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朱珠看展,果然愛藝術的人都又美又高級

一說到藝術,很多人會想,藝術這麼虛頭巴腦的東西有什麼用呢?

老實說呢,藝術從功能上來看就是無用的。

但也正是因爲它是無用的,它反而會成爲我們的一座精神後花園。

想象一下,當你拖着忙碌了一天的身體回到家,你會刷社交網站?看短視頻?還是熬夜打遊戲呢?

有沒有發現,其實,這些快節奏的娛樂方式不但無法讓你真正放鬆下來,反而會讓你感到身體被掏空。

這個時候你真正需要的,其實是爲自己泡上一壺熱茶,然後讀一會書、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是欣賞幾幅畫作。

不難發現,那些長期浸染藝術的人,也會平添出一種恬淡、自信又閒適的氣質。

欣賞藝術的過程,一舉一動,都自帶神韻仙氣,談吐間閃耀着自信、平和的魅力。

因爲這些動作能讓你進入一種淺冥想狀態,也就是獲得短暫的心流體驗,

從而讓我們的身體、靈魂乃至整個生命從疲憊的日常,從那些功利得失中暫時逃脫一下,歇一會兒。

一組美妙旋律或者一幅畫的幾個筆觸,在你內心深處蕩起的漣漪,以及那些層疊的雞皮疙瘩,它們本質上都在推動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而這,正是藝術的職責所在,也是它的無用之用。

那麼問題又來了,有的人說,我作爲一個大半生從來沒進過美術館的人,還來得及學藝術嗎?藝術那麼高冷,我學得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

今天就要爲大家推薦的這套顧衡老師的《西方藝術史》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夠搞懂藝術。

對藝術的渴望,其實某種程度上是刻在每個人天性裡的。

當然,咱們得承認當你想買一本關於藝術的書時,你會發現一個無奈的事實:市面上的大部分藝術書,處於兩個極端上。

要麼是畫冊的形式,沒什麼解讀,全靠你自己琢磨;

要麼都是字,而且“大詞滿天飛”,全是這主義那主義的,生怕你看懂。

但顧衡老師的《西方藝術史》可完全不一樣。

這本藝術史跟市面上的其他藝術史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不欺負人”。

在這本書裡,顧衡老師會和你一起,把藝術拉下“神壇”。

讀完這本書,藝術在你眼中將不再是高高在上,讓人夠不着的東西,而會變得切實可感,親切可愛。

現在下單,還送精美禮盒,全都是殿堂級品質的:

裡面有:

1·專屬藝術脈絡思維導圖

2·凡·高《鳶尾花》藝術帆布包

3·《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精美別冊

4·凡·高《阿爾凡的吊橋》裝飾畫

5·丟勒藝術版畫《犀牛》藏書票

現在下單,還有限定鎏藍金浮雕刷邊版可供選擇,收藏禮贈兩相宜。

No

-Number-

01

22大藝術流派 ,800+經典作品

100多位藝術家的傳奇故事

從古典到現代全囊括,值回雙倍票價

這套書集合了22大藝術流派,800多幅經典藝術作品,100多位藝術家的傳奇故事。

打開這套書,從這裡看展逛館,包管你值回雙倍票價。

古希臘藝術、拜占庭藝術、哥特藝術、巴洛克藝術、洛可可藝術、新古典主義、象徵主義、後印象派、表現主義、巴黎畫派、達達主義、當代藝術、波普藝術、NFT………….

達芬奇、莫奈、畢加索、米開朗琪羅、梵高、馬奈、米勒、塞尚······

這些原本在你腦子裡是亂做一團的藝術家、藝術畫作和概念,看完書之後對號入座,“衆神歸位”。

你知道麼?那些看起來高高在上的大藝術家其實也有接地氣的一面。

書中還有100多位藝術家的傳奇故事,讓你從作品裡看到有血有肉的人。

達·芬奇竟然是一個拖稿狂人?

拉斐爾是怎麼體現“用戶至上”思維的?

文藝復興三傑爲啥互相看不上?

莫奈爲什麼對睡蓮情有獨鍾?

畢加索爲什麼要把藤椅片貼到畫布上?

太多意想不到的傳奇故事,你完全不用擔心看不懂! 還能從中汲取到生命力量。

因爲其他人都是給你講,是誰,幹了什麼?

而且顧衡除了給你講是誰,幹了什麼?更會給你講,他爲什麼這麼幹!大衆和時代給了哪些反饋~

相當於帶你用“時代之眼”看藝術,你會真正讀懂藝術高於生活更源於生活。

比如,巴洛克時代的著名畫家卡拉瓦喬和魯本斯,兩個人的風格非常不同,原因就在於:兩人的僱主不一樣。

卡拉瓦喬服務的是教會,而魯本斯服務的是國王。

當時的教會要渲染苦難和悲情,因此卡拉瓦喬的畫就是黑乎乎的背景,然後光“唰”一下打在主角身上,塑造出一種極具戲劇感的悲情效果;

而魯本斯的僱主是靠海外殖民地發了大財的國王們,他們要的是享樂和炫耀,因此魯本斯的畫就亮起來了。

用這個視角去看藝術,曾經讓你撓頭的那些畫面,一下子就能清晰不少。

這纔是一次就讓你真正入門的原因。

No

-Number-

02

語言風格風趣幽默

原來藝術也可以生動活潑

盡享“絲滑”閱讀體驗

很多讀者都覺得這是一套看了就停不下來的神奇藝術書。

這是因爲作者顧衡老師的寫作手法非常幽默,同時還非常生動形象。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你每過大概二十分鐘,就會不自覺地笑出來,因爲顧衡老師寫得實在是太好玩了。

我給你舉兩個例子。

在書中,顧衡老師講到哥特式建築,說,什麼是哥特式建築呢?

