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後,英格蘭還在等待“金球回家”

本文字數|2643字

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6人入圍候選,最高排名第3,英格蘭人再次與金球失之交臂。貴爲現代足球發源地,坐擁世界第一聯賽,聖喬治十字還在苦等金色烙印的降臨……

2001年12月17日,英媒普遍將這天描述爲邁克爾·歐文職業生涯最美妙的時刻。但實際上,被提前告知擊敗勞爾和卡恩、榮獲2001金球獎那一刻,英格蘭前鋒腦中閃過的更多是懷疑。

“我並不是當時最出色的球員,羅納爾多和齊達內還活躍在賽場上,他們比我更優秀……說實話,我不是很明白這個獎項的評選依據。”歐文當時效力的利物浦俱樂部,也沒把金球獎太當回事。若非時任“紅軍”主帥、法國人霍利爾一再堅持,利物浦甚至計劃安排球迷代表在訓練場給歐文頒獎。“在當時英國足球人眼中,金球獎和‘最受球迷歡迎獎’沒多大區別。”霍利爾生前曾如此吐槽。

對那些帶有“歐洲”標籤的東西,英國人彷彿持有根深蒂固的疏遠和懷疑……

第903期《足球週刊》預售開啓

“60”輝煌

1956年,歐洲金球獎創立,首位得主就是一個英格蘭人。當時斯坦利·馬修斯擊敗的,還是處在巔峰期的皇馬傳奇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迪斯蒂法諾比馬修斯年輕10歲,彼時剛助皇馬贏得首屆歐冠,並實現了在3個不同國家贏得(7次)聯賽冠軍的壯舉。相較之下,馬修斯的履歷遜色不少:他效力的布萊克浦只在1955-56賽季排名英甲第二,而這也是該俱樂部在頂級聯賽的歷史最高排名。

當時歐洲主流媒體普遍認爲,41歲的馬修斯能夠擊敗迪斯蒂法諾,得益於當年5月在溫布利進行的一場友誼賽。那場比賽是英格蘭對巴西,馬修斯用出色發揮幫助“三獅軍團”4比2取勝。這場原本普通的友誼賽,後來因爲巴西隊1958世界盃奪冠,被歐洲媒體賦予了更多神話色彩。歐洲vs南美,宗主國vs殖民地,正統vs雜耍。對此,英國《每日郵報》發文調侃道:“法國人評的不是歐洲最佳球員,而是終身成就獎。”

歷史上第二位來自英格蘭的金球先生,是1966年的博比·查爾頓。作爲慕尼黑空難後曼聯復興的頭號功臣,查爵不僅是隊魂級傳奇,還在國家隊層面成就驚天偉業。那一年,“三獅軍團”在家門口一路過關斬將、獲得雷米特金盃,查爾頓本人也被評爲世界盃最佳球員。英國《獨立報》直接發聲:博比·查爾頓,是金球獎歷史上第一個實至名歸。

博比·查爾頓獲獎之前兩年,他的曼聯隊友丹尼斯·勞首次觸摸金球,當年24歲的蘇格蘭傳奇打出了30場聯賽攻入30球、各項賽事轟進46球的恐怖數據。順帶提一句,荷蘭球星博格坎普的父親就是因爲崇拜丹尼斯·勞,給自己的第四個兒子取名“Dennis”(多了一個字母n)。

上世紀60年代,曼聯成爲金球獎評選的最大贏家。1964年到1968年,丹尼斯·勞、博比·查爾頓與喬治·貝斯特先後獲獎,三人也成爲了歷史上唯一同時代、代表同一家俱樂部收穫金球獎的黃金組合。

很長一段時間內,金球獎的核心投票羣體都是媒體人,評選者很難不受國際輿論影響。60年代歐洲政壇“東風”勁吹,捷克球員(約瑟夫·馬索普斯特)、俄羅斯球員(列夫·雅辛)和匈牙利球員(弗洛裡安·阿爾伯特)得以穿插於“曼聯三聖”的金球征途。與此同時,“親英主義”也是那個年代文化精神領域的主旋律,不列顛文化在藝術、體育領域收穫了大量海外擁躉,其影響深遠,直至今日。

牴觸與冷落

英國社會對金球獎專業度的質疑,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那個年代的職業足球伴隨着朋克文化,1977年到1984年,英格蘭俱樂部在一羣傑出的本土球員(英倫三島+愛爾蘭)率領下,先後7次問鼎歐冠。英格蘭西北地區的利物浦是那個時代歐洲足壇毫無爭議的王者,東米德蘭的諾丁漢森林和西米德蘭的阿斯頓維拉,也先後登上過歐洲之巔。但在那幾年的金球獎評選中,只有凱文·基岡一名英國球員得到了應有重視。

