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外媒科學網站摘要:早癌發病率上升與年輕一代加速衰老有關

4月11日(星期四)消息,國外知名科學網站的主要內容如下:

《自然》網站(www.nature.com)

1、全球生態焦慮上升:氣候變化對心理健康影響受到關注

氣候變化正在加劇精神障礙,這已經影響了近十億人,成爲全球健康狀況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的全球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16至25歲年輕人對氣候變化感到悲傷、焦慮、無助或其他消極情緒,暗示數億人可能正面臨氣候危機引發的心理影響。

儘管這一議題長期被忽略,如今在科學界的關注度卻迅速上升。

研究人員正試圖揭開氣候變化對心理健康的多種影響途徑,從自然災害如颶風、洪水、乾旱和森林火災引發的創傷,到長期對環境毀滅的恐懼即所謂的“生態焦慮”。同時,探索能夠幫助人們預防或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已有研究表明積極的氣候行動和環保主義可能有所裨益。

研究揭示了氣候不公正的一面:年輕一代可能不得不承擔由老一代引起的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更重的心理負擔。那些已經遭遇貧困、疾病或不平等的人羣,更容易經歷心理健康的惡化。研究人員指出,氣候變化放大了現有的社會經濟問題,導致貧困人羣的處境更加困難。

氣候變化對人類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已引起廣泛關注,科學家們通過多種方式記錄了其廣泛且有時令人震驚的影響。

2、增強抗癌CAR-T細胞活性:讓它們更像幹細胞

被稱爲CAR-T細胞的生物工程免疫細胞在攻擊甚至治癒癌症方面已顯示出巨大潛力。然而,長時間與癌細胞作戰會讓它們變得筋疲力盡。目前,兩組獨立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讓這些細胞恢復活力的方法:讓它們更加類似於幹細胞。

兩組研究人員均發現,如果將定製的免疫細胞CAR-T細胞改造爲具有高水平的特定蛋白質,它們將獲得新的活力。這些增強後的CAR-T細胞展現出與幹細胞類似的基因活性,並擁有對抗癌症的新能力。這兩項研究均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

CAR-T細胞是通過改造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得來的,這些T細胞從接受癌症或其他疾病治療的患者血液中分離出來。通過基因工程,這些細胞被賦予識別並攻擊病變細胞表面特定蛋白的能力——即嵌合抗原受體(CARs)。

《科學時報》網站(www.sciencetimes.com)

研究揭示,早期癌症發病率上升與年輕一代加速衰老相關

衰老是某些癌症類型的重要風險因素,意味着隨着年齡的增長,患癌的可能性相應上升。專家指出,年齡不僅僅代表歲數,還反映了個體由於遺傳、壓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所承受的身體損耗。

儘管癌症通常被認爲是老年人的疾病,但近年來年輕人的癌症發病率卻呈現出上升趨勢。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外科副教授曹崟博士指出,生物衰老對年輕人是否適用仍存在疑問。

本研究團隊審查了148724名年齡在37至54歲之間個體的醫療記錄,識別出9種與生物年齡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包括肌酐、白蛋白和C反應蛋白等。研究定義55歲之前出現的癌症爲早期癌症。

結果顯示,與1950至1954年間出生的人相比,1965年以後出生的個體加速衰老的風險提高了17%。

研究人員在剔除可能影響結果的混淆因素後發現,加速衰老與癌症風險上升密切相關,尤其是在子宮癌、結腸癌、胃癌和肺癌中,觀察到了最強的相關性。

《每日科學》網站(www.sciencedaily.com)

1、分子裝置實現靶向藥物輸送和自我修復材料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項新技術,該裝置能夠通過受損部位常見的自然機械力,如在傷口或病變處施加的壓力,來精確控制多種小分子的釋放。這預示着對醫療治療方法和智能材料的巨大推動。

該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採用了一種名爲輪烷(rotaxane)的互鎖分子構造。這種構造在特定的機械力作用下,能夠啓動功能性分子——如藥物或癒合劑——的釋放,確保這些分子精確地到達需要治療或修復的特定區域。

