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倍長焦有多少種玩法?iPhone 15 Pro Max長焦攝影深度體驗
本文系本站新聞•本站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智東西】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文 | 漠影
在開賣幾周後,應該很多用戶已陸續拿到新款iPhone 15系列新機,也有很多媒體和博主對這一代iPhone手機進行了各種角度的測試體驗。
我在這幾周的使用時間裡,最核心關注的一個點就是iPhone 15 Pro Max新增的5倍光學長焦鏡頭到底用起來怎樣,帶來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能拍出怎樣不同視角的畫面,又還存在哪些不足?
先說結論,我發現,這應該是蘋果第一臺可以實現拍月亮自由的iPhone,同時也是第一臺可以將焦段覆蓋到13mm廣角到667mm(25倍數碼變焦)超長焦的iPhone,變焦範圍達到了50倍。
同時,蘋果的長焦鏡頭方案創造性地運用一塊棱鏡實現四次光線反射的鏡頭方案真的很秀,不僅有效控制了機身厚度,還保證了儘可能大的光圈(5倍長焦F 2.8)。
實際體驗中,等效35mm相機120mm焦距視野的5倍長焦帶來了迥然不同的視角,光線充足時成像畫質不錯,弱光噪點相對明顯,但長焦視頻拍攝防抖很厲害,出片非常穩,這點很難得。
下面我就結合我用iPhone 15 Pro Max長焦拍攝各種題材場景的感受和大家細談蘋果首個手機潛望5倍長焦的實際表現和特點,同時也談下對iPhone 15 Pro Max爲代表的這代iPhone整體印象(文中拍攝視頻、樣片,除非特別說明,均由iPhone 15 Pro Max的5倍長焦鏡頭拍攝)。
這是iPhone 14 PM和15 PM不同焦段取景視野的不同,差別在長焦鏡頭的光學等效焦距和數碼變焦範圍:
一、iPhone第四階段的終極機型
先總體說下iPhone 15系列,有人感覺iPhone 15是升級平平無奇的一代,那可能是還沒看懂蘋果iPhone升級的內在邏輯。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一點,別一年一年的看,你就會真正看清“擠牙膏”的藝術。
其實iPhone大的換代週期應該是每3~6年一次,主要是4年左右;一般用戶肯定不會年年換手機,但隔代或隔幾代差別就比較明顯了,我們簡單回顧下:
第一階段iPhone ID(工業設計)設計是圓弧鵝卵石般的手感,從iPhone 1到iPhone 3Gs結束,持續3年,2007-2009。
第二階段的iPhone ID來到了直角邊框時代,從iPhone4到5s,持續4年,2010-2013。
第三階段iPhone ID設計來到大屏、圓弧邊框,從iPhone6直到iPhone 11,持續6年,時間最久,2014-2019。
第四階段iPhone ID設計迴歸直角邊框,從iPhone 12系列直到現在的iPhone 15系列,已經4年,所以下一代iPhone 是不是又到了大變臉的時刻呢?
iPhone 15系列應該是iPhone推出至今第四階段ID(工業設計)同時功能最爲完善的一代,集合了iPhone 11之後自iPhone 12系列至今的諸多升級,並達到一個各方面趨近最好的狀態。
比如說iPhone 12就有無線充電,後來才加上了磁吸功能,使用起來更爲方便;
直角設計加上手機越做越大就會有硌手和太重的問題,到iPhone 15這代通過鈦合金得以優化;
iPhone 11開始就有了三攝,到iPhone 15才讓4800萬像素成爲標配,並讓單機鏡頭能夠覆蓋13~120mm的七個焦段,主攝存儲文件也升級到2400萬像素;視頻方面更是如此,iPhone 8就開始支持4K 60幀視頻拍攝,但直到這一代才實現了全焦段的4K 60幀拍攝。
還有屏幕劉海的蛻變過程,早在2017年的iPhone X首次引入劉海屏設計,到iPhone 12的時候變窄變小、到iPhone 14的時候開始和屏幕斷開,成爲現在靈動島的樣子,直到iPhone 15全繫上島,下一代會不會完全消失呢?
