔率上升的主因包括母行客戶基礎和代銷渠道建設。截至2023年末,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的理財規模排名前三,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已連續2年穩居市場第一、第二。招商銀行零售轉型已近20年,是業內最早提出零售轉型的銀行,其零售客羣基礎好,產品代銷能力強;興銀理財則藉助母行較早搭建的同業“銀銀平臺”,產品由各大銀行、中小機構進行代銷,渠道能力十分領先;信銀理財近年不斷豐富產品線,加強集團內聯動和代銷渠道的建設,2023年理財規模排名較2022年上升4位至行業第三。

文/錢曉睿

(編輯:錢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