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全球觀察|中國元首時隔5年再訪法,“特殊的朋友”關係爲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鄭青亭 北京報道
時隔五年,適逢中法建交60週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赴法蘭西共和國。
這是他第三次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2014年、2019年,他曾兩次在春天到訪法國,慶祝中法建交50週年和55週年。
當地時間5月6日晚,巴黎愛麗捨宮燈火通明。法國總統馬克龍夫婦爲習近平夫婦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習近平在發表祝酒辭時稱,中法是特殊的朋友,中法關係是世界大國關係中一對特殊的關係。他指出,中法關係特殊在獨立自主,特殊在相互理解,特殊在責任擔當。
當天早些時候,習近平同馬克龍在愛麗捨宮舉行了中法元首會談,還應邀同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了中法歐領導人三方會晤。習近平指出,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將歐洲作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夥伴。希望歐盟機構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制定積極對華政策。
馬克龍表示,當前世界面臨重大挑戰,國際局勢處於關鍵轉折點,法國和歐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同中國加強合作,這事關歐洲的未來。他還表示,法中關係具有深厚底蘊,雙方相互尊重,着眼長遠,加強合作,將爲解決全球性挑戰、避免集團對立對抗發揮重要積極作用。
馮德萊恩也表示,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地位作用舉足輕重,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對歐盟至關重要,也將決定能否更好應對氣候變化、烏克蘭危機等全球性挑戰。歐盟希望和中國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增進互信,避免誤解,共同維護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繁榮。
當天,中法發表關於中東局勢、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生物多樣性與海洋、農業交流與合作4份聯合聲明,簽署綠色發展、航空、農業食品、商務、人文等領域近20項雙邊合作文件。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原副代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原公使銜參贊周小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從法方的接待規格、雙方會談的表態,還是從簽署的合作文件來看,此次訪問都非常成功,雙方密切的互動已經達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今後一段時間,中法兩國有望越走越近,不僅政治關係可能升溫,經貿合作也有望取得突破,成爲中國和西方國家合作的典範。”
與此同時,周小明認爲,兩國仍然在一些經貿問題上存在分歧,比如,法國可能會爲了保護本土產業免受外部競爭影響而實施貿易保護措施,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但無論如何,中法元首面對面的溝通都有助於消除誤判、增進理解,爲更深入的合作鋪平道路。
當地時間5月7日,馬克龍夫婦將在法國西南部的上比利牛斯省款待習近平夫婦。屆時,兩國領導人將繼續進行深度會談。那裡被馬克龍稱爲“第二故鄉”, 承載着他深厚的情感和個人的記憶。去年4月馬克龍訪華時,習近平曾邀請他在廣東省廣州市鬆園舉行非正式會晤,兩人臨水而坐,觀景品茗,縱論古今。
中方呼籲巴黎奧運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當地時間5月6日,習近平在同馬克龍共同會見記者時指出,當今世界很不太平。作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中方願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奧運會爲契機,倡議運動會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根據“奧林匹克休戰”決議暫停武裝衝突是一個悠久的傳統。馬克龍曾表示,他將努力在巴黎舉辦7月26日至8月11日夏季奧運會和8月底殘奧會時推動實現休戰。此前,馬克龍和馮德萊恩都希望中國利用其影響力爲結束俄烏衝突發揮積極作用。
習近平對記者說,關於巴以衝突,中國呼籲推動加沙立即實現全面、可持續停火,支持巴勒斯坦成爲聯合國正式會員國,支持恢復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權利,重啓“兩國方案”,實現中東地區持久和平;關於烏克蘭危機,呼籲各方重啓接觸對話,逐步積累互信,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公平討論所有和平方案的國際和會,支持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
馬克龍表示,在俄烏衝突等重大危機方面,與中國進行協調至關重要,中方在這些問題上的態度令他感到鼓舞。
習近平再次表示,中方支持法方辦好巴黎奧運會。“法國是一個體育強國,我衷心祝願巴黎奧運會取得成功。中方將派出高水平代表團赴法參賽。”習近平對馬克龍說。
在兩國元首會談前,兩國元首夫婦互贈禮品,其中就包括三支奧運火炬。習近平贈送給馬克龍的是北京雙奧火炬,馬克龍則以巴黎奧運火炬回贈。北京曾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季奧運會,巴黎則將於今年7月至8月舉辦第33屆夏季奧運會。
中法關係爲世界注入穩定性和正能量
“中法關係的發展不僅給兩國人民帶來了福祉,也爲動盪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穩定性和正能量。”習近平在抵達巴黎奧利國際機場的書面講話中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訪問,用歷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創造中法關係更加美好未來,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60年前,中法兩國突破冷戰藩籬,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60年來,中法關係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前列:兩國率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開啓機制性戰略對話;率先開展航空、核能、第三方市場等合作;率先互設文化中心、互辦文化年,爲全球文明互鑑發揮引領作用。兩國還合作促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有力推進全球氣候議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方將中法關係概括爲“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60年前,戴高樂將軍頂住美國的壓力,率先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由此打開了新中國與西方對話合作的大門。60年後,馬克龍強調歐盟要實現戰略自主,讓歐洲不要做美國的附庸。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關係具有日益突出的戰略意義。
在王義桅看來,中方一直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關鍵就是要爭取歐洲,特別是法國。只要中歐攜手,陣營對抗就不會出現,世界分裂就不會發生,“新冷戰”就打不起來。同時,法國也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因爲它的資本和產業正在向美國流失。對法國來說,中國既是挑戰,也是關鍵的合作伙伴。
近年來,馬克龍多次引述戴高樂的話,強調歐洲“決不能成爲美國的附庸”,並多次呼籲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和“可信的歐洲防禦體系”。上個月,他在索邦大學發表講話時再次重申這一觀點,並強調,歐洲的生存取決於“戰略自主”。
王義桅分析,馬克龍執政後的對華政策經歷了從偏美國的“大西洋主義”到更加平衡的階段。如今,法國雖然在安全上無法真正獨立於美國,但卻是唯一沒有美國駐軍的西方大國。在當前這個階段,馬克龍在努力維護法國的戰略自主,在中美之間尋找微妙的平衡。
去年6月,歐洲理事會峰會公佈結論文件時,將歐盟對華政策做了一個概括,依然將中國定位爲“合作伙伴”、“經濟競爭者”以及“制度性對手”。對此,中方多次給予強烈批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3月的“兩會”記者會上說,這種三重定位不符合事實,也不可行,“就好比汽車開到十字路口,紅燈、黃燈、綠燈三種信號燈同時亮起,這車還怎麼開?”
