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神劇原班人馬再聚,時隔26年迴歸卻力不從心,網友:可惜!

真·暴露年紀的時候到了。

一個問題:

提到反町隆史和鬆島菜菜子這對夫妻,你會想到什麼劇?

一頭霧水?

不要緊。

再加上幾個人——

小栗旬、窪冢洋介、池內博之、山崎裕太、 德山秀典、藤木直人……

不年輕的朋友們,答案該呼之欲出了吧?

沒錯,《麻辣教師》。

一部當年風靡整個東亞,並讓無數少年從此刻下“理想教師”形象的日劇。

萬萬沒想到的是。

時隔26年後,這部記憶中的神劇又回來了,原班人馬出演了續篇。

是的。

以上Sir提及的絕大多數人都參與了這次演出。

怎麼說呢。

遇到這樣的劇,哪怕是爛得一塌糊塗,Sir也會毫不猶豫地找來看。

畢竟那纔是青春啊。

更何況。

這次它說的不再是努力實現夢想,而是夢想本身的消亡——

麻辣教師GTO復活

GTOリバイバル

說起來,你還記得這個名字嗎?

鬼冢英吉。

一個跟“爲人師表”沾不上一點邊的老師。

1998年《麻辣教師》的結尾。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美的童話式結局——

鬼冢英吉攔在即將起飛的飛機前,張開雙臂,接住已經成爲空姐的冬月老師的擁抱。

英雄抱得美人歸。

可26年後。

事與願違的是,鬼冢英吉已經是個被三十所學校開除的“傳奇”教師了。

爲什麼?

因爲他的那套教學方法,還是沒被大衆接受。

更失敗的是。

由於聲名惡劣,沒有學校願意再用他,他只得騎着摩托跑外賣。

emm……怎麼能不算堅持着“機車少年”的夢想呢?

可突然有一天,情況變了。

他曾經的學生菊池善人找到了他,要他去一家學院做臥底,調查學校可能涉及的洗錢。

什麼情況?

鬼冢當然不幹,說我纔不感興趣嘞。

可菊池善人又說了另一件事,那就是鬼冢教過的一名學生如今在那家學院任教,可前些天,他上課的視頻被人發到了網絡上。

遭受了網絡暴力。

什麼?

自己的學生被欺負了?

再加上一羣以前的學生規勸,鬼冢義無反顧,前往那個學校報道了。

他又做回了老師。

看上去是輕車熟路。

遇上問題學生們,鬼冢繼續施展拳腳——

對因爲虛榮而援交的少女,他毫不留情地拿着電鋸粉碎那些奢侈品,並且告訴她,你不需要這樣的肯定。

對因爲家境貧困而援交的少女,則爲她介紹工作。

對因爲夢碎和家庭矛盾而變得極端的棒球少年呢,則用一場棒球比試來走近他。

而最初的目的,揭露網絡暴力的真相呢?

故事的後半段。

鬼冢終於發現了網絡暴力的幕後主使,可即便如此,他給出的反擊,也是一場“愛的教育”。

沒錯,還是那個麻辣教師。

似乎一切都沒有變。

但。

細看描繪鬼冢英吉的筆觸 ,會發現有着與此前大相徑庭的轉變。

如果說,之前的劇集有着反抗的基調,將鬼冢英吉描繪成一個孫悟空式的英雄,那麼在2024年劇場版中,對英雄氛圍的渲染似乎減淡了很多。

甚至,加入了對英雄本身的嘲弄。

是的,對Sir來說,看《麻辣教師GTO 復活》最大的感受,就是時光不再。

就像英雄遲暮,細看是一種殘忍。

尤其是反町隆史。

不止是老了,而且與這個角色的適配度,也少了。

如果說25歲的反町隆史在鏡頭面前做出輕蔑的誇張表情,可稱得上是忠實於原著的“漫撕男”。

年過半百、鬢邊已生出白髮的他再次做出同樣的舉動,卻生出一種怪異感。

讓人感到……他確實是在演戲。

並不是因爲他不再帥氣瀟灑。

只是似乎現在他的氣質,已經不再適合去演一個飛車黨出身的熱血教師。

作爲兩個孩子的爸爸。

規規矩矩的西裝,要比那件領子上帶星星的T恤更適合他。

所以你再看鬼冢拿着電鋸,破壞那些學生援交得來的奢侈品的那一幕。

竟然只像是對過去的拙劣模仿。

但。

即便如此,伴隨主題曲響起,看到鬼冢騎着摩托車出現。

Sir還是會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POISON~言いたいことも言えないこんな世の中は~,反町隆史

爲什麼?