更進一步,這項技術的另一個重要應用是開發能夠自我修復的材料。這類材料能在受損之後在原位進行自我修復,顯著提高了材料的壽命,比如能自動修補手機屏幕上的劃痕。

2、對地球碳循環的新認識,可幫助評估其他行星宜居性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氧氣、碳和其他重要元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變遷爲評估其他行星的宜居性提供了關鍵見解。

這項成果已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誌上發表,首次闡明瞭富碳岩石如何促進氧氣的生成並釋放到大氣中,解答了大氣富氧化過程的長期謎題。

此前,我們並不清楚氧氣濃度是如何從極低水平升至今日水平的。這一問題困擾了科學家數十年,併產生了不同的理論。

新研究指出,火山活動不斷釋放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並形成石灰石等岩石,此後這些岩石在地殼構造活動中釋放碳,這一循環過程中推動了大氣富氧化。基於這一理論,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高度複雜的計算機模型,精準追溯了地球四十多億年來碳、營養素和氧氣循環的關鍵變化。

該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這一發現極具重要性和啓發性,爲我們探索地球之外可能存在能呼吸氧氣的智慧生命提供了理論基礎。

3、LED顯示屏技術新突破:能響應觸摸、光線、指紋及脈搏

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öpings universitet)的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革新的數字顯示屏,這種顯示屏的LED(發光二極管)能夠直接對觸摸、光線、指紋乃至用戶的脈搏作出響應。他們的成果刊登於《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期刊,這一發現有望爲手機、電腦和平板電腦的顯示屏開啓新篇章。

在當今的個人電子產品中,數字顯示屏扮演着核心角色。儘管市場上的最新LCD和OLED顯示技術僅限於信息展示,爲了實現能感知觸摸、指紋或環境光變化的多功能顯示屏,傳統方案需在顯示屏頂層或周邊添加額外的傳感器。林雪平大學的研究團隊所開發的新型顯示屏則巧妙地將所有傳感器功能集成至LED之中,無需外加傳感器。

這些創新LED使用了一種名爲鈣鈦礦的晶體材料製成,該材料的另一大特性是能夠作爲太陽能電池,使得設備能夠通過其顯示屏進行充電。

4、實驗室培養腦細胞的網絡連接:深入解析大腦運作機制

日本科研人員開發出一項技術,成功地將實驗室培養的模擬大腦組織以類似人類大腦回路的方式進行連接,這一進展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

動物實驗由於受限於物種間大腦結構及功能的差異,而在實驗室培養的腦細胞通常缺少人腦細胞間特有的互聯。更爲關鍵的是,研究逐漸揭示了,這些腦區之間的連接及其形成的迴路對於維繫我們作爲人類的多種大腦功能至關重要。

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最新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夠在實驗室中培養的“類腦器官”間建立更加緊密的生理性連接。類腦器官是一種模擬人腦結構的三維組織模型,其中人類幹細胞被培養成類似大腦的結構。

通過軸突束的方式連接這些類器官,模擬了活人大腦中不同區域間的互聯方式。採用軸突束連接的類腦器官比單獨的類器官或使用先前技術連接的顯示出了更爲複雜的活動模式。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感到壓力山大嗎?來自伴侶的支持更爲重要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的最新研究顯示,伴侶的積極支持不僅讓人心理上感受到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其積極效果還可以從生理上得到驗證。

該研究團隊對191對異性戀伴侶進行了研究,探究在提供和接受社交支持過程中,良好的溝通技巧是否能有效降低皮質醇水平,這是一種與壓力響應有關的激素。

在兩輪各10分鐘的會話中,參與夫婦討論了一些與婚姻無關的個人問題。研究人員評估了他們的交流互動,觀察了提供與接受的積極與消極社交支持,瞭解參與者對所獲支持的感受,並通過唾液樣本測試了他們的皮質醇水平。

研究發現,那些接受到消極支持(例如遭到拒絕)的妻子感受到的理解、認可和關愛更少,這導致一種“壓力放大”的效應,意味着皮質醇水平在互動過程中有所增加。然而,當伴侶展現出積極的支持方式時,他們感到更被理解、認可和關心,相反,消極的溝通技巧會削弱這種感受。(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