二、不拘一格的蘋果思路:單棱鏡潛望長焦鏡頭
再說下蘋果所採用的這個單棱鏡潛望長焦鏡頭技術思路,非常天才的設計,原始創意來自一位日本光學工程師,不過專利早已被蘋果拿下,可見蘋果公司在盯上一個方向的時候,在他出招之前會提前很久開始佈局和方案選型比較。
我認爲,單棱鏡長焦鏡頭是蘋果“簡單思路、複雜技術”技術思維非常典型的體現,單棱鏡巧妙地運用了光在棱鏡中在一定入射角能實現全反射的原理,用了最少的部件實現了拉長光路的作用,進了實現了長焦取景的目的,並有效控制了機身厚度、結構對傳感器尺寸也很友好,而且還實現了傳感器防抖,簡直是一舉多得。
但這樣看似很完美的技術方案面臨的棱鏡加工上極高的難度,比如在如此小的棱鏡裡,要開槽、要鍍膜等等複雜工藝,目前還沒有消息顯示國內蘋果供應鏈企業有參與到這顆蘋果長焦鏡頭棱鏡的供貨。
三、5倍長焦鏡頭下的世界:讓日常變得不平常
使用iPhone 15 Pro Max的5倍長焦鏡頭我進行了生活中很多場景的嘗試,雖然在某些方面可能還比不上專業相機,但是考慮它的易用性、可玩性還有便攜性上,我們又能多要求什麼呢?
1、拍月亮,及對比華爲和專業相機長焦鏡頭
趕上中秋、國慶雙節,我用15 Pro Max的長焦親測了拍月亮,不過要拍好,也有些操作技巧。
比如要儘可能大地拍攝月亮,直接用5倍鏡頭還不行,得拉到25倍數碼變焦;拉到25倍數碼變焦後又會有不好對焦大問題,我的一個經驗是,邊點擊屏幕對焦,變拉低曝光值,這樣能夠更快地對上焦。
如果是滿月的深夜,月亮和環境的光比最大,對焦也是最難的,但如果是早上天邊微亮,月亮又還沒落下的時候,拍出來就更容易了。
其實在早些年的老款iPhone上我也嘗試着拍月亮,方法是用iPhone對着一個街邊的路燈頭對焦、曝光,這樣能在夜晚讓iPhone獲得一個更高的快門速度,再挪到月亮視角,進一步拉低曝光,也能拍到月亮,但這樣的問題是焦點畢竟不是對在無窮遠處,鏡頭焦距和CMOS也比這代5倍長焦差了不少。
我用iPhone 15 Pro Max也拍攝了幾種不同時刻的月亮,比如深夜的、清晨的、甚至還可以通過延時排出月亮落山的畫面。
能拍月亮的不止iPhone 15 Pro Max,我也將它和專業相機5D4搭配70~200 F2.8鏡頭的畫面做了對比,看專業相機,相同的120mm焦距能拍成啥。
這就是iPhone 15 Pro Max和其它幾款設備拍出的月亮效果:
可以看到15 Pro Max的5倍長焦相比前代3倍長焦,用起來要順手很多,在這種極限情況對焦都很難,要配合我前面說的技巧;專業單反相機是不是真的底大一級壓死人呢?看樣片,確實月亮的層次感要強很多,而且這還是原圖放大2倍的效果 。
同時我也將15 Pro Max拍月亮和華爲X5進行了對比,說實話,華爲的長焦拍月亮也很強,相比之下,華爲長焦拍月亮我感覺對焦更果斷,但是畫面質感感覺iPhone更自然一些。
2、打鳥(拍鳥)、追拍飛機等
iPhone 15 Pro Max的5倍長焦可以實現等效120mm的固定焦距和最長667mm的25數碼變焦(視頻是15倍數碼變焦),這樣我們就可以在不太苛求畫質的情況,有更多玩法了。
比如拍鳥,我感覺記錄動態視頻畫面比照片更有意思,因爲這次iPhone 15 Pro Max實現了全焦段的4k 60幀錄製,加上長焦端的傳感器防抖,能拍到很多之前手機不太可能拍到的畫面。
比如這個跟着鳥飛行的畫面,畫質咱湊活看,主打一個穩。
與鳥屬於同一類遠處飛行拍攝對象的還有—— ——飛機。
我在上海虹橋機場、首都機場都是在等飛機的間隙,拿起15 Pro Max的長焦記錄了幾次在候機廳看到的飛機起降畫面,這是之前手機很難記錄的,是不是還挺有意思?
