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現象越來越明顯,“緊日子”或要來了?大家卻還矇在鼓裡?

如今的全球經濟形勢很不樂觀。疫情結束後,世界經濟確實正處於恢復期,但相較於繁榮時期仍有差距。

世界經濟不景氣,又會反向影響到我國經濟。

我國本身就是一個貿易國,各國手中都沒有錢,就不會進行大量的商業投資,也不會去國際市場上購買大量貨物。

而現在來看,有三大跡象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這也意味着緊日子要來了。

那麼,這三個跡象到底是什麼呢?

一、房價下跌

近三年,房地產市場本身就並不景氣,房地產經濟似乎大不如前了。

除了大家觀念上的轉變,這也和大量的房地產公司暴雷有直接關係。

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沒有資金鍊問題的民營房地產公司數量並不多。

大量的房產公司出現問題,也就意味着,房地產開發速度也會逐漸放緩,房產價格的逐漸下降將成爲定局。

房產價格的下降是有利有弊的。單從政府財政的角度上來看,房產價格的下降,也就意味着地皮價格的下降。

這對本就比較依賴於土地財政的某些地方政府來說,會帶來相當巨大的影響。

但房產價格的下降,對於手中本身沒有房的家庭來說又是好事。

這意味着原先買不起房的家庭,在現在可能買得起房了。

可同樣的,對於手中本身有大量房產的家庭來說,房子價格的下跌,也意味着這些家庭資產的縮水。

而這些家庭的比例,在全國範圍內並非是少數。

根據有關部門所發佈的統計數據來看,全中國範圍內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家庭,達到了家庭總數的41.5%。

而在中國人的觀念中,有錢也更傾向於買地買房,所以房產往往佔到了中國家庭總資產的七成以上,剩下的30%纔是其他資產。

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就意味着很多家庭的財產會大幅縮水。

如果房產價格下跌50%,就意味着很多家庭的財富總額會縮水超過30%,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更何況,房地產市場經濟的示微,讓很多手中本身就有房的家庭,開始在二手房市場上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自己手中的房源。

這就會直接拉低全國房產價格,因爲這會造成連鎖反應。

所以房價的下跌,對那41.5%的手中本身就有兩套以上房產的家庭來說影響會很大。

他們是受到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影響最大的人羣,而這些人在中國國內起碼有數億。

這些人的利益該如何保證,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更別說還有很多人手中雖然有負數以上的房產,但房產還不能完全算是他們的。

因爲這些國人在購買房產的時候,可能辦理了銀行貸款。

當時他們辦理貸款時的利率本身就很高,還有一些在18年、19年,也就是國內房價高峰期時購買房產的國人,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

此前三年,就算是一些大型企業的中高層的領導,也不能夠完全避免被企業優化,這些人的預期收入都在降低。

那在預期收入降低的情況下,這些國人還得想辦法去還房貸。

而且他們每還一筆房貸,就意味着會虧一筆錢,因爲現在的房產價格正在下降。

所以如何確保這些人的利益,同樣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二、綜合物價的進一步上漲

要過緊日子的第二個跡象,就是物價的進一步上漲。

物價的上漲涉及到的是方方面面,包括各種生活日用品的上漲,以及一些電子用品的價格上漲,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們先來說日用品。

日用品包括生活中我經常需要使用的一些商品,比如洗髮水、沐浴露、洗手液、衣服、褲子等等,這些都是常規日用品。

而常規日用品價格的上漲近乎是必然的,畢竟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正在進一步上升。

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就意味着企業生產成本的上漲。企業爲了確保利潤空間提高,產品售價上漲是必然的。

其實基礎日用品價格的上漲,和各種電子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幾乎相同,都和勞動力成本增高有關,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與轉型不可避免的。

如今的我國,已經進入到了人口老齡化時代,甚至人口已經開始負增長。

勞動力總數的減小,但整體質量提高了,就會推高勞動力成本。

除了各種基礎日用品以外,農產品的價格也同樣會上漲,這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就要涉及到更多的因素,甚至包括一些戰略上的因素。

