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轉大人」無金錢觀成社會隱憂 專家:家庭教育很重要
清華大華計量財務金融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陳怡芬建議,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若能從小培養理財觀念,能減少更多18歲剛成年人過度消費的情況。本報資料照
國立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系兼任助理教授陳怡芬指出,不少孩子期待18歲「轉大人」,想要盡情享受成年的滋味,與此同時,也代表是一個完全行爲能力人,所作所爲得承擔法律權利與義務,小心留下以後債信不良紀錄影響辦信用卡等。然而,他們無穩定經濟基礎,爲了一時慾望「過度消費」,先享樂、後背債的狀況,近年屢見不鮮。
陳怡芬直言,剛成年人沒有經濟能力卻「0元交車」揹債,好比2006年雙卡風暴,銀行只講好處、不講風險,多數民衆借貸只爲滿足己欲,而忽略還錢重要性,卡債族也因還不出錢,導致燒炭自殺等悲劇。
陳怡芬分析,銀行一般不會推出0元車貸,通常都是貸款公司,對方以「不用自備款」爲誘惑,後續再透過高利息賺回來,民衆還款額度往往變得更多,若是愈滾愈多,滾到最後還不起,恐面臨較嚇人的逼債手法,「但他前面不會跟你說這些」。
陳怡芬建議年輕人,若真的想買機車、需借錢,身分條件不見得能借款成功,最好循正規的金融機構諮詢、借貸,專業人士都會提供相關建議。
不過,18歲成年人「誤入歧途」,到底誰該負責?法律上,確實是自己本身,道德層面來看,若從小能有家庭教育,或許就能避免下一個剛成年人受害。
「父母要有理財教育的意識」,陳怡芬表示,只要掌握幾個觀念,家庭生活隨處都能分享理財觀念,包含分辨需要與想要、金錢流動與支出方法、如何看價錢、信用重視、瞭解何爲詐騙等,從小機會教育孩子金錢觀的概念。有些家長從小讓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錢和壓歲錢,透過記帳規畫來滿足心願。
長大自學理財不嫌晚,陳怡芬提及現在是自學時代,許多書籍、報導、線上課程、YouTuber、Podcast等資源豐富,何謂信用貸款、信用卡如何申請等資訊都有人在談,她認爲年輕人應有自覺去學習和接觸相關資訊,否則倒黴就會是自己。
「18歲成年後,必須要有自覺,信用非常重要。」陳怡芬觀察,大衆不夠了解金錢的信用,其實每個人與銀行往來狀況在聯徵中心一目瞭然,要是忽略都將成爲呈堂證供,例如信用卡有無遲繳、信貸還款情形、有無被銀行拒絕過等。信用一但留下不良紀錄,會影響日後與銀行貸款、辦信用卡等金融往來,甚至造成求職不利。
除了家庭教育,學校也是重要的把關者。宜蘭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長陳永峰指出,成年年齡下修後,學校開學後都會統一向高三學生或其它年滿18歲的學生,宣導、說明成年後具備的權利與應盡的責任,同時也會聯繫家長,告知可以更加留意孩子在這階段的狀況。
陳永峰表示,修法至今校內尚未傳出成年學生揹債或面對重大刑責的案例,站在校方的立場,就是儘可能做好宣導的工作,若真的發生意外,也會協助聯繫相關單位如警察、消保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