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跑路”,有人錢車兩空!下半年將有更多4S店退網,主要是燃油車經銷商
平時想要購買一輛新車的時候,要麼去品牌的直營店購買,要麼就是和經銷商4S店打交道。然而最近全國多地都有消費者遇到這樣的問題,在4S店交了購車定金、購買了保養服務之後,提供服務的4S店突然關門了,人去樓空。
這種情況下後續服務怎麼辦?該找誰去維權呢?爲什麼有這麼多4S店突然閉店?消費者除了起訴經銷商之外,還能不能向品牌方總公司、車輛生產廠家要求進行善後?他們應該對此負責嗎?
全年預計退網的4S店
數量將達到4000家
“因經營不善,不再營業”“閉店停業”……近日,天津知名4S店因爲資金鍊斷裂關門閉店,該集團經營的另外兩家品牌4S店同樣如此。
就在一個月前,位於北京的某豪車品牌全球首家5S店閉店停業,另外還有廈門、重慶、哈爾濱等多地的汽車4S店關門。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至2023年,全國有超過8000家汽車4S店退網關門,年均退網量超2600家。今年上半年,退網的4S店接近2000家。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年預計退網的4S店數量將達到4000家,下半年將超過上半年(1500家左右),過去三年每年退網數量2000家左右。現階段退網主要集中在燃油車經銷商,其中大多數商家已經轉型新能源。
協會此前發佈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經銷商的虧損比例高達50.8%,不少4S店陷入“賣一臺虧一臺”的惡性循環,新車銷售虧損嚴重,毛利貢獻爲負數,且在持續擴大。同時,平均單店毛利總額較2023年大幅下降,尤其新車業務,平均單店虧損額達178萬元。
從事汽車貿易相關工作的王先生表示,除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升高外,“汽車價格戰”也讓經銷商利潤空間遭到擠壓,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衆多經銷商很難完成銷量目標,進而無法觸發返利機制。此外,4S店自身的固定成本較高……在多重壓力之下,這些4S店爲了止損,不得不選擇閉店停業。
保養套餐、儲值金未用完
有車主“錢車兩失”
車主安先生此前在一家知名品牌4S店購車後,對方推銷了“雙保無憂”的保養項目,價值10888元。上個月4S店突然關門,雖然可以去其他門店做保養,但儲值的錢,全都用不了。
安先生:買完車以後,我買了一個銷售人員推薦的“雙保無憂”的保養項目,有合同。現在4S店沒了,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辦。有一個店可以暫時去做保養,得交一部分錢。
賈先生此前訂購了一輛日系汽車,並將自己開的舊車進行置換,結果交了一萬元的定金,把車也交給4S店進行報廢后沒多久,4S店就倒閉了。現在他舊車報廢沒能拿回補貼,新車也拿不到。
賈先生:廠家認爲這是消費者和4S店的矛盾,店現在倒閉了,這一萬元定金也搭進去了。現在連報廢的證明也不給我,加上定金我賠了29000元。
遭遇這樣情況的人,還有很多,李女士以舊換新購買新車,花錢買到新車後,將舊車送至4S店,卻遲遲沒能拿回折舊的錢。
李女士:舊車抵了3萬元,車已經給了但錢卻沒有給我們。11月12日,銷售人員告訴我們,4S店停業了,什麼也沒有了。
多家汽車品牌方:正討論解決方案
眼下,傳統車企4S店關門歇業,車主維修保養、贈送的優惠券等相關權益如何保障?記者調查發現,有門店還處於登記彙總信息與研究階段,有的門店已將車主權益轉移,有的表示即使換了品牌,也可以繼續提供保養服務。
一位倒閉的4S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的工資被拖欠了2個多月,正在進行勞動仲裁。此前門店經營一切正常,但突然因總公司資金鍊斷裂被品牌方取消授權,門店很快就支撐不下去了。
工作人員:因爲新車銷售和售後服務均需要廠家支持,廠家收回了授權,集團的資金也抽走了。4S店突然倒了我們都措手不及,到現在有些客戶還不知道。
記者撥打多家汽車品牌方服務熱線,有知名品牌表示正在討論相關車輛保養的解決方案。
某品牌工作人員:我們確實接到過相關車主的反饋,廠家也相當重視擬定解決方案,目前在協商當中,購買套餐的車主比較多,後續的解決方案肯定在車主不受到損失的情況下給予保障。
某日系車的客服同樣表示正在商討解決方案,但消費者給4S店的定金,還得找4S店去要。
某日系車客服:4S店經營狀態異常,關於這家店的相關問題,廠家也在積極和各方協調。建議消費者向當地的工商部門反饋並通過法律途徑儘快維護自身權益。
消費者找誰維權?
上海消保委:品牌方應該給一個說法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一些傳統品牌4S店倒閉主要是由於在新能源汽車衝擊下,銷售壓力劇增,虧本賣車。
崔東樹認爲,消費者購車時簽訂的合同主體都是獨立的經銷商,所以品牌方最多隻能提供售後服務保障。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 崔東樹:只要有證明,廠家都會保證售後維修。買車實際是跟經銷商買,所以資金是經銷商的資金,而經銷商如果“跑路”,就會出現經銷商跟消費者的矛盾。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表示,若4S店只是因中途自身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而閉店,那麼消費者與4S店之間的糾葛屬於經濟糾紛,消費者可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督管理局反饋,或者將4S店告上法庭要求索賠。“如果4S店明知自身已無力經營,但卻又不停地承接業務,誘導消費者交納費用,那麼4S店則涉嫌詐騙,消費者可選擇報警處理。”
趙良善提醒,消費者在選擇4S店時,要仔細甄別正規與否,多方瞭解門店的真實狀況,簽約時更要擦亮雙眼,熟稔合同條款,對存疑的合同條款,要當場修改,以免“踩坑”;一旦發現上當受騙的,要當機立斷報警。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唐健盛指出,儘管經銷商是獨立法人實體,品牌方也不能完全免責。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 唐健盛:雖然4S店是一個獨立經營的法人,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消費者實際上並不是信任這家4S店,可能是基於對品牌的信任,在品牌的官網或者在品牌的其他渠道瞭解購車信息。如果在收預付款的時候,消費者有一部分信任是來自於品牌方的,品牌方應該給消費者一個說法。具體要通過訴訟才能明確責任分擔比例,消費者可能會要求品牌方賠償相應比例的費用。而品牌方在賠償費用之外,還可以向“跑路”的4S店去進行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