因爲鬼冢英吉,也許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軌跡。

那時候的學生們,是多麼渴望有鬼冢英吉這樣一位老師來理解自己。

就像1998年的日劇中。

當學生們在對未來的夢想懷有憧憬,對成人世界懵懵懂懂的時候,卻往往,被古板、嚴厲的體制撞得頭破血流。

訓導主任會說,“你就是垃圾!人渣!”

如此簡單粗暴。

他們不願意被這樣簡單的標準所評價,更要反抗。

於是鬼冢英吉,就是那一代人的英雄偶像。

只是可惜。

英雄的時代似乎已經緩緩落幕。

換句話說,學生們已經不再需要反抗式的英雄偶像。

他們已經沒有反抗的動力了。

劇場版裡有一個情節。

鬼冢英吉來到新學校,他問學生們有沒有夢想,得到的回答卻是一陣笑聲。

“現在有夢想的人才稀奇吧。”

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鬼冢所堅信的那一套,已經“過時”了。

在學校裡,往往只有兩種狀態。

除了卷,就是躺。

對於優績主義的規則,除了積極適應和無動於衷,沒有“反抗”和“叛逆”這一選項。

追逐夢想?哦。我選擇考研考公考編。

青春熱血?光是說出這個詞,就已經引人發笑。

曾經,正是在無處可去的無聊苦悶之中,纔會讓人沉思,纔會孕育叛逆少年的破壞慾。

在這種破壞慾的另一面,創造的慾望、新的夢想纔開始萌發。

不破不立。

可是現在——

不會再有《無因的反叛》,不會再有《壞孩子的天空》。

只剩一羣沉迷於奶頭樂的,沉默少年。

畢竟。

現在誰還當鬼火少年啊?不都在家刷快手抖音嗎。

是的,劇場版中已經給出了這種轉變的某種線索——短視頻的充斥消解了無聊和苦悶。

動動手指就能消磨掉一天的光陰,發佈視頻就能獲得流量帶來的滿足感。

可是,只能這樣了嗎?

這大概纔是這部劇場版所提出的問題。

沒錯,時代是不同了,可時代的變化,曾經那些努力於奮鬥的精神,難道就會變成被人恥笑的對象嗎?

Sir不同意。

創作者顯然也不同意。

於是到了最後。

鬼冢還是說了一番幫學生們樹立夢想的理念。

可老實說。

這樣的語言,也只不過是照葫蘆畫瓢,單薄極了。

彷彿創作者在說。

面對當下這樣的狀況,他們也無能爲力,改變不了。

就像在1998年劇集的結尾,鬼冢英吉在即將被推平的教學樓上放煙花,以一種近乎神話的形象,公然蔑視着樓下的日本的教育部官員。

學生們在官員與人羣的頭頂上狂歡,多麼明顯的隱喻。

而如今,這種指向現實的鋒芒變得幾近於無。

它只能以最終的和解,來將電影中本就一筆帶過的、教育制度與人之間的矛盾消融。

明知道沒有鋒芒。

可似乎,也只能如此處理。

說到這裡。

Sir想起了電影中的一個情節:鬼冢的摩托車,被學生當作嘲弄的對象,被貼滿紙條、扎漏氣,他只得狼狽地推着車在路上走。

這當然是失敗。

但讓Sir心裡一動的,卻是幫忙推車的朋友揶揄他,爲什麼還要堅持開這麼老掉牙的摩托?

爲什麼?

因爲,那可是飛車黨老大的摩托啊。

或許他不是落伍。

而只是,對舊時的一些規則,不忍拋棄罷了。

只是可惜。

今時今日,這樣的規則,也只能是不合時宜。

這對於鬼冢是如此。

對於這部劇場版,也是如此。

所以總的來說。

這部《麻辣教師GTO 復活》,所復活的其實也只是那些曾經的角色,曾經的演員。

它其實無力復活當年的精神。

於是到了電影結尾。

這樣的話題也終於在一片溫情脈脈中,無疾而終了。

它又再次轉向情懷——

鬼冢老師和冬月老師,笑着對當年的學生與鏡頭前的觀衆告別。

沒錯,看到當年的學生們都成了大明星,看到菜菜子也還是那麼美。

Sir其實已經很滿足了。

可是。

如果只爲了這次同框,而在26年後興師動衆地拍出這麼一部劇場版。

其實,也大可不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