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就有一人罹癌 中研院加入美國「癌症登月計劃」

癌症希望基金會募發計劃。(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蕭玗欣/臺北報導

癌症連續32年位居臺灣10大死因之首,平均每5分18秒就有一位臺灣人罹癌。中央研究院及長庚大學美國癌症研究所於今年簽署備忘錄,加入美國「癌症登月計劃(National Cancer Moonshot)」,與多國攜手合作運用嶄新的蛋白基因體學策略進行大規模癌症病人分析,探討疾病發生機制檢測及治療的線索,期望能終結癌症。

中研院表示,該計劃爲美國總統巴馬於今年1月時提出,目標是將預計10年才能完成的癌症相關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工作期程縮短一半。

中研院表示,中研院擁有世界領先的基因蛋白體技術,是重要優勢之一,這次合作顯示臺灣的基因蛋白體技術備受國際肯定,並可提高我國學術研究能見度

中研院2015年與美國癌症研究所簽署〈癌症蛋白質體學合作備忘錄〉,透過共同合作,建立發展標準化臨牀蛋白質體學技術平臺,用來解析癌症的蛋白基因體網路,並建立癌症檢測及治療新策略

因應癌症登月計劃的正式開展,雙方於今年簽訂修正版合約,擴大合作範圍,臺灣成爲美國癌症登月計劃之合作成員,攜手合作阿波羅計劃(Applied Proteogenomic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utcomes, APOLLO),希望能爲臺灣提供解決重要疾病的線索,並加速提供精準醫療的新方針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同時也是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執行長沈志陽表示,「中研院接受政府委託建置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具長期追蹤、資料全面等優勢,與癌症登月計劃方向不謀而合,加上臺灣健保制度高品質的醫療與公共衛生水準,都是執行計劃的重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