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的東南亞夏令營,擠滿了中國孩子

作者 | Elise

編輯|騰宇

題圖 | 《小夫妻》

“如果沒有年初那輪降薪,今年七月的暑假,孩子應該是在英國的夏令營裡過的。”李麗莎剛剛從泰國回來,帶孩子參加了爲期三週的夏令營,兩人都曬得一身黝黑。

李麗莎是全職媽媽,丈夫在某大廠做管理工作。往年暑假,她會早早約上幾個“夏令營搭子”,組團帶娃去美國待上一兩個月。把孩子送去夏令營或夏校,觀光加陪讀,已經成了習慣。

2024年新年剛過,丈夫的公司開始新一輪裁員降薪,降薪幅度據說達30%。

(圖/《小夫妻》)

李麗莎深吸了一口氣:“網上人人調侃的中產破產‘三件套’,我們家有兩個。家裡每月房貸幾萬塊,我是全職主婦,家裡經濟來源主要靠我先生。唯獨孩子沒去國際學校,但爲了這個重點學校學位,花錢買了學區房。”

李麗莎和丈夫都曾在海外留學,消費理念也傾向於“花未來的錢”,幾乎沒有儲蓄習慣。丈夫的突然降薪一下打亂了李麗莎的安排,一趟十幾萬開銷起步的歐美夏令營突然變得不切實際。但孩子的暑假怎麼辦?

東南亞,“見世面”的新目的地

李麗莎最初的想法,是在國內報一個全英夏令營,但她在網上搜了一圈,驚訝地發現現在國內夏令營的價格居然漲了不少,一週的夏令營普遍價格都要上萬元,還不包含來回的機票。

與此同時,她在小紅書發現不少情況相近的媽媽,已經把目光轉向了東南亞夏令營。

想要帶孩子見世面,又要考慮性價比。(圖/受訪者提供)

在這些帖子裡,媽媽們詳細分享着選擇東南亞國家的理由:學費、生活起居負擔相對發達國家較小,能選到性價比高和質量相對好的學校。比起國內一週動輒上萬元起步的學費,在東南亞的價格只要1000元至4000元不等。機票價格也同樣誘人:暑假期間深圳往返泰國曼谷的機票價格只需要1200元,作爲比較,從深圳往返大理的機票漲到了3500元。

既要見世面,又要性價比。於是作爲熱門旅遊目的地的東南亞,同樣成爲了家長們帶孩子研學的第一站。

“每年出國參加夏令營的學生數量都在增加,今年光是諮詢東南亞夏令營的微信羣已經開到了第51個,現在還在不斷增加。”Vikki是某國際教育機構諮詢師,負責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夏令營,她向記者展示了她手機里長長的微信羣聊列表。

東南亞國際學校的夏令營。(圖/受訪者提供)

每年3月開始,東南亞國際學校會陸續公佈當年夏令營的招生政策和招生數量,並接受全球學生報名。這些學校的大部分夏令營會在7月初開營,一直持續到8月。“熱門的夏令營往往在5月前就報滿了,一些沒有經驗的家長到6月甚至7月纔來問,只能是落空了。”Vikki說。

今年報名參加東南亞夏令營的中國孩子比去年更多。Vikki說,一方面新馬泰三國對中國護照免籤,另一方面是國內夏令營和研學營的價格上漲,趕上旅遊旺季,外出機票價格都不便宜,對比之下,東南亞夏令營的學費性價比要高不少。許多第一次帶孩子出國參加夏令營的家長首選東南亞,這和旅遊持續火熱理由相近:距離近,消費低,同時許多夏令營對中國學生的招生無門檻,報名就能進,也不要求孩子有英文基礎。

東南亞夏令營,距離近,消費低。(圖/受訪者提供)

一些學校的情況可以作爲參考。今年泰國曼谷的布萊頓國際學校一週價格約爲3500元,惠靈頓國際學校的STEAM營一週學費大約是1700元;馬來西亞布城Nexus森林學校夏令營14天費用約爲13000元,吉隆坡查特豪斯英式夏令營14天的費用約爲11000元。而大熱目的地之一的泰國清邁NIS國際學校,爲期三週的夏令營走讀學費約爲8000元,寄宿學費約爲14000元。“這個營在5月份就已經報滿了。大部分的三週營都在一萬元出頭,這個費用在國內只能報上一週的夏令營。”

至於家長普遍關心的,東南亞國際學校夏令營的成熟度和安全性,Vikki根據她的經驗由高到低做了個大致排名——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巴厘島,“再往後的東南亞國家就不建議了”。

出了國,

但“大半個營都是中國孩子”

今年暑假,許佳慧想給幼升小的女兒報一個全英夏令營,做個過渡,開開眼界。看到許多中介機構宣傳的“沉浸式英語會話環境”和“體驗國際教育”等標語,再加上朋友圈裡別人曬出的孩子與外國人的合影,許佳慧有些心動。

“國內教育機構的老師都太熱情了,諮詢過一次,電話就響不停。她們通常上來就說,你現在報名都太晚了,只有少量名額啦。”許佳慧與每個負責安排孩子日常的家長一樣,都有本細細的賬:上海不少夏令營日均價格都超過1000元。大理的夏令營一週3000到5000不等,香港的國際學校一週學費也要四五千元,這還不算書籍往返機票和酒店的價格,怎麼算一趟下來都至少得2萬左右。

