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糧食進口中大豆佔比超6成,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成效明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海關總署顯示,2023年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6196.4萬噸,同比增長11.7%,這是我國糧食進口量第二次突破1.6億噸。

1月23日,國新辦舉行2023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陳邦勳在發佈會上表示,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實施“以我爲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利用國際糧源適當彌補緊缺品種產需缺口、改善品種結構,對糧食保供穩價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表示,目前我國已深度參與國際農產品市場,農產品有進有出,農產品進口額居世界第一位,成爲世界農產品大市場;農產品出口額居世界第五位,水果、蔬菜、水產品等優質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2023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額達到989.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9%。

從2023年的糧食進口結構看,大豆仍佔大頭。全年大豆進口量9941萬噸、比上年增長11.4%,佔全部糧食進口量的6成以上。

陳邦勳表示,進口大豆一方面滿足國內食用植物油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滿足畜禽養殖飼用豆粕需求。

豆粕是飼料蛋白的重要來源。近年來,隨着畜禽飼養量增加,飼用豆粕消費持續增加,成爲拉動大豆進口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飼料中豆粕佔比偏高,從國內大型養殖企業實踐看,有下調空間。

陳邦勳表示,豆粕是一種高蛋白飼料,動物吃豆粕主要是爲了補充氨基酸,根據有關研究,畜禽養殖並不需要目前這麼高的蛋白消耗水平。在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中全面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就是採用飼料精準配方和精細加工工藝,配合使用合成氨基酸等飼料添加劑,既能滿足動物營養需要,又減少了飼料蛋白消耗。實踐證明,採用這一技術可以在不影響畜禽生產效率的前提下,實現豆粕用量下降。

2023年,農業農村部啓動實施了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引導飼料養殖行業科學用料,減少豆粕用量,促進節約降耗。

飼用豆粕減量替代科學可行。陳邦勳分享了一組數據: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以來,通過推動養殖生產過程“省吃儉用”,目前飼料配方中豆粕佔比下降到13%,比2022年下降1.5個百分點,按全年飼料消耗量測算,相當於減少了900萬噸左右的大豆消耗。

他指出,飼用豆粕減量既要“節流”,也要“開源”。除了豆粕之外,還有糧食加工副產品、微生物蛋白等多種資源,都可以挖掘利用作爲飼料。要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拓展蛋白飼料替代來源,同時想方設法增加優質飼草供應,推進牛羊養殖“以草代料”。

陳邦勳表示,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成效明顯,還要持續推進。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持問題導向,從供需兩端發力,在鞏固提升大豆產能的基礎上,在減少豆粕飼用量上下功夫,進一步提高低蛋白日糧技術到位率,開發利用其他蛋白飼料來源,增加優質飼草供給,持續促進畜禽養殖節糧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