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動武動機+4種攻臺方法 美髮布《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揭兩岸武力差距軍事情勢

大陸曾在2014年出席環太平洋軍演。(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楊子萱/綜合報導

美國國防部8月16日公佈《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提出大陸可能對臺灣動武7點情勢、4種攻打臺灣的方式,並分析大陸的海陸空軍力、飛彈威力和範圍等。另外,美國也重申遵守《中美三公報》與《臺灣關係法》的「一箇中國」政策,反對兩岸任一方改變現狀,而且不支持臺灣獨立

在第五章「大陸在臺灣海峽的戰略」中指出,「雖然大陸主張與臺灣和平統一,但也從未否定運用軍事力量」,爲了部屬潛在軍事行動,「陸方持續在發展所需能力。」

▲美國國防部預估的大陸能源、運輸主權等分析數據。(圖/翻攝自《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同下)

除了提到2017年兩岸外交上的消長,報告也指出有「可能讓大陸對臺灣動武的7點情勢」,包括臺灣正式宣佈獨立、臺灣有朝向獨立傾向的行動、臺灣內部發生動亂、臺灣取得核武、臺灣無限期推遲兩岸的統一談判、外國勢力介入臺灣的內政事務,或是外國軍隊駐紮在臺灣。

除此之外,報告中也列出「大陸可能攻打臺灣的4種方式」,包括:對臺灣的防空系統(空軍基地、雷達站通訊設施等)進行導彈攻擊和空襲;打兩棲戰,以空軍和海軍封鎖臺灣,切斷運輸補給的進口;打電子戰,利用「網軍」進行網路攻擊,降低臺灣民衆對其領導人的信心;對臺灣發動一定的攻擊,入侵臺灣,以兩棲作戰加上電子戰進行復雜行動,突破或繞過陸地上的防禦,再建立自己的陣地,通過補給人員和物資後,再對主要目標或整個島嶼發動攻擊。

美國國防部表示,現在解放軍常規訓練中並沒有明顯的軍事準備,但大陸有可能會先佔領一些南海的島嶼,還指出像「馬祖金門」這樣的島嶼,大陸都已經具備入侵能力,但如果陸方真的這樣做,「可展現解放軍的軍事實力、政治決心,但也可能激發臺灣支持獨立情緒,同時被國際反對。」

報告中預估,臺灣目前兵力14萬人,大陸則有91.5萬。大陸不只是在海陸空的兵種武裝數量、飛彈威力完全輾壓,軍事預算也是臺灣的15倍。

不過,美方預估,大陸的國防預算將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增長,到2021年將增加到2400億美元,但GDP增速卻是呈逐年下降的趨勢,預計將從2017年的6.8%下降到2028年的3%。

報告也指出,美國仍會依據《臺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提供臺灣維持自衛能力的武器,「以維持臺灣海峽和平、安全及穩定。」美國國防部重申,維持中美三公報與《臺灣關係法》的「一箇中國」政策,反對海峽兩岸任何一方改變現狀,不會支持臺灣獨立,希望雙方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針對《2018年中國軍力報告》,國防部日前表示,國軍會依據「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以「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防衛作戰構想,持續創新及不對稱作戰思維,強化聯合戰力,來打造堅實國防武力,確保國家安全。

此外,因應敵情威脅及戰備需求,108年度增加的國防預算爲的就是要達成加速建軍、投資建軍備戰的優先項目,組建機動性高、質精高效能及高精準打擊的戰力,也是強化自我防衛決心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