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球觀察丨芯片需求回暖推升8月出口暴增,韓國在全球半導體競爭中勝算幾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8月,韓國出口增速“意外”恢復到兩位數。作爲全球經濟的“金絲雀”,韓國出口數據向好或預示全球經濟前景的回暖。

9月1日,韓國海關公佈的數據顯示,韓國8月的出口達到創紀錄的579億美元,是有記錄以來8月份的最高出口數據。從2023年10月開始,韓國出口連續11個月實現增長。半導體、汽車和成品油都是推動韓國整體出口的關鍵產品。其中,半導體出口增長尤爲迅猛,連續10個月保持增勢,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相比之下,不少發達國家的出口表現顯得相對黯淡,比如二季度美國、德國等出口都拖累經濟。花旗經濟學家朗格盧瓦團隊認爲,這種分化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繼續下去。

韓國企業尤其是半導體、電池等行業,在全球供應鏈中都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分析認爲,本輪韓國芯片出口的強勁增長與全球市場對人工智能芯片及其他技術的需求復甦有關。熱潮之下,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芯片製造商更是賺得盆滿鉢滿,這兩家公司二季度營業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462.29%和33%。

韓國出口增長的背後,還有哪些因素驅動?當前,日本、美國和德國等國都在加大投資,以打造產業集羣的方式發展半導體產業。欲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產業集羣的韓國,又將迎來怎樣的前景?

“金絲雀”出口報喜

韓國出口再次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韓國海關數據顯示,韓國8月整體出口同比增長11.4%,而整體進口增長6%,貿易順差達到38億美元。截至今年8月,韓國的出口已連續11個月實現增長。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韓國8月的出口增速恢復至兩位數,與全球經濟逐漸從疫情中復甦有關,尤其是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

然而,全球出口市場正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與韓國不同,包括德國、美國等不少發達國家出口表現萎靡。柏文喜認爲,德國出口下降可能受到供應鏈緊張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導致企業在成本控制和市場拓展上面臨挑戰。除了上述這些因素,其他發達國家可能還面臨內部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影響。

“韓國出口的增長不能視作是全球經濟復甦的全面指標,更多是反映了區域性經濟復甦的情況。此外,韓國的出口還受到美聯儲遲遲不降息的影響。”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譚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保持較高的利率水平使美元走強,相對而言韓元表現疲軟,爲韓國出口提供了價格競爭力,有效地刺激了出口。

韓國出口猛增,半導體和汽車這兩大品類功不可沒。韓國貿易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韓國的出口結構顯著優化,其中半導體和汽車出口共佔據整體出口35.6%,半導體比重爲23.5%,汽車出口比例爲12.1%。到了8月,韓國半導體出口增長更加快速,半導體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長38.8%。

譚婭向記者表示,韓國的出口增長得益於其在半導體、電子產品相關行業的競爭優勢,這些行業在全球需求中佔據重要地位,相比之下,部分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更多依賴於傳統制造業或服務業,而這些領域的需求恢復速度相對較慢。

除了出口品類,出口增長還與出口目的地密切相關。

數據顯示,8月前20天,韓國對中國的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16.3%,這表明中國的需求或正在復甦。7月,韓國對華半導體出口同比大漲39.1%,達32.5億美元,佔韓國對華出口的比重近三成,直接助推韓國對華出口在今年前7個月再度反超對美出口。“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回升成爲韓國出口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譚婭向記者表示,與一些發達國家試圖減少與中國經濟聯繫的政策不同,韓國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在保持與美國緊密關係的同時,也未切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並從中國的內需增長中受益。

被捲入半導體產業之爭

隨着科技企業對生成式AI技術產生了濃厚興趣,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也因此增加。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統計數據顯示,自2023年末開始,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因人工智能芯片的強勁需求而明顯回升。

特別是隨着電子產品行業進入上行週期,DRAM存儲以及NAND閃存芯片價格均大幅回升,帶動韓國芯片出口額激增。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在全球存儲芯片銷售中所佔份額最大。