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溫室,就是用很細的竹子搭個結構,外面再蓋一層塑料布。

所以哥特式建築的拱是從房頂一直通到地面的,牆體並不受力。

巴黎聖母院就是按這個思路建起來的。

這樣一來,牆不受力了,拱與拱之間的大片空隙就可以用五顏六色的窗戶去裝飾。

利用這種方法,哥特式教堂可以把聖母和《聖經》故事呈現在玻璃上,陽光一照,就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和光線效果 。

你看,這麼一打比方,一下就能記住了。

還有一個例子。在講到畢加索的名畫《藤椅上的靜物》時,顧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翠花和大柱子的故事。

翠花週末去美術館,看到了《藤椅上的靜物》,回家說給大柱子聽。

她會說些什麼呢?她可能會說:“我特別喜歡這幅畫,那個藤椅跟鍋盔似的,直接把我看餓了。老公,咱晚上出去吃鍋盔吧?”

她也可能會問:“你說別人的畫都是畫上去的,這個畢加索咋是直接貼上去的呢?賣那麼貴,老公你說,買他畫的人,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其實,這幅畫是畢加索拼貼立體主義時期的作品。

在這個階段,他運用了很多材料來創作,不光有油布,還有報紙等。

他的觀點是:我正在給女朋友畫一張手上拿一把扇子的肖像,而我真的有這把扇子。

那麼,爲什麼我還要費勁把扇子畫下來呢?直接把它粘到畫布上不就行了嗎?

你看,關於欣賞和評價藝術的路徑,翠花給你用家常話就講完了,而不是用大段的理論去分析,你一聽就能記住。

而且出去跟人聊畢加索的時候,你上來就能聊,你的朋友也能一聽就懂。

這樣精彩案例,在《西方藝術史》中俯拾皆是。

一旦你開始讀,就停不下來,這樣流暢有趣的閱讀體驗,用“滑滑梯”來形容,絕不過分。

No

-Number-

03

800+高清大圖,1:1還原本色

殿堂級禮盒套裝,藝術感拉滿

讓審美走進你的生活

這本書的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圖文結合得非常好,超過800張高清大圖,1:1還原本色,方便你隨時欣賞,親近藝術。

這本書的內容,脫胎於顧衡老師的課程《西方美術100講》。

課程結束後,就有很多同學表示,內容光聽不過癮,看畫也不是非常方便。

因此,顧衡老師決定把這門深受大家喜愛的課程做成書,讓你可以更沉浸地欣賞藝術。

爲了讓你看得更清楚,這本書開本設計得夠大。

而且全書裡的800多幅畫,都是全部購買了超高清大圖的版權的,能保證你看得過癮。

另一方面,這本書還圖文並茂,讓你在看到講解的同時,能馬上找到對應的畫作。

最後,裝幀也足夠有藝術感,你一看就會願意去翻開它,閱讀它。

這套書你拿到手裡,拆箱的過程就能感受到放鬆和治癒。

你可以把書攤開放在你的書桌上,牀頭櫃上,隨時翻上幾頁,很快就能進入一個放鬆和滋養靈魂的過程。

你晚上累的時候,給自己倒一杯洋甘菊茶,坐在一盞檯燈下,安靜地看兩幅畫;

星期天你不太累的時候,把家裡的娃叫過來,摟着他,跟他一起看這本書,看到喜歡的作品,就可以跟娃說:“等你長大了,咱們去法國看這幅真跡”,這就把藝術的種子種在他心裡了。

事實上,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構建自己家的精神氣質。這也是紙質書存在的意義之一。

這本《西方藝術史》,就能形成你家中精神空間的一個小小場域,時刻提醒你和你的家人,不要忘記從疲憊的日常中喘口氣,爲自己的靈魂汲取一些養分,讓自己成爲更好的人。

當然,這本書也特別適合送給別人。

它外面是一個飛機盒,側面有一個提手,像小行箱一樣,如果你想送人,拎着就能去。

而且,盒子裡不止有書,隨書的禮物也有五種,

1·專屬藝術脈絡思維導圖

2·凡·高《鳶尾花》藝術帆布包

3·《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精美別冊

4·凡·高《阿爾凡的吊橋》裝飾畫

5·丟勒藝術版畫《犀牛》藏書票

從實用的帆布袋、裝飾畫、可以做書籤的藏書票,到擴充內容的印象派別冊和思維導圖,足夠實用和體面。

現在下單,還有限定鎏藍金浮雕刷邊版可供選擇,收藏禮贈兩相宜。

尼采有句話說:“我們都是未完成的人。”通過藝術,我們能逐漸找回自己,變成越來越完整的人,變成靈魂柔軟,但外殼堅硬的人。

藝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它只是在那,等着你去走近它、發掘它。

關注公衆號“詩意文化館”

即可查詢訂單跟蹤物流

▼添加我,拉你進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