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阿公6年來不缺席 屏縣31處伯公照護站照服員客語能力近9成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

屏東縣政府照護客莊長輩,推動31處「伯公照護站」,位於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的95歲阿公鍾新喜,更是全國站點中最年長學員。

縣府表示,拉近長照服務員與客莊長者們距離,今年首度與長照機構合作,將客語納入職前訓練課程,照服員精通客語比例與客家人口比例符合度近9成,共同語言親切感,讓長輩更願意走入站點,也成爲傳承客語文化重要推手。

縣府客家事務處長李明宗說,爲讓客語服務納入醫療及長照服務體系,今年首度與長照機構合作,將客語納入照服員的職業訓練課程,縣內客家人口比例爲23%,精通客語長照服務人員比例爲20.66%,照服員精通客語比例與客家人口比例符合度近90%,未來持續開辦客語課程,盼能儘速達成100%目標,提升照護品質。

李明宗說,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進而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特色,更成爲全國首創青銀共融的示範點。

95歲的鐘新喜從2020年走入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除了參與據點活動元老,更是社區的寶貝,活力滿滿的他,6年多年來從不缺席,喜歡熱鬧的鐘阿公,在伯公彩繪手作課程結束後,向大家介紹相框作品時,快樂地說很滿意、很漂亮,鍾阿公興奮的神情讓也孩子們說「阿公真可愛」。

「天天有舞可以跳、有歌可以唱,這裡是我人生的第二舞臺」,76歲的阿嬤李永英說,年輕時爲了家庭與生活辛苦打拚,退休後來到伯公照護站交了許多朋友,每次的課程多元、快樂又好玩,最享受的是與孩子們聊天、玩樂的時光。

內埔國中三年級的黃子芯也是站點的學員,已通過初級客語認證的,她說,持續往中級客語認證邁進,未來想回饋社區,教小朋友們說客語。內埔國小四年級陸唯宸則分享,來到伯公照護站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習客家話與做手作。

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社工師黃崇能說,伯公照護站除了長輩與孩童一起同樂,在每次活動課程前,站點內的實習生與畢業生們,會實際走訪客莊與長者們互動,透過課程設計與遊戲交流,孩子們不僅能輕鬆學客語,阿公阿嬤們也都期待每次課程。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

屏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以「青銀共融與老幼同樂」的模式,透過青年行動力,結合銀髮族經驗與孩童活力,再造高齡社區,老中青三代,成爲青銀共融的示範點。圖/屏東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