人們對基岡的偏愛,加劇了英倫三島與金球獎的疏遠。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基岡兩次贏得金球(1978和1979)都不是代表英格蘭俱樂部,而是在德國漢堡。1977-78賽季,利物浦蟬聯歐冠,漢堡只在德甲排名第十,基岡卻鬼使神差般地獲得了金球。那是英格蘭前鋒征戰德甲的首個賽季,由於水土不服,“KK”只在25場比賽中攻入6球。德國媒體只能強行解釋道:“1978年金球獎,是主辦方對基岡的彌補(1977年3票之差輸給西蒙森)。”

1979年,基岡蟬聯金球獎,理由是漢堡獲得了德甲冠軍。而當年的歐冠冠軍,是諾丁漢森林。

狂野的80年代,英倫與金球獎徹底割裂。足球流氓猖獗導致英格蘭球隊被禁止參加歐戰,與此同時,意大利商人在電視轉播領域發現了足球運動的超高價值。此消彼長,快速崛起的意甲,幾乎壟斷了80年代的金球獎份額。

經歷了至暗時刻後,不列顛足球迎來英超時代,歐洲金球獎也在1995年調整規則,將評選範圍擴大至所有在歐洲聯賽效力的球員。之前被排除在評選範圍之外的巴西、阿根廷和非洲球星,就此加入競爭,英倫球員的獲獎難度進一步增加。

千禧年前後,英超迎來第一波高潮。1999年曼聯成爲三冠王,貝克漢姆在金球獎評選中位列榜眼,當年的金球先生是爲巴薩效力的裡瓦爾多。英國媒體普遍指責評選機制不公,以《泰晤士報》爲代表的輿論堅信,貝克漢姆輸給巴西人,是因爲1998世界盃的結果(貝克漢姆踢人染紅)仍在影響記者主觀判斷。所以,當歐文憑藉“小五冠”獲得2001金球獎時,英格蘭足球圈展現出了集體冷漠的態度。

誰也沒想到,邁克爾·歐文之後,再無英倫球員將金球捧在手中。2002年到2023年,除了蘭帕德與傑拉德在2005年雙星閃耀,分列評選第二、第三(當年也確實爭不過羅納爾迪尼奧),其他年份再無英倫球員擠進三甲,包括與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先生”合併之後。2011年魯尼排名第五已是難得一見的高度,而僅僅一年後,“小胖”就下滑到了第15名。

《足球週刊》微店2025全年訂閱開啓

“變”出希望

2008年,金球獎進入“梅羅爭霸時代”,西甲球員、西班牙球員作爲技術流代表成爲評選主角。英倫球員普遍式微,與他們遭受同樣窘迫的還有德國球員。除了2002年的卡恩和2014年的諾伊爾,其他日耳曼球員都很難躋身金球評選三甲。

2024,祖德·貝林厄姆本是奪金熱門,但歐洲盃錯失冠軍和歐冠賽場的平淡,讓他只能在探花位置爲英倫挽尊,無法對羅德里和維尼修斯形成威脅。跟排名第10的哈里·凱恩一樣,貝林厄姆不在英超踢球、避免了“第一聯賽內耗”,但皇馬和國家隊雙料戰術核心的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正向幫助。

有一種觀點認爲,英超沒有冬歇期且內耗激烈,造成不列顛球星缺乏精力多線作戰,無法在各個戰場使出全力、競爭金球。最近十年英超蓬勃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英國社會對外來資本的接納態度。外資幾方角力,讓“後弗格森時代”英超始終保持多隊爭冠的繁榮景象;但略顯諷刺的是,唯有壟斷,才容易成就金球。

得益於多隊爭冠的繁榮景象,英格蘭國腳每週都能與優秀外援切磋對抗,從中獲得提升和進步。英超各傢俱樂部的青年梯隊近來也是順應潮流,在大批國外教練的指點下改造、升級,一個原本批量生產“糙哥”的足球國度,開始不斷涌現祖德·貝林厄姆、科爾·帕爾默、菲爾·福登、布卡約·薩卡、德克蘭·賴斯這樣的“大陸型天才”。今年30人大名單中6人代表英格蘭(跟西班牙持平),其實也是值得驕傲的成績。

10月底評選結果公佈前夕,邁克爾·歐文作爲英倫最後一名金球先生接受《太陽報》採訪並發表意見。“我們那個年代的球員和足球更加純粹,如今,你必須先是一名運動健將,身體條件突出,善於奔跑,速度還得夠快……”不出意料,這篇報道的評論區充斥着網友對利物浦名宿的反駁,其中一句話令筆者印象深刻:“越早停止給本土球員貼標籤,他們就會越接近金球獎。”

本文作者:朱淵

本文原載於第902期《足球週刊》

發行日期:2024.11.10

圖片源自網絡

《足球週刊》900期雜誌封面收藏卡

折射紀念盒熱銷中

第902期《足球週刊》熱銷中

《足球週刊》上海海港中超冠軍封面特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