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展望》畢殿龍/兩岸關係緩和期 在拜登上任的前一兩年

畢殿龍/兩岸時事評論

隨着2020年的結束,無論川普多麼不甘心,2021年1月中旬都要完成政權交接。拜登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川普阻撓交接工作。川普最後階段還瘋狂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給拜登政府挖坑的同時,也在爲自己今後繼續在政壇發揮影響力聚集能量。

隨着2020年過去,川普的政策行爲對美國和兩岸造成的影響,我們不但能看得越來越清晰,其對拜登接任以後的影響也有跡可循。

本文的重點在分析,在兩岸關係方面,川普時代對拜登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學者分析,川普任內將臺灣牌出盡。(圖/達志影像美聯社)川普臺灣牌底牌出盡 拜登進退失據川普時代,美國賣給臺灣很多軍火武器,通過一系列親密臺美關係的政策。表面上臺美關係空前熱乎。但這背後揭示的卻是川普在任內將臺灣牌底牌出盡的結果。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短期內看似是通過打臺灣牌達成了自己「噁心」北京的目的。貌似在建立更加激進、緊密的臺美關係之後,給新一任拜登政府提供了更多政治轉圜的餘地:

大陸在拜登上臺後,在要求導正川普時期的兩岸政策時,如果表現比較軟弱,那麼美國固守當前的臺美關係就是勝利;如果大陸表現得足夠強硬,那麼美國認爲凍結川普時代的臺美政策,或者稍微將政策縮緊一些就能夠讓大陸方面滿意。但是長期來說,這對美國是不利的。因爲美國最大的作用就是扮演調停角色,在急獨和急統之間平衡兩岸的關係。如果他失去了這一角色,尤其是川普已經將臺灣底牌出盡,導致美國可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拜登若想走下一步,也沒什麼底牌可出,只能在川普的基礎上固守。退步太大,就會給川普更多操弄的空間;如果想再進一步打臺灣牌,只有「掀桌」:自己從幕後跑到前臺,讓自己深陷臺海戰爭泥潭中。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 學者分析,拜登若想繼續打臺灣牌,只會讓自己深陷臺海戰爭的泥潭中。(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臺灣即便付出代價 也難尋理想的「獨立」從臺灣角度看,美國用自己需要的節奏和力度頻打臺灣牌,臺灣當局一陣狂喜之後,必須面對在和平統一逐漸失去希望的大陸不可控的各種震怒和反應

臺灣積極配合美國打臺灣牌,甘願做遏制大陸發展馬前卒細思極恐:大陸將解決問題的出口,並非都放在美國正面對抗上,而是會有更正當的理由、選擇更恰當的時機,逼迫美國爲自己的選擇付出更高昂的代價:美國要麼不要介入臺海太深,要麼就不顧美國國內和國際其他熱點地區的責任,和北京在臺海進行長期的激烈對抗。

▲ 川普任內,臺美關係空前熱絡。圖爲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臺。(圖/記者屠惠剛攝)

無論哪種形式的爭鬥,美國既然將臺灣當牌打,當做可以隨時利用和捨棄的棋子。一旦這牌局讓其付出過高代價時,就會退出牌局。

就像兩岸如果瀕臨戰爭時,美國也許會表現得很高調,甚至會有最初的實質性介入,但大陸真正不惜代價時,美國就不會堅持下去。

被美國搞得一團糟的中東和阿富汗,無不如此。他們永遠都是人道主義的名義開戰,結果都是製造更大人道主義災難。他們虎頭蛇尾,不屑善後,是因爲售賣軍火纔是最直接的利益。

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在臺海的鬥爭今後無論以何種形式升級,主戰場都在臺灣,最終受苦的還是臺灣民衆

與大陸相比,臺灣既沒有戰略縱深,也沒有各種資源,沒有與大陸打消耗戰和持久戰的能力。比如大陸軍機繞臺,對此臺灣的軍機也要做出升空攔截或驅逐之類的動作。這對大陸來說是正常的演習和訓練,而對臺灣則是資源消耗。

