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輕量化規模商用!華爲+三大運營商入局 成本優勢尚未體現|聚焦

《科創板日報》6月20日訊(記者 黃心怡) 近日,華爲聯合三大運營商發佈5G輕量化(RedCap)長穩標準及首批生態證書。《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多方獲悉,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推動5G輕量化的規模商用,預計2024年中國移動首顆自研RedCap芯片量產,同時推出10餘款通信模組、150多款行業終端。

中國電信則正構建5G行業終端生態。包括成都鼎橋、利爾達、移遠通信、浪潮通信、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28個終端廠商總計90款終端,將在2024年完成5G Inside終端生態認證。

據瞭解,RedCap當下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工廠、電力等垂直行業市場。此外,5G RedCap也有望賦能汽車網聯市場,相關廠商正在推進RedCap車載模組立項開發。

▍5G輕量化普及加速

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4年度5G輕量化(RedCap)貫通行動。2024年9月前完成基於3GPP R17版本的5G RedCap行業標準制定,2024年12月前實現超10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城區連續覆蓋,並按需向縣城城區延伸覆蓋,滿足可穿戴設備、智慧汽車等移動場景的應用需求。

目前,各省市都在推動5G輕量化的商用驗證。廣東完成全域3.5GHz+2.1GHz共12萬站的RedCap功能開通,形成一張廣域連續5G RedCap網絡;浙江全省11個地市城區實現RedCap連續覆蓋;陝西完成了全省10000+套站RedCap功能開通,實現了全省縣城以上覆蓋;中國電信和聯通已有17省份開通5G RedCap,廣東、浙江、陝西等開通規模較大。中國移動已在200+城市開通基站超過30萬+。

信通院首席專家、副總工續合元向《科創板日報》介紹,5G應用進入到規模化關鍵期,中高速物聯成爲5G RedCap的重點應用場景及市場。5G行業終端國內發展迅速,成爲產業藍海。而5G RedCap的落地,將加速融合終端市場進程。

▍中移動首顆RedCap芯片年底量產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均已開啓5GRedCap規模化商用部署。

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健介紹,中國移動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Redcap商用網絡,覆蓋全國超200個城市,廣東、江蘇、浙江、湖北、北京、遼寧、四川、雲南17省完成省內連續覆蓋,支持RedCap的5G基站總規模超30萬。

在具體規劃上,預計2024年中國移動首顆自研RedCap芯片量產,計劃推出10餘款通信模組、150多款行業終端。

據悉,5G RedCap主要面向工廠、港口、電力等行業。中移物聯RedCap模組MR880A已送測電力、工業、視頻等客戶30餘家,還在研發中的MR885A面向小型化智能穿戴市場,MR880X則針對更低成本的芯片平臺,推動RedCap模組價格下降。

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物聯網事業部副總經理何非介紹,中國聯通全球首發的雁飛5G RedCap商用化模組,應用於電力能源、工業製造等領域,推出超過20+行業終端產品。同時,針對工業傳感、電力能源、視頻監控等低速率、低功耗、5G關鍵特性強需求的行業客戶場景,持續選代RedCap模組型號。

何非分享了一些落地案例:山東某項目部署了全國首套省域5G RedCap電力專網,接入電力5G RedCap終端1萬餘臺,實現電力系統未端業務的廣域互聯,滿足了電網分區分域安全隔離要求,在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等12類場景中部署5G應用;在廣東某產線改造項目中,實現RedCap在家電製造領域的首次商用落地。

中國電信正組織5G行業終端生態。中國電信天翼物聯行業研究總監王志成表示,包括成都鼎橋、利爾達、移遠通信、浪潮通信、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28個終端廠商總計90款終端,將在24年完成5G Inside終端生態認證。

▍RedCap有望填補5G車載空白市場

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馬濤看好RedCap在車載模組的發展空間。他介紹,目前5G車載模組集中車規領域,以高通平臺爲主,其全球市場佔比達到90%,其價格普遍較高,約600-700元,成爲5G滲透瓶頸。

