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還將怎麼卷?

2023年,“卷”幾乎貫穿了中國乘用車市場整整一年,從年初特斯拉降價,掀起新能源市場一波降價潮,再到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緻打出9萬元降價的口號,徹底攪動了傳統車市,及至年底,幾乎大多數車企都參與到了這場降價浪潮中。

除了價格外,中國車市幾乎卷在了方方面面,智能駕駛、智能配置、出口、營銷渠道等等都加入到了卷的行列。

因爲卷,中國乘用車市在自主市場份額、出口、新能源等均創造了多個歷史最高紀錄。其中,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銷量爲1459.6萬輛,同比增長24.1%,市場份額同比上升6.1個百分點到56%,首度突破50%。

蓋世汽車研究院預計2024年國產乘用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將達到62%,2030年將達到70%以上。

而在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還將繼續“卷”,蓋世汽車研究院表示,由於部分合資車企仍有降價,疊加電動車依靠規模放量對固定成本的攤薄以及鋰價下跌,汽車產品仍有降價空間餘地,預計2024年還會延續2023年的價格戰。

強者恆強

2023年,中國乘用車市馬太效應凸顯。其中,自主品牌車企及特斯拉增長幅度較大。合資品牌,一汽大衆、華晨寶馬、北京奔馳依靠油車產品整體市場依然保持穩定。

與之相反的是,有幾家未能成功轉型新能源的二線傳統車企正在走下坡路,而部分新能源車企更是面臨暴雷的風險。

不過整體來看,自主車企和新勢力品牌憑藉良好的產品技術配置、新穎的外觀造型和定價優勢,在國內市場、國外市場以及中高端細分市場均取得較好表現,市場份額保持快速上升,達56%。其中,比亞迪、奇瑞、吉利、廣汽、理想等銷量增量貢獻較多。

相對而言,歐系、日韓系、美系的市場份額均處於下滑的態勢,而因爲特斯拉的加持,美系則是派系中下滑最少的。

從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結構來看,2023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共計897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34.5%,其中PHEV+REEV份額持續擴大,主要在於其產品以低能耗、性價比高等優勢更能滿足當前發展階段的市場需求。

而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能夠創造歷史高位,得益於成本下降、出口增長、消費升級等多方面因素。

成本方面,隨着電池成本和智能化軟件技術研發費用邊際下滑,新車型產品配置及定價不斷下探,目前部分車企B級、C級純電或插電混動車型價格跟同級別燃油車相當。例如,5-10萬元的價格區間中,新能源有五菱繽果和比亞迪海鷗,而在10-20萬元的價格區間中,比亞迪、長安、奇瑞、大衆等都已經在此佈局。

出口方面,中國乘用車的出口市場已是超預期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乘用車出口銷量共計410萬輛,同比增長62%,成爲國內車市增長的核心動力。其中,奇瑞出口量持續走強,上汽乘用車和特斯拉分別排名第二、三位,而比亞迪的出口量也實現了三倍的同比增長,是出口銷量排行榜前十名中增長最大的車企。

豪華車銷量增長,則是受益於消費升級的帶動,2023年豪華品牌銷量達439萬輛,與2022年相比增長了24.5%,其中新能源車企的豪華產品成爲最大的貢獻增量來源。例如,理想、問界等主打高端豪華的車企,其銷量增長非常快,因此,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豪華品牌的銷量將會翻番。

而隨着新能源電動化的持續深入,爲更好地與傳統燃油車進行區隔以及覆蓋不同價位段的市場用戶,目前,國內外車企採用多品牌戰略的趨勢愈發明顯,如東風、長安、比亞迪、吉利、奇瑞和東風本田等。

有競爭纔會有進步。國內車企競爭的日益白熱化,也在推高着整體銷量。如今,小衆的細分市場也熱鬧非凡。例如,純電MPV市場已經上新了小鵬X9、沃爾沃EM90等,理想MEGA也將在今年3月上市;硬派越野SUV上新了比亞迪仰望U8坦克700、豐田普拉多等,純電超跑也上新了仰望U9、昊鉑SSR等。

不過中國車市在一片和諧之下也有需要警惕的地方:首先是中國乘用車產能面臨過剩風險。2023年77家車企中33家月均銷量不足5000輛,汽車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不足50%,絕大多數邊緣車企岌岌可危,面臨關停並轉風險。

像一些二線車企產能利用率甚至不足50%,不過特斯拉、廣汽、理想的產能利用率仍然能夠達到100%。

其次是庫存壓力在2023年上半年比較大。由於上半年車市需求疲軟,庫存預警指數和庫存係數處於警戒線以上,行業庫存壓力較大,不過隨着下半年汽車銷量提升,庫存壓力也有所緩解。蓋世汽車研究院表示,對比往年的庫存係數來看,當前的庫存還是處於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

2023年,車企是如何卷的?

