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運動教練長期下腹部疼痛 腹股溝疝氣惹禍

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羅敏誠,「腹股溝疝氣」有分先天性與後天性。(羅浚濱攝)

新竹縣39歲王姓運動教練,1個來下腹部出現疼痛,有時痛一下子,有時痛整天,後來疼痛到無法忍受,到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求診,泌尿科醫師羅敏誠做理學檢查後,診斷是「腹股溝疝氣」。

羅敏誠採用最新的3D腹腔鏡手術,在王男肚子上動刀3個約1公分以下的小傷口,比較不會破壞腹部的肌肉,經半小時的手術後,王男隔天出院,2周後症狀明顯改善。

羅敏誠指出,腹股溝疝氣用藥物治療沒有明顯效果,王男是運動教練,腹部長期運動造成腹股溝疝氣,考量術後在工作上腹部仍需用力,加上年紀較年輕,因此建議做3D腹腔鏡手術。

羅敏誠說,腹股溝疝氣大部分都是腹悶痛,尤其在肚子用力或用力解便後會有異物感,下墜感特別明顯,基本上有分先天性與後天性。

先天性好發族羣像小孩,是因先天結構的關係,後天可能因爲肚子老化如老年人,或是有在做重訓的族羣,因高強度肚子腹部運動,造成腹壓比較高,腹壁變比較薄引發,因此建議平常可以使用一些束腹帶,來幫助腹部壓力的舒緩,不要一下把腹壓提到最高,慢慢增加運動強度比較好。

羅敏誠提醒要特別小心一種危急的狀況,醫學上叫做「嵌頓式疝氣」,症狀會出現肚子很鼓,且會突然劇烈的疼痛,甚至影響到消化功能,噁心嘔吐。

這種狀況表示腸子已經卡住,一定要儘速就醫做緊急手術,以免卡住的腸子壞死,進而併發肚子整個腹內的感染變成腹膜炎,嚴重可能會危及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