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來首見「茲卡病毒」! 夫妻赴馬爾地夫旅遊染疫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佈2例茲卡病毒個案,爲30多歲夫妻,曾赴馬爾地夫旅遊,爲國內自2021年以來首起個案。(本報資料照)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佈2例茲卡病毒個案,爲30多歲夫妻,4月中旬赴馬爾地夫旅遊,先後出現發燒、喉嚨痛、出疹、骨頭肌肉痠痛等症狀就醫,經檢驗爲茲卡病毒感染,爲國內自2021年以來首起個案。

疾病管制署提醒,感染茲卡病毒可能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疼痛、結膜炎、紅疹等症狀。(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兩名個案爲夫妻,4月19日至26日一同前往馬爾地夫旅遊,在當地有意識到被蚊蟲叮咬,其中一人返國前發病,出現發燒、喉嚨痛、頭痛、倦怠、骨頭肌肉痠痛症狀,入境時有發燒,經檢驗登革熱爲陰性,加驗屈公病和茲卡病毒,驗出茲卡病毒感染;另一人數日後出現紅疹、肌肉痠痛、喉嚨痛等症狀,就醫檢驗確診。

疾病管制署今天公佈,2021年以來首見茲卡病毒感染個案,爲30多歲夫妻赴馬爾地夫旅遊後染疫。(林周義攝)

林詠青指出,茲卡病毒曾在2016年造成全球大規模傳染,目前病例數雖有下降,但東南亞、南美洲等地區仍有疫情持續流行;茲卡病毒潛伏期爲3到14天,如前往疫情流行地區,須注意返國後2周留意是否有相關症狀。

目前茲卡病毒尚無有效疫苗和藥物,預防方式以防蚊爲主,建議使用防蚊藥劑和穿着淺色長袖衣褲。林詠青提醒,儘管8成民衆感染後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因此無論是否出現疑似症狀,3個月內應避免性行爲或使用保險套;返國後3周內應做好防蚊措施,以免血液中帶有茲卡病毒,被蚊蟲叮咬後造成社區傳播。

基於國內新增2例自馬爾地夫移入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當地可能具環境暴露風險,疾管署自今年5月8日起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目前我國列爲第一級注意(Watch)之國家有88國,列爲第二級警示(Alert)國家有1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