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觀衆首博享京味年趣

鑼鼓聲起,喜氣洋洋,“財神爺”手捧金元寶登臺,送上吉祥祝福語,並將象徵着福氣的糖果撒向觀衆……這個春節假期,重張開放的首都博物館裡再次傳出久違的京腔。從大年初一到初五,3.6萬餘名觀衆走進首博,聽梨園京韻,逛文化市集,體驗非遺技藝,感受京味年趣。

14時30分,首博四層戲樓裡張燈結綵,座無虛席。《跳財神》《扈家莊》《鬧天宮》等經典劇目鳴鑼開唱,聲聲戲曲中,年味愈濃,掌聲陣陣。“春節到博物館聽國粹,別有一番韻味。”觀衆郭先生帶着妻子和女兒從河北來京旅遊,首博是此行的收官之站,他說,不僅展覽令人大飽眼福,豐富的春節活動也讓一家人感到欣喜,“孩子第一次現場看京劇,她特別喜歡古香古色的戲臺,演出也看得津津有味。”

首博地下一層,新春文化市集正熱。非遺傳承人在大廳裡擺起攤位,展示毛猴、掐絲、剪紙、中國結、木版年畫等非遺技藝,邀觀衆在互動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老北京民俗中,年畫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年畫的製作全憑手工,拓印時,要由淺到深、由淡到濃,層層套印……”在非遺傳承人指導下,幾位小觀衆體驗製作木版年畫:手持棕刷蘸飽墨水,均勻刷在雕版上,鋪平紅紙,再用拓印工具按壓,一幅祥龍圖躍然紙上。

北京地區各大博物館也帶着年貨到首博“趕集”,600餘種文創產品集中展示銷售,讓觀衆享受一站式文創盛宴。“一進來就不想走了,逛了一圈收穫滿滿。”觀衆何靜是個文博迷,她向記者展示自己的購物成果: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的“鰲狀壯”盲盒擺件、北京藝術博物館的“祥龍納福”冰箱貼、大覺寺與團城管理處的八吉祥多功能香囊……“我想把這份博物館的心意帶回家,把福氣贈送給家人和朋友。”何靜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