▲ 學者指出,大陸軍機繞臺,對臺灣是資源消耗。圖爲共機12月26日擾臺。(圖/國防部提供)臺灣當局似乎也認識到自己購買更多軍火,獲得美國更多親密的表示,並沒有讓自己更安全。危機感反而更強烈:1997年以來最大規模擴軍的意圖,和大陸經濟政府主導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脫鉤,就是蔡英文政府不安的表現。美國沒有必須請全部力量保護美國的決心和義務,大陸卻有必須傾全部力量不讓臺灣分裂的使命。這就決定臺灣當局不論付出多大代價,都無法實現理想的獨立。大陸謀求兩岸統一 別幻想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對北京而言,美國公開或者更明確地支持臺獨,只會讓大陸加快統一的步伐。因爲通過美國打的臺灣牌,大陸已經深切感受到,臺灣問題是大陸戰略制衡中一個越來越沉重的負擔,若是不盡早解決對大陸將更加不利。

特別是蔡英文政府針對大陸的去中國化,或者是對民衆的洗腦政策,都讓臺灣民衆,特別是年輕一代,對一箇中國的認同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加快統一的步伐,也會讓兩岸的關係更加緊繃。

▲ 學者指出,大陸很多涉臺官員對​臺工作,追求假大空錯失很多遏制臺獨發展的機會。。(圖/記者魏有德攝)

大陸民衆認爲,從馬英九時代,大陸一味溫和讓利的對臺政策性價比很差。傳統的靠請客吃飯的「統戰」工作,並不能消弭,臺灣當局政府主導的,從文化、教育、歷史、政治「去中國化」和仇恨洗腦的負面影響。軟的不能貼心,反而被認爲製造了兩岸都想吃「臺獨飯」的買辦。

大陸很多涉臺官員對​臺工作,追求假、大、空錯失了很多遏制臺獨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讓兩岸「軟」的方面,不能惠及更多民衆。新時期的兩岸交流,大陸民衆希望高層能夠全面檢討港臺政策從機構到工作方式的真正創新,讓兩岸「心靈契合」更加成爲可能。

「硬」的方面,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讓臺灣鋌而走險的政客認爲,大陸短期內沒有解決臺灣的決心和足夠的準備。民間對大陸軍機繞臺的做法,空前看好並強烈支持。很多人希望看到臺灣先開第一槍時,大陸官方的反應。

大陸民衆要求,北京當局對臺獨採取更有效的強硬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們不希望當局以任何藉口,將問題推給下一代,錯失解決臺灣問題的良機。

​大陸民衆越來越認識到:北京無論謀求哪種形式的統一,美國因素永遠存在,想沒有任何代價獲得兩岸統一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 學者預估,川普可能會利用民意支持,介入拜登政府的治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拜登政府上任後,大陸方面的專家學者有的表現過於樂觀。其實應做最壞打算:兩岸關係方面,美國通過的涉臺法案,不會馬上和無緣無故地取消。這不單是由美國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體制決定的。

另外,日前川普當選全美最受欽佩男性,說明其卸任後,不但擁有7000萬中不少人的繼續支持,而且其支持者比拜登的支持者更有凝聚力和激情。

川普偏執和不甘寂寞的個性,他即便在野,也很可能利用背後極大的民意,介入拜登政府的治理。會超越美國利益之外,簇擁和挾裹拜登在包括強硬對抗中國等政策上更激進。這個民調和頭銜,會讓川普長時間飄飄然。他一定會比當總統時更狂放瀟灑。除非拜登能夠找到川普的真正軟肋以制衡!總之,按照美國定期大選和中期選舉的一貫的作風,後期兩黨爭相表現對北京更強硬的做法,兩岸關係的緩和期就在於拜登上任的前一兩年。

這是美國要集中處理,包括肆虐的新冠疫情在內的國內問題,還有拜登想重新走上願意承擔更多國際責任,重新回到多邊羣組的話,就不能一開始和北京硬扛。彼此都需要尊嚴的妥協和合作。2021年對兩岸和國際都是極爲重要的開局之年。

(編按:2020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美國總統大選紛擾未休,臺灣政壇也因開放美豬致朝野衝突不止。ETtoday雲論推出「回顧2020年,展望2021年」系列評論,帶着大家回顧高潮迭起的這一年。)

熱門點閱》

► 2021展望》陳一新/美中將進入「溫和兩極對抗」新格局

► 2020回顧》劉寶東/川普法律戰受挫 因美國有「三權分立」傳統

► 2020回顧》蔡詩萍/若2020蔡英文沒勝選,今年會如何?

► 2020回顧》蘇蘅/追殺媒體前所未見 威權的「動物農莊」即將到來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