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在德國舉辦,60多國學者探討新興權利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安琪)當地時間10月22日,“2024·中歐人權研討會”在德國柏林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爲“新興權利保障:中國與歐洲的視角”,來自16個國家6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經濟平等與社會權利、數字技術與人權、氣候變化與人權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表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推動人的權利意識不斷提升。這些變化一方面催生了許多新的權利,如數字人權、基因權利等,另一方面也賦予傳統人權新的數字化形態,如數字經濟與碳排放、網絡空間的言論自由權、勞動者的離線權等。科技發展正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革,新興權利保護問題也必將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在全球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否存在我們都能接受的普世價值觀?”國際科學哲學院主席、克羅地亞扎達爾大學哲學教授尤雷·佐夫科同樣指出,隨着科技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應該在新的背景下重新探討人權這一問題。對人權的討論不應只停留在純粹抽象的層面上,還要深入研究人權的內涵,探討可以將哪些新的人權模式作爲人們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等問題。
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人權研究中心主任蔣建湘表示,當前處於權利話語高度彰顯的時代,新興權利日益被人們所熟悉和行使。新興權利概念及其保護實踐的多樣性,是國際社會文化多樣性的具體體現。深化中歐人權機構和學者間合作交流,能夠爲新興權利的理論研究與保障實踐注入新智慧。
德國智庫席勒研究院院長黑爾佳·策普-拉魯什認爲,生存權是人們最根本的權利,地區戰爭和衝突可能剝奪這一基本權利,因此最急需關切的人權問題是要超越狹隘的地緣政治。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球三大倡議”將所有國家的利益納入其中,超越了狹隘的地緣政治。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公使曾凡華表示,中歐在新興權利保障方面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也面臨同樣的治理挑戰。雙方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對話交流,更好地瞭解和理解對方,尋求合作共識。中德、中歐關係的發展不僅對雙方有利,也將爲當前動盪的世界帶來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據悉,“中歐人權研討會”於2015年創立,是中歐人權領域深層次交流合作的機制化平臺。本屆研討會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中南大學共同主辦,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德國中國文化基金會承辦,德國明斯特大學、國際哲學學會合作舉辦。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