夏令營課程。(圖/受訪者提供)

七月份,洛杉磯到上海的往返機票已經漲到2萬。如果去美國夏校,不算機票、簽證,光學費就得好幾萬。

做出國夏令營的功課,幾乎相當於一次與未來的縝密博弈。她翻了許多國內各種夏令營的廣告,又查了一下暑期到各地的機票價格,最終還是選擇了泰國。

但高性價比本身意味着一個新的問題:國內家庭扎堆出發東南亞之後,出國遊學的性質和質量可能因此發生改變。

每天下午3點,夏令營放學時間,來接孩子的中國媽媽們普遍素顏,穿着瑜伽服。她們坐在一起聊育兒的狀態,看起來和在國內沒什麼不同。

海外夏令營,幾乎都是中國孩子。(圖/受訪者提供)

“今天在夏令營做了什麼?說英語了嗎?”這是每天放學時許佳慧問孩子的問題。報海外夏令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英文學習環境,提前讓他感受全英氛圍,激發學英語的興趣。結果第一天報到時許佳慧傻眼了:“烏泱泱一片,幾乎都是中國孩子”。放學後一涌而出的孩子們基本用中文交流,令許佳慧一瞬間感覺回到了國內。

中國孩子太多的一個後果是,他們英文沒怎麼學,反倒讓外教老師學會了不少中文。

因爲大部分報東南亞夏令營的家長,都需要接受這樣的現實:一是光靠暑假,不可能提高什麼英語水平;二是雖然出了趟國,但全班都有可能是中國孩子。

光靠暑假,不可能提高什麼英語水平。(圖/受訪者提供)

爲了減少不必要的投訴,Vikki在家長報名前會主動提醒,夏令營裡有可能遇到比較多中國孩子:“有些家長總是以爲,國外夏令營就是純外國人環境,細心的家長會在報名前問一句‘中國孩子多麼’,實在想避開中國孩子扎堆,可以選擇錯峰參團,趁國內大部分學校還沒有放暑假,給孩子報國外最早一期,大概六月底到七月初時段的夏令營。”

高性價比和低入學要求,讓孩子在東南亞的“遊”大於“學”。相比美國夏令營有些學校明確提出需要學習英語超過5年、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孩子按年齡插入不同團組,跟本地孩子一起完成課程和項目”的承諾,東南亞遊學的問題也顯而易見。

年輕一代家長,

重塑教育消費觀

“中產到破產之間,只有一個暑假”,這句話過去經常用來調侃爲教育不計投入的中產家庭,現在年輕一代的家長顯然更理智一些。社會熱門話題也從幾年前的“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到現在“回老家治好了中產媽媽的暑假焦慮”,新的社會背景和家庭觀念,也開始重塑教育消費市場。

Linda正在泰國普吉島帶着兩個孩子參加夏令營,她說自己是“又雞又不雞”的家長,既想要孩子暑假能學到東西,又希望他們能有個愉快的假期。她覺得,家長不應該讓孩子帶着KPI和ROI出去,降低暑假行程的預期,反而能獲得更好的體驗。

在國內常見的焦慮不應該被帶到假期裡。(圖/受訪者提供)

因此,Linda幾乎把帶孩子研學當作是一次旅遊:白天送孩子們上學,帶上電腦去咖啡館處理一下工作,接着去按摩,逛街,吃路邊攤,下午3點接上孩子,帶他們玩衝浪、做泰餐,週末則安排了跳島出海、大象營這類路程遠、時間較長的活動。

去夏令營必須學到些什麼,孩子應該每天完成什麼功課——Linda覺得,這種在國內常見的焦慮不應該被帶到假期裡,適當的“人娃分流”很有必要。大人有自己的活動時間,孩子也能和同齡人一起在學校學習和“放電”,不耽誤放學後和週末的休閒安排,“主打一個大人小孩都開心。”

夏令營日程安排。(圖/受訪者提供)

6歲的伊森今年準備幼升小,伊森媽媽在暑假前就給他定好了新加坡某森林學校的營地。爲了避開暑假旺季營裡太多中國孩子,她特意選了七月最早的一週。一週學費670多新幣,大約人民幣3500元。這類營地重點在全天戶外,“爬樹生火、烤棉花糖、潑墨大戰,每天收穫一個髒娃,和雲南大理的夏令營差不多。”

蜂擁到東南亞參加夏令營的家庭背後,指向了更多的問題。階層與家庭的變化往往以某個問題體現,比如某一個夏天裡,親子游戲目的地的安排。

(圖/《小夫妻》)

南京大學教授、社會學學者朱虹在直播間談及中產教育問題時,把一些非理性的夏令營遊學稱爲不合理的“教育外包”,認爲很多家長只是圖省事,用教育外包求個心安:“爲什麼我現在說教育只能投資,不能消費。教育也分投資和消費,有的人說孩子一定要去旅行見世面,一個假期花掉三五萬。這種見世面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做攻略、訂機票,自己選擇去哪裡……你以爲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是教育投資,實際上有八九成是教育消費。”

許多家長在教育上走了很多彎路,而重點就在於預期的偏差:以爲自己花在教育上的錢叫投資,其實卻是收益不高的消費。假如把遊學當成一次國內課業與環境之外的“體驗”,焦慮的狀況或許能隨之降低,也能減少一些孩子在國內補習班或國外夏令營扎堆的概率。

校對:遇見;運營:小野;排版:冼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