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的車主換車不再考慮新能源,四個原因,一般人接受不了

在麥肯錫的一份報告中顯示,2022年調查時下次考慮購買燃油車的比例只有32%,但是2023年年考慮購買燃油車的比例有所回升,達到了38%。

並且在已經購買新能源純電車主中,有22%表示下一 輛不再考慮新能源汽車,該比例之前的調研僅爲3%。

不少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飄忽不定的價格產生憂慮,對價格戰已經麻木,甚至產生消費懷疑,覺得價格還會再降,由準車主變爲了觀望者。

產品方面,首先是純電車續航。

續航焦慮的問題相信縈繞在大部分車主的頭上,我的一個朋友買的大衆的ID3,每次出去都會擔心電會不會不夠用,開的時候注意力也會在續航上。去年國慶節以及那場大雪將新能源車續航問題暴露無遺。國慶期間新能源堵車到沒電以及排隊在服務區充電的報道屢見不鮮。

而12月的暴雪更是讓哈爾濱,山東,河北,北京,內蒙古等地的新能源車續航能力大打折扣。在山東等地的大暴雪中,很多新能源車主續航遠遠達不到標稱值,甚至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在北方低氣溫的影響下充電時間也可能延長,車主需要頻繁充電。

第二是充電設施建設不完善。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信息發佈會召開,2023年1-12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爲338.6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949.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施在一線城市隨處都是,還算是便捷的。

但隨着新能源消費市場的下沉,三四線城市的配套少的可憐,有的小區可能配備有充電樁,但是和整個小區的新能源車數量比起來還是差的很多。我們小區只有10幾個充電樁,每次都要及時的去搶,不然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給車充上電。

並且充電樁的維修售後也是問題,不能及時地去修理。如果想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必須基礎設施鋪設到位,即使在續航能力折扣的時候如果能快速的補充電能也會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第三是充電時間長的問題。

作爲一個曾經銷售過威馬汽車的服務顧問,半個小時只能讓你從20%充到80%的電量,實際上你想從10%開始充或者完全想充滿的話需要更長的時間,這樣的時間成本大大增加。

開燃油車,哪怕是70升的油箱,加滿一箱油整個過程也就差不多5分鐘就可以完成。

最後就是換電成本的問題。

雖然很多的車企推出“電芯終身質保,三電終身質保”這一類承諾,但實際上想要真正做到免費換電池卻很難,這裡面按有很多前置條件,如果一項不達標,就會丟了終身質保。

新能源電池的成本非常高,目前新能源車的電池成本佔整車成本的40%--60%。但是電池又是一個消耗品,在低於20%的衰減後就應該更換電池,然而更換電池的成本卻讓很多新能源車主吐槽。

再有就是新能源汽車雖然保養很便宜也很簡單,但是在維修或者更換配件上由於新能源汽車都是各種傳感器,超聲波,激光雷達,攝像頭等精密部件導致維修成本昂貴。

綜上所述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哪怕配置做的再好,很多消費者還是不會買賬。尤其在這種產品形態,行業格局,消費者心智成熟不斷變化時,汽車廠家如果可以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那麼就會抓住市場成爲最後的贏家。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數據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