2023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可謂是“神仙打架”。在新能源方面,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自主傳統車企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大衆、通用等外資品牌也在抓緊轉型新能源,新勢力中,華爲系、理想等聲量很大;在出口方面,奇瑞、上汽乘用車收穫頗豐。

具體來看,長安、吉利採用多品牌戰略和強化新能源細分車型拓展市場。銷量上,吉利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48.75萬輛,同比增長超48%。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銷量209.78萬輛,同比增加11.91%。

而且,長安、吉利還將持續完善旗下品牌組合調整,未來重點推動新能源、品牌向上和海外市場拓展,預計2024年長安、吉利銷量將分別達到178萬輛、181萬輛。

新勢力中,華爲的漲勢最大,2023年年底,華爲推出智選車的升級版-鴻蒙智行,可涵蓋從定義、設計到售後的全鏈路汽車生態,目前已吸引多家合作車企,蓋世汽車預計2024年銷量可達47萬輛。

不過在這個存量競爭的時代,有人漲就會有人跌。如今,國內新品牌與新勢力玩家已進入規模化和優勝劣汰發展階段,目前僅有理想汽車已經實現跨越盈虧平衡點,多數新勢力品牌車企依然需要持續規模化擴張。

出口方面,奇瑞乘用車、上汽乘用車在2023年出口市場分別佔據企業銷量的52%、58%,成爲兩家企業銷量核心增長來源。

蓋世汽車研究院指出,2024年奇瑞將重點推動新能源產品和海外出口雙線發展,全年銷量預計有望實現227萬輛。

在新能源方面,合資車企也開始發力。如今,大衆、通用及寶馬等車企開始積極推動全新新能源產品上市和規模化發展。不過由於政策、技術等原因,多數合資車企全新平臺新能源產品均推遲到2025年發佈量產。

例如大衆的規劃是,全新PPE平臺及第二代MEB+平臺計劃在2024年底推出新產品,2026年推出國內專屬純電動車平臺CMP;豐田是在2026年推出全新電動汽車平臺;本田是在2025年推動全新的純電架構 e:N Architecture W概念車型量產。此外,奔馳、寶馬在華合資,均表示計劃在2025年推出純電平臺。

而爲了推動新能源轉型,外資企業開始主動尋求與自主車企合作。蓋世汽車研究院表示,後合資時代的本土化深度佈局和合作將成爲產業發展新常態,本土車企及優質供應商及科技企業也在全球市場同步開展相關生態鏈合作。

像去年7月,大衆向小鵬汽車增資約7億美元,雙方將聯合開發兩款B級純電動汽車車型,以大衆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上汽奧迪則將依靠智己電動化平臺打造新一代電動車。

大衆旗下CARIAD還與地平線成立合資企業,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開發高度優化的全棧式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預計2024、2025年落地。

Stellantis集團投資約15億歐元,獲取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此外,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名爲“零跑國際”,專注於出口業務。

爲了加快新能源轉型,外資也開始抱團取暖。2023年11月,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宣佈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以50:50的股比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超級充電網絡。

對於車企想要在愈來愈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爲需要具備幾點要素:強大的複合型團隊背景、充裕的資金支持、產能佈局和智能化自主研發佈局發展路徑,保證新玩家均建立了相對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未來突破取決於造車基礎能力建設和核心競爭要素的構建。

2024年,行業洗牌提速

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增長態勢還將繼續。

蓋世汽車研究院表示,綜合宏觀經濟、產業政策與競爭態勢,2024年我國經濟有望在“雙循環”市場方面更加均衡,投資、消費和出口貿易這“三駕馬車”動能總體延續今年格局。其預計,2024年中國國產乘用車市場將保持1.8%左右的增速發展,其中出口市場和以增程、插電混動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將依然保持高速增長。

不過在競爭日漸激烈的趨勢下,汽車行業洗牌還將提速。其中,價格戰“卷”出了產業競爭新高度。因新能源汽車絕大多數處於虧損狀態,導致造血能力較弱和轉型較慢的企業將率先出局。而下一輪產業競爭的焦點,當前無論是自主品牌(傳統自主還是新勢力自主)、抑或是國內智能化產業生態均具備一定優勢。

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出口將成爲市場拓展的核心驅動力,預計2025年、203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規模分別超過2720萬輛、3040萬輛。

其中,新能源汽車將加速存量替代,2023年新能源滲透率接近34%,銷量897萬輛;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超過49%,銷量超過1320萬輛;2030年新能源滲透率超過72%,銷量超過2200萬輛。

海外出口市場將成爲國內車企的第二增長曲線。

2023年國產車乘用車出口市場突破410萬輛,2025年國產車乘用車出口市場有望突破580萬輛,奇瑞、上汽、比亞迪均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不過蓋世汽車研究院預計,中國國產車海外出口市場規模的平臺期在800萬輛,2027年後自主品牌海外市場深度本地化運營將是發展重要策略。

以日本汽車出口發展經驗來看,國內汽車市場目前還處於整車貿易出口與KD模式爲主,海外本地化建設處於初期探索階段,未來中國汽車國產化出口市場規模還會處於擴展期。

目前,奇瑞、上汽、比亞迪等車企都計劃在海外建廠。奇瑞的印尼CKD工廠已投產,其還計劃在歐洲、拉美等市場建廠;上汽已擁有印度、印尼、泰國、巴基斯坦等四個海外基地,並積極推進歐洲生產基地的選址,或將在2025年至2026年建成投產,並輻射整個歐洲市場;吉利雖沒有在外建廠,但是在歐洲,通過沃爾沃汽車已具備本地產能,其還利用旗下馬來西亞寶騰品牌的產能,生產博越、繽越等車型。

而隨着自主品牌車型競爭力提升,國內消費者將更多傾向購買自主品牌和實現海外出口,蓋世汽車預計2024年國產乘用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將達到62%,2030年將達到70%以上。

不過在大部分車企紛紛拿出看家法寶,想要爭奪存量市場來看,擁有定價主導權的頭部車企在2024年的銷量增長預計將變得有限。

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考慮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和競品的擠壓影響,比亞迪和特斯拉爆款車型銷量增長空間均會受到一定挑戰,預計2024年比亞迪、特斯拉銷量將分別保持在340萬輛、95.6萬輛左右。

總結:綜合來看,2023年的中國乘用車市場從年初捲到年尾,卷價格、卷配置、卷出口等,而2024年這一卷的態勢還將繼續,“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將會更加明顯。

本文源自蓋世汽車每日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