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犢獎10萬作品決審 兩岸同步展開

第32屆時報金犢獎6月3日在臺北邀請34位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組成複審、決審評審團。(圖/時報金犢像獎組委會提供)

2023時報金犢獎評審於今(3日)在臺北、北京同步展開復審、決審,兩岸近百位評審選出最優秀作品,將於6月19日在成都「金犢創意節」的頒獎典禮上,角逐最後的年度大獎。臺灣頒獎典禮則於7月2日於新北市政府大禮堂舉行。

金犢獎舉辦32年以來,全球華人學子的參賽作品數量年年創新高,2022年達9萬多件,本屆更收到10萬1500件作品,再創歷史新高。組委會特邀34位臺灣企業人士、行業精菁英與學者組成評審團,並推選常一飛擔任主席,副主席爲張志浩與賴建都。

早上9點半舉行的兩岸連線開幕儀式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剛院長致詞時強調:「金犢獎是全球華人的創意大平臺,致力於培養具備未來領袖能力、對社會有貢獻的英才。

旺旺中時文化傳媒總經理林淑黛表示,評審來自不同專業領域,讓金犢獎更專業、更公平,勝出的作品有更全面的影響力,成爲學子未來創作標竿。

成都已連續4年與金犢獎合作,今年6月16日至20日舉行金犢創意節。原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師江特別飛到北京,出席開儀式,熱情邀約評審與參賽學生6月中旬到成都參加頒獎典禮。

簡短的開幕儀式結束後,臺灣的34位評審分爲5組,各自檢視作品、評判優缺點。由於作品件數多,討論激烈,直到下午6點才告一段落。受訪時,評審大多認爲今年作品不但數量增多,而且在質量上也有大幅提升,創意與技術水準都比往年高,且以往兩岸作品中常見的地域與文化差異逐漸消弭,有許多令人驚豔的好作品。

主席常一飛認爲,臺灣與大陸因地域距離,過去兩岸作品的文化屬性、風格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性。隨着資訊傳播與地球村的概念,空間感被縮短,人的生活思維逐漸受到同步化的影響,風格差異越來越小,看不出來作品出自哪個地域。其次,他覺得作品所有的環節應該都要面面俱到,儘可能的展現到位,但許多年輕人過於習慣用視覺去閱讀、生活影像化,作品焦點都放在視覺,文字琢磨力量變少了,這是很可惜的。

邁肯行銷傳播董事長暨執行長張志浩表示,學生們的作品的技術性都有一個基本的訓練,但對於廣告主題策略上的、消費者的洞察、目標、對象的洞察上面,可以再深入一點。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賴建都系主任表示,部份作品內容受到疫情或解封的影響,深度都比過去的作品精進很多,臺灣同學的作品展現很多細膩的地方,但某些地方看得出受到一些限制;大陸同學的作品中,比較敢創造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他們希望學生們不論參加競賽,或進入職場,要更仔細閱讀題目或企業主的需求,挖掘核心再發揮創意,才能做出令人感動的作品。

2023時報金犢獎復、決審評審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時報金犢像獎組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