中方: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問題”
在此次訪問中,經貿話題仍然是重中之重。近期,西方輿論場有關“中國產能過剩”的論調甚囂塵上,中歐貿易博弈的火藥味漸濃。
去年9月,歐盟委員會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展開調查,預計將在今年夏天做出裁決。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又發佈條例,要求歐盟海關對來自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進行進口登記,認爲去年發起發補貼調查後的進口量大增,將危害歐盟市場。
在會晤中,習近平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中歐合作的本質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雙方在綠色和數字化轉型中有着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雙方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
在王義桅看來,在所謂“產能過剩”的話題上,中方直接回應歐方的關切意義重大,因爲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始作俑者就是法國汽車業。這並非出於公平競爭的考慮,而是法國對其電動汽車行業的競爭能力感到擔憂。不過,法國企業也意識到自己離不開中國,無論是要發展人工智能,還是要用電動汽車、鋰電池應對氣候變化,這反映了法國在對華經濟合作上的矛盾。
爲了打消美歐政府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焦慮”,4月初,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攜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被歐盟調查的公司高層出訪歐洲,並與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會長兼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舉行會晤。王文濤在巴黎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美國和歐盟關於“產能過剩”的指控毫無依據。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趙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歐雙方應堅持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彼此關切,深化互利合作,推動中歐關係穩定健康發展。中國貿促會將秉持開放合作理念,組織更多中歐經貿交流活動,推動中歐企業務實合作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將密切關注歐方改善營商環境的相關舉措,堅定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5月6日下午,習近平在中法企業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閉幕式上發表致辭時表示,期待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將中歐打造成爲彼此經貿合作的關鍵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伴。中方將自主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對外開放,進一步開放市場,爲包括法國和歐洲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創造更多市場機遇。法方不認同“脫鉤”,歡迎中企對法投資
馬克龍在會談中表示,歐方不認同“脫鉤”,希望同中方加強合作,共同維護歐洲價值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法方希望向中國出口更多農產品,同時將對中國保持市場開放,不會針對中國企業搞歧視性政策,歡迎更多中國企業包括高技術企業赴法投資合作。
不僅如此,馬克龍還在中法企業家會議上講話時明確表示,法國希望在公平和平衡的基礎上繼續加強法中合作,沒有任何意願與中國“脫鉤”。他還特別提到,中國在電池、新能源車、光伏等多個領域擁有舉世公認的專長,歡迎中國企業到法國投資。
對於馬克龍的表態,周小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法國可能是近期第一個積極表示歡迎中國投資的西方國家,特別是歡迎中國高技術企業赴法投資。近年來,從美國到歐洲、日本,不少西方國家對中國投資採取限制措施,法國開放的姿態難能可貴。目前,兩國相互投資還很不均衡,未來,雙方企業有望在新能源汽車、電池製造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
法國爲何會主動對華示好?周小明指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今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速只有0.8%,法國爲0.7%,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能夠爲歐洲提供外部支撐;其次,法國已經意識到要解決全球重大問題離不開中國,包括地區衝突、氣候變化、海洋多樣性、人工智能等。這也是馬克龍舉辦中法歐三方領導人會晤的原因,他也想通過與中國加強對話溝通提升法國在歐盟甚至國際範圍的影響力。
近年來,中法兩國關係日益密切,經貿合作不斷加強。如今,法國已成爲中國在歐盟內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國;中國則是法國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貿易伙伴。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789億美元,同比增長5.5%。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表示,近年來,兩國航空航天、民用核能、高鐵等傳統合作項目進展順利,數字經濟、可再生能源、有機農食等新領域合作未來可期。法國的紅酒、化妝品備受中國消費者青睞。越來越多中國產品成爲法國民衆的優先選擇,中歐班列成爲連接兩國市場的重要紐帶。
截至2023年底,法國累計對華直接投資達216.4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動車、化妝品、農食品、氫能和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期,中國對法國直接投資存量達到48.4億美元,主要投向製造業、信息技術、交通運輸、銀行、酒店和旅遊等領域,顯示出中國企業對法國市場的長期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