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艾躍進確診胃癌,胃部被切掉四分之一:我寧可死在講臺上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我寧可死在講臺上”,這是艾躍進確診胃癌後,在講臺上最常說的一句話。

然而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2016年4月21日,艾躍進最終被癌症奪走了生命回望確診癌症的這兩年多時間內,作爲教育科研工作者,艾躍進留在世上,除了他那被切除的四分之一的胃,還有他場場鋒芒乍現的演講,以及留給世人無數思考空間的思想。

“馬雲式的能量,樂嘉式的癲狂”

艾躍進出生於1958年,患癌去世的那一年不過也才58歲。生前,他在南開大學任教,是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兼博士生導師。

南開大學是全國唯一一個非軍事類院校,卻又擁有軍事碩士點的高校。

而艾躍進教授主要研究的方向就包含軍事思想。

據南開大學提供的資料可見,艾躍進正是這一學科的創始人和帶頭人,在他的申報下,該校才成爲了全國首屈一指的擁有軍事碩士點的非軍事類高校。

《一百個南開故事》中有人這樣評價艾躍進:“南開大學是個低調傳統的學校,但個人特色最鮮明的老師當屬艾躍進先生。”此人這番評價不假,艾躍進先生確實是一個非常有個性和特色的老師。

記者安冬平採訪完艾躍進後曾這樣評價道:“我面前的他是個很儒雅的男人,他看上去謙遜、剋制。”

連他身邊的一些人都曾有過類似的評價。但實際上,從艾躍進生前的一些演講視頻我們卻能看到他完全不同於他人口中的那一面。

這是艾躍進生前的演講中最爲出圈的一句話,這場名爲《當前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歷史任務》也是艾躍進生前最精彩的演講之一。

與很多同期的演講一樣,艾躍進在這次演講中深刻分析了當今世界的國際格局,又引經據典道出很多歷史問題的痛點。

講臺上的艾躍進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

他總會用最犀利的語言來評論當下社會大衆最關心的事件,大到國防社會治安,小到待人接物的禮儀。艾躍進總會以自己的一套語言體系,讓臺下的觀衆認同並接受他的觀念。

用《一百個南開故事》裡的話來說,他身上有一種特殊的品質,即“馬雲式的能量,樂嘉式的癲狂”。

艾躍進的這種“能量”和“癲狂”在工作中尤其明顯。2005年,在爲南開大學申請開辦軍事學碩士點的時候,他一個人帶着兩個老師就前往北京拜訪評審會成員。

最後一天拜訪一位將軍時已經是後半夜了。原本這麼晚了不該上門打擾,但那個年代南開大學的發展不如今日,給他們批的經費也非常有限。

因此,在看到將軍家的燈光還是開着的時候,他就擅自做主登門拜訪。

原本想着要是能跟將軍見上面,也許還能留宿一晚,給學校省點經費。

但沒想到的是,這種貿然的打擾,讓他們被將軍罵了出來。

但是沒有錢,一行人也不能睡大街,眼看到處黑漆漆的,回去又不甘心,留下又沒有地方可以去後來實在沒辦法,艾躍進又提議“乾脆我們在澡堂住一晚得了!”兩個同伴也很給力,於是三個人就這樣在澡堂睡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艾躍進叫醒同伴們,又一次登門拜訪。將軍看他們邋遢的樣子,又是破口大罵。

但艾躍進是個非常“癲狂”的人,儘管會見評審團的成員都很不順利,儘管校方也多次表示對這個碩士點的申請項目並不看好,但艾躍進還是做到了。他堅持要陪審團的將軍們聽完南開大學開設碩士點的理由和實力,哪怕被罵得狗血淋頭也在所不辭。

後來,南開大學如願成爲全國首個非軍事類院校卻開始軍事學碩士點的高校。人們也開始意識到,這位學科創始人的執着。

“只鑽一門”不是我的理念

但這樣“癲狂”的艾躍進也有被人質疑的一面。2009年以來,艾躍進就受到了不小的質疑。有人認爲,他在講臺上大談特談的很多言論,其實都不是他的“獨創”,而是來自很多小衆報刊。一時間,這個“鷹系”教授也陷入了“抄襲門”的輿論中。