譚婭也向記者分析稱,韓國半導體技術的優勢凸顯,首先在存儲芯片領域如DRAM和NAND閃存,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是全球這一領域的主要供應商。其次,韓國的半導體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着關鍵位置,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智能手機、數據中心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第三,韓國半導體產業的規模較爲龐大,具備一定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較強。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寧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AI大模型的興起催生了海量算力需求,新型的CPU/GPU內存芯片HBM(高帶寬內存)市場表現火爆,目前的HBM市場主要以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三家公司爲主。市場研究公司集邦諮詢報告顯示,2023年,SK海力士以53%的市場份額在HBM市場實現領先,第二名的三星電子佔據38%的市場份額,前兩家韓國公司遠遠甩開佔據市場份額9%的美光。

可即便實力如此強勁,韓國也不可避免地捲入到全球半導體產業“大戰”中。王寧遠向記者表示,美國、中國臺灣、日本、中國大陸、韓國是全球半導體綜合競爭力處於前列的經濟體,其中,韓國的優勢集中在存儲半導體。近年來,韓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力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系統半導體研發和設計滯後。

柏文喜也向記者表示,面對日益激烈的半導體產業競爭格局,美國、韓國等都在加大投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以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佔據有利地位,韓國更傾向於與企業攜手合作保持行業競爭力。

韓國政府先從免除企業稅收着手。2023年3月,韓國政府通過《K-Chips法案》,爲半導體等國家重點戰略產業的大型企業提供15%的稅收抵免,爲中小企業提供25%的稅收抵免。到了今年1月,韓國政府的舉措更加激進——公佈打造全球最大規模半導體超級集羣的計劃,預計總投資規模達622萬億韓元。計劃的重點是在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私營企業的主導下,以2納米制程芯片和高帶寬存儲芯片等尖端產品爲中心,到2047年建造總計16個半導體生產設施基地。韓國總統尹錫悅稱,到2030年該地區預計達到每月770萬片晶圓的生產能力,基於此,韓國在全球非存儲芯片市場的佔有率也將從目前的3%大幅上升到10%,並將供應鏈自給率從目前的30%提高到2030年的50%。

提及打造“半導體產業集羣”的原因時,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表示,是爲了對標日本、美國和德國,“半導體產業之爭”正在以國家之間的產業集羣的形式展開,因此韓國也必須採取集羣形式發展。

半導體產業的多極化發展趨勢

多措並舉,韓國把發展半導體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的地位,力爭成爲全球第三大人工智能(AI)技術強國。

“目前韓國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韓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補貼,吸引大量資本流入半導體行業,同時韓國企業在積極拓展與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在技術、生產和市場方面的合作。”譚婭向記者分析稱,雖然進展頗多,但半導體供應鏈後續發展仍面臨挑戰。

她表示,首先在供應鏈彈性方面,韓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仍然依賴於全球供應鏈的其他國家,特別是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供應上,如果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導致供應鏈中斷,韓國半導體生產能力可能受到明顯影響。其次是行業競爭壓力大,雖然韓國在內存芯片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但在邏輯芯片和先進製程方面仍面臨來自臺積電和英特爾等公司的強大競爭。

譚婭還表示,由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複雜性和脆弱性在過去幾年中暴露無遺,各國政府和企業正在尋求供應鏈多元化,以減少對單一國家或地區的依賴。例如,美國、歐盟和日本都在推動本土半導體生產,以確保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呈現高度競爭和多極化態勢。

挑戰頗多,但一些機構仍對韓國半導體行業的前景表示出樂觀。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和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此前發佈一份報告預測,得益於韓企通過興建芯片工廠大幅提高產量,到2032年韓國芯片產量在全球所佔份額將達到19%。2022年至2032年,韓國芯片產能增幅有望達到129%,僅次於美國(203%)居全球第二。

韓國半導體行業發展似乎正朝着預設軌道行進。然而,韓國想僅依靠半導體提升經濟的算盤仍有不確定性。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Jin-Wook Kim和Jiuk Choi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韓國的出口增長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逐漸放緩,因爲去年同期較高的比較基數和半導體價格增長預期的放緩可能會導致出口增長總體放緩,到2025年,NAND和DRAM芯片的平均售價預計分別上漲30%和14%,遠低於今年的60%以上。

面對日益劇烈的行業競爭,以及難以避免的價格週期性波動,有分析認爲,韓國還需要發掘新的增長動力以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