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醫護因疫情離職 學者提醒後疫情時代考慮「這件事」

國際文獻顯示,全球至少2成醫護人員因爲新冠肺炎流行而離開醫療單位,另有3成的醫護人員預計在未來2到3年離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國內新冠疫情正式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日解編。公衛學者提醒,新冠疫情和呼吸道傳染病可能在「後疫情時代」共存,需考慮醫護能量配置。國際文獻顯示,全球至少2成醫護人員因爲新冠肺炎流行而離開醫療單位,另有3成的醫護人員預計在未來2到3年離開。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線上直播表示,近期XBB.1.5仍是全球新冠變異株主流,佔比約45%,而臺灣目前流行的BA.2.75、歐洲國家曾流行的BQ.1以及新興的CH.1都呈現下降趨勢;至於被稱爲「大角星」的XBB.1.16,正以3倍速率成長,可能成爲下一波主流。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醒,新冠疫情和呼吸道傳染病可能在「後疫情時代」共存,需考慮醫護能量配置。(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陳秀熙認爲,進入後疫情時代,新冠肺炎可能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共存,仍需採取「精準防疫文明」,針對脆弱族羣在特定場所仍須戴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並針對脆弱族羣做好整體呼吸道防疫監視,且須考慮醫護能量配置。

陳秀熙指出,很多國家在大流行期間將資源全部投入新冠肺炎,而忽略其他呼吸道疾病,因而缺乏免疫防火牆,可能形成脆弱族羣的雙重疾病負擔,讓醫療能量受到挑戰。國際文獻顯示,至少有20%醫護人員因新冠肺炎流行而離開醫療單位,且有31%醫護人員預計未來2到3年離開。

臺大公衛博士林庭瑀分析,國內近期流感住院率回升,而新冠住院率下降、已經控制在流感住院率上限之內,顯示新冠肺炎對於中重症的傷害沒有這麼大;因此不能只着重在新冠肺炎監視,更應該利用呼吸道病毒的共同監視系統。

不過陳秀熙指出,病毒之間會產生同儕競爭,例如2009年H1N1大流行時,鼻病毒受到壓制而下降;2020年新冠大流行初期,其他呼吸道疾病幾乎消失,原因是病毒會啓動共同感染,個人先天免疫會帶動干擾素釋出,抑制其他病毒感染。

林庭瑀以流感病毒爲例,新冠疫情前共有4種變異株存在,包括2種A型、2種B型,但自2020年3月之後,B型流感的Yamagata株未曾出現,顯示呼吸道病毒多樣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