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均GDP衝1.4萬美元

近年大陸人均GDP走勢

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預計,2025年大陸人均GDP可達到1.4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標準,屆時大陸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綽綽有餘」。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大陸人均GDP於2019年正式突破1萬美元,達10,216.63美元,2020年爲10,500.4美元。

蔡昉25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舉辦的長安講壇上,發表針對共同富裕議題的「共享生產率成果的中國方案」演講時表示,改革開放實現高速經濟增長,人均GDP增長速度也同樣快。目前大陸人均GDP是1978年的26倍。按照勞動力平均的GDP,是1978年的22倍。再看就業人口平均GDP,也提高接近20倍。蔡昉說,雖然三項增速因年齡結構因素有所差異,但隨着未來勞動力增長會減少,人口增長減慢,勞動年齡人口實際上是負增長,意味未來大陸的勞均GDP、就業人口平均GDP與人口GDP的增長速度,會越來越一致。

蔡昉指出,根據「十四五」規劃,確定在2025年,就是在「十四五」末要成爲高收入國家。按照世界銀行劃分高收入國家與中等收入國家的標準,是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相當如今哥斯大黎加的水平。

按照現在的潛在增長能力,即生產要素的供給與配置能力或生產率提高的可能性,預計大概在2025年人均GDP,按不變價來算可以達到1.4萬美元,也就是說綽綽有餘達到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蔡昉又提到另一個目標,在2035年成爲中等發達國家。他說,中等發達國家標準是人均GDP達到2.3萬美元,相當於如今葡萄牙的水平,「按照現在情況,達到2.3萬美元人均GDP的目標,基本上是可以達到的,但是,有沒有改革、改革的深入程度,還會決定實現目標的成色」。

針對共同富裕,蔡昉說,應把共同富裕從共享生產率來思考,能夠讓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三個領域服務於共同目標,而非此消彼長。他還說,以共享生產率作爲就業政策的內涵,意味着促進產業、擴大就業,轉向創造更高質量的崗位,應該成爲產業政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