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華航611空中解體,機上225人全部遇難,竟是因20年前的疏忽

2002年5月,中華航空611航班從臺北機場起飛,可飛機剛剛升到萬米的高度,機場的指揮中心發現,611航班的信號突然從監控屏幕上消失了,然後就是一串尖銳的報警聲,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

要知道,這次航班可是載着22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而歷史上出現信號消失並且超過一分鐘的,無一例外,都是空難事故。

在611航班起飛前,有過這麼一個小插曲,原本這次航班是由編號爲B-18272的客機來飛的,但因爲B-18272臨時出了點故障,於是就改爲B-18255來執行,但沒想到,最終還是沒能逃脫重大事故的結局。

據機場的工作人員說,飛機是14:55從臺北機場起飛的,幾分鐘後,B-18255進入預定的航線,一切都顯示正常,但沒想到突然就失去了聯繫,不管指揮中心如何呼叫,都沒有反應。

機場塔臺第一時間詢問了最近的觀測站和其他剛剛起飛的航班,但是所有人都沒能發現B-18255的蹤跡,很顯然,B-18255出事了,而且應該不是劫機事件,因爲沒有哪個恐怖組織會在距離機場這麼近的距離採取行動。

於是臺北機場將這個情況彙報給了海警,海警出動了數架飛機,過了20分鐘左右,軍方的偵察機在澎湖海域的上空發現了海面上有飛機的殘骸,海警局緊急出動了救援隊。

在B-18255出事後,臺灣當局立即成立了調查組,並且在幾天後調查組發現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帖子,稱在飛機出事的那段時間,他在海邊撿到了一部手機,這部手機在經過簡單的修復後,裡面有一段跟B-18255出事有關的電話錄音。

從這段錄音可以聽到,一個人正在高聲呼救,並且周圍還有海浪的聲音。隨後調查組馬上找到發帖子的人,他們發現,這部手機上的那段錄音,正是從B-18255機上的乘客傳出來的,奇怪的是,至於這部手機的主人是誰,他們調查了幾天時間,都沒查出來。

事故原因的調查工作進展很慢,網絡上出現了各種版本的猜測,有人認爲B-18255是被恐怖分子劫持了,又有人說客機是在空中發生了爆炸,甚至還有人說是臺灣的這個中華航空公司受到了某種詛咒。

經過幾天的海上搜查,搜救小隊在海上發現了客機上的其他殘骸和黑匣子並在殘骸中發現了一塊奇怪的金屬碎片,有專家發現了這塊碎片與衆不同的地方,便把它帶回研究所進行化驗。

這看似普通的一塊金屬碎片,上面殘留的潤滑油讓人發現了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調查組發現,導致飛機出事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金屬疲勞,而這個金屬疲勞,竟然是人爲的“疏忽”。

原來早在20年前,B-18255曾經因爲在機場調頭的時候突然失控,飛機出現側傾的情況,導致機尾和地面摩擦,而在事後的檢修過程中,因爲機修人員的疏忽,沒有嚴格地使用對應的鋼板替換受損的部分,而是用一塊鋁板覆蓋了上去。

這一塊鋁板,在20年間沒有出過什麼事情,但這個隱患終究還是爆發了,而爆發帶來的後果,是所有人都無法承受的。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爲,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但它就這樣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調查結果公佈後,此事在輿論持續發酵,人們呼籲要嚴懲罪魁禍首。但是當年那名負責B-18255檢修工作的機修師孫冀昌,如今已經人在美國,因爲引渡的情況非常複雜,案子也一直拖了下去。

即便後來檢方採取了越洋偵訊的方式,判處了孫冀昌有期徒刑兩年,但不久後孫冀昌就因病去世,事情也就這也不了了之了。

但是這次空難事故給我們帶來的教訓,還是太大了,兩百多人失去生命,數百個家庭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有些錯誤,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人死,也不能復生。

人們不禁開始思考,飛機這個交通工具,真的安全嗎?這些年裡,我們經常能夠聽到飛行空難的事故報道,衆所周知,全世界的民航客機,大多數都是出自波音、塞斯納和空客這幾家公司。

而在過去的三年裡,全球共發生了361起空難事故,其中這三個公司就佔了接近200次。

相比汽車的交通事故,空難發生的機率當然是低很多的,但是每一次空難,動輒數百人死亡,這給人類帶來的傷痛,也是難以承受的。

航空公司裡的巨無霸,最著名的當然是波音公司,而在1970年,歐洲的幾大老牌強國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空客公司,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對抗美國的波音公司。

而空客佔領市場的主要仰仗,就是他們的中小型客機,這讓他們迅速站穩了腳跟,而波音公司的市場佔有率,也從當年誇張的80%下降到50%以下。特別是在中東戰爭爆發後,石油不斷漲價,波音這種巨型飛機耗油量大的缺點也被放大了,在很長的時間內,波音和空客打了個平分秋色。

在之後的二十多年裡,波音和空客的關係變得非常微妙。在美國開始去工業化後,波音曾經停止了對新機型的研發,開始大規模的裁員。這波裁員也讓他們成功地渡過了90年代的金融危機。

而空客卻在這個時候開始研發超大型客機,波音公司並沒有慌張,他們一邊穩住自己的股市,然後推出了一個妙招——產業鏈外包。

而就是這個產業鏈外包,最終導致整個民航市場徹底亂套了,外包還帶來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那就是質量得不到保障,而這個風險,最終就體現爲空難事故的大幅爆發。

在波音公司的強壓下,空客也不得不採取外包來降低成本,爲了對抗空客,波音公司再出大招,他們竟然把飛機的核心零部件的加工都外包給了其他國家。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波音和空客你來我往,紛紛升級新機型,又是改造引擎,又是降低油耗,

波音公司爲此還停止了波音787的研發,轉而全力升級暢銷機型波音737。

面對空客不斷施加的技術壓力,波音公司不斷地趕工,又推出了波音737MAX這款新的機型,並在2016年成功完成試飛。

而這一款機型的研發,竟然縮短在4年內完成。先不說他們這麼做能否拯救他們不斷下滑的市場份額,緊接着的兩起重大空難事故,給了所有人答案。

2018年10月,印尼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的737MAX都在起飛不到20分鐘內墜毀,分別造成189人、157人遇難。

事故的調查報告顯示,原因是波音公司的趕工,讓飛機在技術上出現了巨大的漏洞,更令人憤怒的是,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波音公司因爲財務問題,並沒有讓737MAX停飛,也沒有對737MAX進行整改。

此後的幾年裡,波音公司的飛機空難事故直線上升,他們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早已經迷失了迷失本心,而爲此付出代價的,是無辜的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