“車企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對成本敏感性高。而200-600元車規模組檔位缺失,5G升級需要更多檔位選擇,RedCap車規模組可有效填補缺口。”

馬濤透露,鼎橋通信首款5G車規模組預計今年上線。不過談及車載模組今年能否實現放量,他扔持謹慎的態度,“還需要時間。”

除了車載領域外,鼎橋通信還佈局各類終端超80款,支撐消費、工業、電網、IPC等業務。24年底預計會推出百款終端,全面支撐商用,穿戴、IPC業務將迎上量期。

高新興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線總監李煜也提到,RedCap將賦能汽車網聯市場新機遇,公司正推進5G RedCap在汽車行業的落地。“計劃今年9月ES樣片完成,12月份啓動3家POC項目,25年完成主要車廠的RedCap立項開發,並在2026年實現85%的車廠導入。”

作爲國內化學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今年是萬華化學的數智化年。萬華化學數智化部總監紀現清透露,正推進5G RedCap原生終端融合5G一張網。萬華(山東)一期上線500路RedCap攝像頭;萬華(福建)一期上線百路,二期規劃上線3000路RedCap攝像頭。此外,正建設5G防爆專網,通過宏站微站協同,目標年底上線5000個5G終端。

▍場景碎片化,成本優勢尚未體現

RedCap規模化商用仍存在一系列挑戰,何非將其總結爲“卡點”“堵點”“難點”“痛點”。

卡點包括芯片供給不足,可量產的廠商少、價格偏高;堵點則是測試標準不完善、測試標準尚未統一、測試用例仍需完善、場景化測試用例不足;難點在於與5G增強特性的融合,包括uRLLC與RedCap融合、5G定位與RedCap融合5G高精度攝時與RedCap融合;痛點是端網雲融合應用開發,比如行業應用需求與網絡、終端能力區配不充分,網絡改造尚需定製、柔性不足等。

利爾達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無線產品事業羣總經理何佳認爲,RedCap終端生態已初現規模,但網絡升級仍需加快,重點地域更需連續覆蓋。此外,物聯場景碎片化、終端形態多樣,導致開發投入大,廠家亟需“普適”軟件開發框架,用軟件定義硬件,終端廠商需要更靈活多樣的解決方案。

杭州賦信科技有限公司CEO張志敏稱,5G B端應用痛點在於客戶需要場景化的,而不是單一產品,但眼下產業鏈各自爲政,碎片化、集成成本高,行業屬性重,訴求不一,缺乏5G集成商來提供場景化的方案。此外,5G的投資缺少清晰的投入產出數據,導致用戶投資無法有效決策。終端廠商維護成本也較高,無針對具體應用點位的質量監測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楊光認爲,5G RedCap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從市場機會來看,國內的SA網絡已經完全成熟,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也已經宣佈了全國範圍內的RedCap網絡部署計劃。在5G行業應用方面,無論是部署廣度還是深度都取得很好的進展。可以說,RedCap規模部署的基礎條件已經比較成熟。

但另一方面,RedCap目前的主要應用場景是垂直行業市場。這一市場的成功不僅取決於通信解決方案的成熟程度,還有賴於行業自身數字化轉型的進展、節奏和投資意願。尤其在當下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如何激發企業的投資意願,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進而促進基於RedCap的5G行業應用的部署,是整個電信行業需要面對的問題,可能還需要政策層面的推動和激勵。

一家汽車行業的客戶也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與4G相比,還沒有看到5G RedCap的成本優勢。對此,楊光認爲,當前5G成本確實要比4G LTE Cat 1等競爭技術更高,需要運營商下更大的決心。

“如果運營商做堅決的投入,加大終端模組的補貼力度,成本並不是很難解決。關鍵就還在於預期,如果市場預期並不樂觀,運營商在下決心做大規模投入時候確實可能會比較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