我國本身是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國之一,但中國人口也非常龐大。

目前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只是勉強達到100%左右,在某些特定的農產品上,我們還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比如說大豆。

但如今的全球糧食貿易,因爲俄烏衝突等一些因素的影響,受到了很大沖擊,全球糧價都在上漲。

聯合國有關部門也多次發佈警告稱,爆發世界性糧食危機的概率正在增大,這也造成了世界各地的糧價增長,包括歐洲、美國。

這對普通人的影響纔是最大的。

因爲對人來說,某些基礎日用品消費可以做到能省則省,但食品消費是省不下來的。

而物價的上漲速度,現在似乎又比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要高。

時間久了,就會造成普通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這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不過,我們中國人是不需要太過擔心物價上漲的,因爲國家在想盡辦法,讓物價維持在一個較爲平衡的水平。

中國還有着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一個優勢,那就是政府的調控能力很強。

前幾年,因爲某些衆所周知的原因,我國的豬肉價格出現了短期上漲的情況。

甚至當時在某些地方的豬肉價格能夠達到30到40塊錢一斤,達到了羊肉和牛肉的價格水平,一度成爲“輕奢美食”。

可之後,我國的豬肉價格就開始逐年下降。直到現在爲止,大多數地方都能夠維持十幾塊錢一斤,就是因爲國家出手進行調控。

在價格過高的時候,促進生產、增加產量,自然也就拉低了售價。而在基礎日用品領域,國家也在推動智能化工業的發展。

利用智能化工業來取代傳統的人工工業,從而解決勞動力成本增高的問題。

等到我國的新型工業體系建設完成,目前所出現的一些經濟和社會問題,也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祖國有充分信心。

三、實體經濟尚且沒有恢復

這最後一個就是實體經濟尚且沒有完全恢復。疫情的爆發,給實體經濟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當時很容易就會造成區域範圍內的封鎖。很多實體店就會迫於壓力,暫時停止營業。

可對於實體店來說,每停業一天,就意味着會有不少的經濟損失。

因爲大多數實體店的店主還需要繳納各種費用,比如說房租、員工的工資等等,所以此前幾年,大量的實體店鋪因資金壓力而倒閉。

疫情結束以後,實體經濟也沒有完全恢復的跡象。

畢竟這件事過去之後,國人更傾向於儲蓄,而不會像之前一樣,進行無節制的消費。

況且大量的人也都習慣了網絡消費,這又會再次反向衝擊到實體經濟。

而實體經濟本身就是國家經濟的最重要支柱之一,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虛擬經濟確實也能夠提供就業崗位,但虛擬經濟的就業崗位要求要比實體經濟更高。

說白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去虛擬經濟產業公司上班。

況且,在經濟學角度上來看,虛擬經濟只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一個手段而已,虛擬經濟不能完全替代實體經濟。

所以該如何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問題。

如果實體經濟無法得到恢復,未來社會就業壓力也許會更大。

我國的教育體系,每年都要培養出大量的大學生。

但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在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這就會出現畢業即失業的情況。

就算他們能夠找到工作,這個工作的內容與學生上學時所學的內容也有很大不同。

所以必須想辦法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這是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最好方式之一。

結語

從我們所講的這幾個跡象來看,緊日子大概率是會來的,但緊日子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國家也一直在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比如說促進就業,恢復實體經濟發展,爲實體經濟企業提供更多的財政補助。

並且通過政策性的方式發展科技、發展智能化工業,甚至是幫助一些找不見工作的人提高學歷水平,認知水平等等,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代。

在這一系列手段的影響下,經濟肯定會恢復繁榮,現在的這三個跡象也會慢慢消失。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去適應新的時代,不要拖後腿,時刻提升自己,也能夠讓我們在新時代到來以後抓住機會。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7178815047650561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167674079550341&wfr=spider&for=pc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80004325577392640/?channel=&source=search_tab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