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女學員「裝進書包」帶2年幼弟上學 王美玉肯定矯正學校教育

矯正署勵志中學一名17歲女學員日前分享,她國小一年級時因家裡沒大人可照料弟弟,因此將4個月大弟弟裝進書包,再牽着2歲弟弟上學的過往。示意圖/ingimage

矯正署勵志中學一名17歲女學員日前分享,她國小一年級時因家裡沒大人可照料弟弟,因此將4個月大弟弟裝進書包,再牽着2歲弟弟上學的過往。監察委員王美玉今天表示,非常肯定矯正學校讓孩子願勇敢上臺述說成長曆程。

王美玉說,很欣慰在少輔院走入歷史後,能見到矯正學校擺脫昔日錯誤的高壓管理模式,並導入教育專家協助學員課業,讓孩子無需再躲躲藏藏,願意正面面對成長曆程。

法務部矯正署勵志中學「勵志夢想學院」6日舉辦成立啓用記者會,一名17歲女學員主動上臺分享成長曆程透露,她在國小一年級時,因家裡沒有大人能照顧2名年幼弟弟,因此將4個月大的弟弟裝進書包,再牽着2歲的弟弟上學。

這名女學員說,學校老師發現後十分震驚並通報社工後,姊弟3人事後分別被安置在不同家庭,就此失聯。法務部長蔡清祥6日聽完分享後,決議協助女學員尋找弟弟,法務部今天說明,已聯繫上女學員的弟弟們,經評估姊弟先採取通信聯繫,未來再安排團圓。

矯正學校傳出佳話,曾大力主張讓少輔院轉型爲矯正學校的王美玉接受記者訪問時說,此新聞可以讓民衆關注社會安全網的牢固與否,確實影響社政兒少與司法兒少的未來。

她說,昨天得知女學員新聞後感觸良多,換算下來,這故事發生時間不過是10至11年前,但早在民國92年時,爲解決不同年齡手足分開安置,造成的團聚權遭剝奪,政府便已修法,可見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仍未達成原本預期目標。

王美玉說,依兒少法施行細則第10條規定,兒少安置原則應以交付於適當的親屬爲優先,其次爲與兒童及少年有長期正向穩定依附關係的第3人,再者爲登記合格的寄養家庭,安置機構爲最後選項。

她表示,要讓一個家庭同時接受3個安置兒少、確實有其困難,但手足分開安置狀況必須改善,社會安全網在社政兒少的處遇上,必須更積極。

王美玉提醒,就她瞭解,年輕人不生不養情形日益明顯,主力的寄養家庭陸續超過50歲,未來隔代教養的情形也是社會安全網須趕緊尋求解方的重點。

除社政兒少議題,王美玉當年針對司法兒少處境,曾與前監委林雅鋒緊追「少輔院」各類高壓管理事件,調查「桃園少輔院買生死亡暨彰化少輔院曬豬肉事件」、「彰化少輔院李生遭同儕搥八卦致死」、「誠正中學中度智能障礙生遭性猥褻」等案,讓外界看到少輔院感化教育問題重重,並促使法務部將少輔院全面改制。

行政院最後在108年7月3日覈定少年輔育院全面改制矯正學校計劃,桃園、彰化兩所誠正中學分校於110年8月1日正式改製爲敦品中學、勵志中學等少年矯正學校。

王美玉說,她很感謝法務部長蔡清祥對司法兒少能有異於過往的觀念,擺脫傳統高壓管理想法,願意引進專業教育人才,讓少輔院走入歷史,「從監獄變成學校不容易,蠻欣慰打罵的高壓管理成爲過去」。

對於這次女學員勇敢分享,王美玉認爲,另一部分需歸功少年矯正學校勵志中學校長林家如的熱情與專業。

王美玉透露,監院109年例行地方巡察時就在南投國信國中遇過林家如,發現林家如不是隻教學生技能,更讓多名在學習中受挫的學生,找回自信與學習興趣。

她回憶說,林家如讓孩子上臺分享如何做咖啡,以及在烘焙過程學到什麼,「讓失能孩子不是躲躲藏藏,而是可以勇敢上臺述說故事」。

王美玉表示,林家如將這套教學模式延伸到矯正學校,讓矯正學校淘汰過去的高壓管理,讓孩子正面面對過往、勇敢述說;她期盼這種教育理念、好的開端能持續被支持,未來學員離開機構後,也能在就學就業上獲得協助,「相信社政兒少、司法兒少都有陽光普照的一天,更期盼社會民衆都能支持」。

另外,王美玉還說,根據衛福部截至109年底資料,針對結束司法處遇的兒少提供後追服務共有1295人,其中曾是社政處遇的兒少保護個案佔23.2%,曾接受高風險及脆弱家庭服務佔28.9%。

她指出,再對比法務部矯正署資料可發現,110年1月在少年矯正學校及少年觀護所的1124位少年,他們入校、入所前已屬於脆弱或危機家庭者、佔了12.5%。

王美玉指出,這凸顯當兒少在脆弱處境時,若被政府保護系統漏接,就很容易成爲橫跨在社政及司法體系之間流轉的「跨界兒少」(CrossoverChildren/Youth),社會安全網如何加強避免漏接,都還有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