3、拍風景:車流、遠山、日出/日落
日常中的風景,經由5倍長焦鏡頭取景後,畫面內容會變少,空間會被壓縮,能帶來一種“陌生感”,或者說視覺上的新鮮感。
比如日落街頭的車流,你彷彿能感受到時間的流淌,落霞也在畫面中保留了最耀眼的部分。
比如遠處的大山,經過長焦鏡頭的裁取,畫面也更簡潔,線條感更強。
4、拍人像
5倍長焦拍攝人像方面,我感覺有些喜憂參半。
喜的是,拉開與拍攝距離可以捕捉到更多有意思的畫面,比如拍攝孩子的時候,離主體更遠,也能更好地抓拍而不打擾拍攝對象。
憂的是,雖然等效120mm焦距,但是iPhone 15 Pro Max的長焦鏡頭在帶來畫面空間壓縮的同時,並不會帶來太強的光學自然虛化效果。
同時,成像畫質上我感覺比15 Pro的3倍光學鏡頭弱一點,尤其弱光環境,所以就單論人像拍攝,14 Pro Max/15 Pro的等效77mm三倍長焦貌似用起來更順手。
5、其它日常拍攝:舞臺、演唱會等
日常工作、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能玩好、用好iPhone 15 Pro的這“7顆鏡頭”,這裡想補充說下標準鏡頭的三個等效焦距24mm、28mm、35mm。
配上靜音鍵改變而來的多功能鍵,一鍵開啓拍照會更方便了,可以完整實現不摸屏幕完成拍照,方便的同時,也能有種使用傳統相機拍照的感覺。
這是一個音樂節現場比較極端的場景,在一個露天的公園場地,我幾乎是站在人羣的最後了,用長焦鏡頭誇張的極限變焦能力,仍然能抓到舞臺中樂隊表演的畫面(未裁切)。
如果你是一位媒體工作者,或者處於學習、工作需要要拍攝PPT、舞臺人物的照片、視頻,你會發現多了這些固定較短選擇,會方便很多。
拍攝PPT時,你可以在三個標準焦距選個構圖更乾淨的。
講臺上的演講者也能拉近拍攝人物特寫。
我們知道iPhone 15的主攝現在默認能保存2400萬像素照片了,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能默認保存2400萬像素的焦段是1~1.9倍,1倍以下和1.9倍以上都不可以,仍然是1200萬像素。
6、拍視頻
iPhone 15 Pro Max在視頻拍攝方面仍然是手機行業的標杆。
這次不僅實現了全焦段的4k 60幀拍攝,而且支持Log格式的視頻、外接硬盤錄製,我也看到不少視頻工作者對iPhone 15 Pro Max的這些功能狂喜不已。
具體到5倍長焦則是在於可以實現15倍數碼變焦拍攝、且防抖很穩,前面也做了專門展示。
7、不足和進步空間
最後說下iPhone 15 Pro Max在拍攝上仍能改進的地方,首先就是2倍~5倍光學鏡頭中間的焦距空檔比較大,這就導致2.1~4.9倍的畫面全部是通過數碼裁切的來的,畫質損失比較大。
同時,前面也提到了,iPhone 15 Pro Max的長焦鏡頭畫質尤其弱光下有待提升,噪點比較明顯,按照蘋果的慣例,讓它進化個2代、3代綜合素質相信又會有很大提升。
與畫質一樣需要提升的還有極限變焦後大光比畫面對焦速度,雖然蘋果在發佈時也講了5倍長焦鏡頭時支持全畫面對焦的,但對焦感覺是沒有另外兩顆果斷的;
另外,我對iPhone 15 Pro Max長焦鏡頭還有個很大的期待是,希望能加入長焦微距功能,這樣可玩性會增加不少,比廣角微距更能突出畫面主體。
四、其它升級點體驗感受
改用鈦合金邊框後,確實輕了不少,但前提是裸機握持,如果帶上保護套,發現重量又上來了。
所以只有保護套也跟着減重,纔是真的輕量化,我發現蘋果官方和一些保護套廠商已經在這樣做了。
iPhone 15改用Type-C接口後,真的是方便了不少,我現在基本完全用不着Lightning線了,因爲從Apple Watch到AirPods Pro基本都實現了Type-C自由。
Type-C接口帶來的便利非常多,比如可以非常方便地外接之前筆記本電腦用的拓展接口,甚至能接鼠標、鍵盤,也能很方便地接顯示器。
我不是重度遊戲愛好者,對A17 Pro芯片的發熱感受沒那麼強烈,加上系統升級的優化,也就更不明顯了,我在使用中感覺發熱最嚴重的就是充電的時候。
另一個感受很明顯的地方是,內存增加到8GB之後帶來了一些使用上的好處,明顯感覺後臺能駐留的App更多了,大家肯定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使用一個App進行某個操作,中間切換到其它App做了些其它事,再切回來,原來的那個App操作流程已經中斷需要重新開始,而現在能駐留後臺等待的App感覺明顯多了些。
五、結語:
最後還是想說,每年都有新iPhone推出,也每年都有驚喜,每年都有遺憾。
但還是如開頭所說,我們把時間線拉長了看,iPhone 15 Pro Max是比較內秀的一個第四階段iPhone發展相對完美的形態,在屏幕顯示、處理器、交互操作、影音拍攝系統以及接口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
除了本文重點講的iPhone 15 Pro系列的代表iPhone 15 Pro Max,標準版的iPhone 15也在綜合素質上在向Pro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