在面對記者採訪時,艾躍進首次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表示:“不存在什麼抄襲的問題,我是演講者,學術界引用資料都是正常現象。”

除此之外,艾躍進也表示自己不想只是做一個什麼都一點的半桶水,但是隻是在其中一門裡,埋頭苦幹什麼也不管,也不是他的理念,所以只能緊着有限的時間,多看一些別的資料,多用一點工。

正如艾躍進自己說的那樣,他的初衷並不是“只鑽一門”,據現有資料可見,艾躍進涉獵的領域堪稱廣泛。年輕時的艾躍進曾是國家跆拳道隊、曲棍球隊的客座教授。後來,年紀漸長的他又投入了新的領域——國防教育。

2009年,艾躍進曾在天津市學術報告廳做出過這樣一次講座。講座中,艾躍進舉例道:一個新郎官首次去岳父家,本想博好感,行了一個“抱拳”禮,最終卻搞得岳父一家非常不愉快。

舉出這個例子後艾躍進在場和臺下的聽衆互動道:“有誰知道新郎犯了什麼錯嗎?”

在場聽衆皆搖搖頭。艾躍進接着解釋道:“新郎官行‘抱拳禮’時右手壓着左手了,按照中國的禮制來說,這種禮制只能在葬禮的時候用。”衆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個小小的手勢居然有這麼多重含義。

可見作爲學者的艾躍進,不但在國防教育方面尤爲突出,在禮儀教育方面也大有建樹。

艾躍進做客“問津學堂”時曾提出了一套做人做事的“艾氏五人理論”。他認爲,做人做事有五種境界,即“好人”、“大人”、“能人”、“名人”和“偉人”。

艾躍進始終認爲,做人的根本是要有良好的品行,這樣才能堪稱“好人”;其次,在“好人”的基礎上,學會有擔當者可稱爲“大人”,有本事者可稱爲“能人”,有影響力者爲“名人”,有功績者才能稱爲“偉人”。

從南開大學黨委宣傳部提供的資料也可以看到,除了軍事思想外,艾躍進主要研究的領域還包括口才學、禮儀學、成功學等等領域。此外,在校任職期間,艾躍進還擔任了中央電視臺全國大專辯論會總決賽評委、國際大學生辯論會北京賽區總決賽評委。

有爭議的另一面

當然,這樣一位學富五車又犀利的學者身上也具有有爭議性的一面。例如他也曾說過:“好女孩有穿黑絲的嗎?”這樣一類言論。

實際上,用進步的觀念來看,當今社會人人都享有穿衣自由。歷史上我們也不難發現有穿黑絲襪搭配正裝的名人,如撒切爾夫人、戴安娜王妃等等。

“黑絲論”也可以看出,艾躍進在某些方面也確實有較爲保守的一面。

而當今網絡論壇上再搜索“艾躍進”的相關詞條也不難看出,其實還是有部分網友質疑其學術水平。

這部分網友認爲,艾躍進既然是學術教育者,理應有較多的學術作品。但顯然據現有資料來看,其學術作品並沒有達到這部分網友的預期。

較爲偏激的網友甚至認爲,艾躍進的出名很大程度是因爲他有一副好口才,而好口才並不能代表他在學術領域的專業。

而在部分有幸選修過艾躍進課程的南開大學學生眼裡,艾躍進雖然講課引人入勝,但要想通過其課程卻非常難。某種程度而言,艾躍進老師沒有將他們當成學生,而當成“思想改造”的對象,這樣一來,很多學生不免對其有比較負面的評價。

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世間事物皆有雙面性,艾躍進也不過是芸芸衆生的一員。評價歷史事件或人物時,部分人容易陷入“片面”的思維中,認爲人“非黑即白”。

實際上,事物的聯繫都是複雜而緊密的。在認識事物時,我們應該以綜合的眼光去認識,瞭解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形態,哲學上又將這一思想稱爲辯證法思想。

不可否認的是,艾躍進的某些言論在今天看來是有些過時和偏激,這其實也和社會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社會的文明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也更加開放,自然會對過去的一些舊觀念產生質疑。

但這並不意味着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正能量的消逝,一如艾躍進那句“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範圍之內”在今天看來依舊是警世名言。

可見用辯證的觀念來認識這位血性教授,纔是最佳的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