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註冊子公司,蔚來、寧德時代合資的這家公司如何“悶聲賺錢”?

華夏能源網獲悉,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探索,新能源汽車品牌蔚來(NYSE:NIO)再度加碼在電池資產管理方面的投資力度。

據天眼查數據,12月22日,一家名爲"蔚能(上海)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下文簡稱"蔚能上海")正式註冊成立,法定代表人爲陸榮華,註冊資本5億元。經營範圍包含蓄電池租賃、充電控制設備租賃、儲能技術服務、電池銷售、電池零配件銷售、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

股權穿透顯示,蔚能上海由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蔚能")全資控股,是後者成立的首家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蔚能定位於資產管理公司,核心商業模式是爲行業提供包括電池技術、數據智能、電池資產等在內的一站式的BaaS服務解決方案。適逢"車電分離"的新風口,從成立至今僅三年多時間。

在今年6月份長城戰略諮詢發佈的《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3》中,武漢蔚能在653家被研究企業中排名第66位。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武漢蔚能與中國電動車巨頭蔚來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武漢蔚能總經理陸榮華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李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2012年開始考慮造電動汽車,最初考慮的補能方式之一就是換電。

陸榮華於2016年入職蔚來,主要負責的工作之一就是做"車電分離"規劃,初期面臨着非常大的阻力。此後數年,換電模式逐漸成熟,政策越發明確。終於,在蔚來用戶累積換電數量即將達到100萬次之際,蔚來牽頭成立了專注換電業務的蔚能。

2020年8月18日,武漢蔚能正式成立,控股的四大股東分別是蔚來、寧德時代、湖北科投與國泰君安(各持股 25%)。

此後武漢蔚能完成數輪融資,累計超20億元,公司股權開始變得複雜。截至目前,蔚來佔股19.4%,仍爲第一大股東,寧德時代與湖北科投分別佔股10.6794%並列爲第三大股東。

2020年8月20日,蔚來聯合蔚能正式發佈電池租用服務BaaS(Battery as a Service),雙方首創了"車電分離、電池租用、降低購車門檻"的新型購車方式。

在推出BaaS模式之前,蔚來曾經有過一套電池分期付款方案,但實際效果不佳。對比之下,在BaaS模式中,蔚能將電池作爲資產進行管理,用戶以低於整車價格至少七萬元的價格購買蔚來汽車產品,然後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蔚能租用不同容量的電池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戶的購車壓力。

受益於BaaS模式的出現,2020年Q2,蔚來毛利率第一次轉正爲9.7%;Q3更達到了14.5%。當年,蔚來的經營性現金流首次轉正,達到了19.51億元。

而蔚能的另一大股東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也曾表示:"大家說電池太貴了,電池需要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曾毓羣本人也是換電、租賃等服務模式的堅定支持者。

在控股股東強大資源的加持下,據公開數據,2020年至2023年年中,蔚能運營和管理的電池資產規模已經從0.4GWh增加至8GWh以上,價值超百億元。該公司預計這一數字在2025年將達到100GWh。

但武漢蔚能平臺並非僅與蔚來深度綁定,三年多來已累計擁有數萬用戶,合作的汽車品牌也在逐步增多。除蔚來以外,武漢蔚能與北汽福田、江淮汽車也已達成合作。電池資產管理除面向私家車,還包括網約車和商用車等領域。同時,電池資產管理更爲開放,既有自持的資產,也有代爲管理的資產。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電動車品牌用戶享受的充換電及電池租賃服務,實際上變成了蔚能們的收入。

另悉,武漢蔚能2022年營業收入約11億元,利潤數千萬元。另據陸榮華此前透露,僅今年前5月,武漢蔚能銷售收入超20億元,已實現盈利。

回顧武漢蔚能的發展,這家動力電池行業新秀的崛起也曾經歷坎坷。

其中最大的質疑來自其與蔚來汽車之間的"關聯交易"。2022年6月28日,做空機構灰熊研究(Grizzly Research)發佈報告稱,蔚來汽車很可能利用一個未合併的關聯方,即武漢蔚能,來誇大收入和盈利能力。

該做空機構認爲,蔚來汽車向武漢蔚能出售電池,將7年的訂單收入一次性納入到2021年收入中去,藉此擡高當年業績水平。與蔚能之間的電池關聯交易,使蔚來的收入和淨利潤,分別虛增約10%和95%;具體而言,2021財年蔚來的盈利增長中,至少有60%由蔚能貢獻。

蔚來對此做空報告的官方迴應自然是否認,"該報告內容充滿了大量不實信息以及誤讀"。但受此事件影響,蔚來股價當時下跌近10%,港股與A股多家汽車股股價也受到波及。

那麼,蔚能所代表的電池資產業務未來前景如何?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華夏能源網採訪時稱,"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和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電池資產管理領域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同時,隨着5G等新技術的應用,電池資產管理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