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上漲,招商平安個人消費貸不良率上升

在LPR下調後,新發貸款利率也有所下調,消費貸市場掀起“降價潮”,2023年度各銀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表現如何?南都·灣財社記者根據13家上市銀行年報中有關個人消費貸款業務披露的數據和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大部分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總額有所上升,其中,國有行個人消費貸款總額漲幅較大。在公佈了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的8家銀行中,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總額僅3家銀行下降,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有兩家銀行上漲。

從個人消費貸款總額上來看,在13家上市銀行中,平安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總額最高,爲5452.91億元,郵儲銀行和建設銀行排名隨後,分別爲5207.5億元和4216.23億元。

13家上市銀行2023年度個人消費貸款情況(製圖:南都·灣財社)

國有行在個人消費貸款總額的數據上都比較亮眼,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2023個人消費貸款總額分別達3408.65億元和3282.86億元,在13家上市銀行中位居第四、第五。

在個人消費貸款總額的變化幅度上來看,13家銀行中,有9家銀行呈上漲趨勢,尤其是國有行在個人消費貸款總額上增勢明顯。除此之外,僅4家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款總額同比上有所下降。

其中,在六大國有行中,比較值得關注的有農業銀行,該行個人消費貸款總額增長量最高,較2022年度增長了1471.19億元,同比增長75.93%,對此,農業銀行在財報中提到,這主要是由於該行積極拓展新型消費領域場景,提高消費金融可得性和便利性。

交通銀行在2023年度個人消費貸款總額中,增量雖沒有其他國有行高,爲732.22億元,但縱向對比上來看,其同比增長幅度排名第一,從2022年度的848.95億元增長至2023年度的1581.17億元,同比增加了86.25%。

交通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消費貸和經營貸增量創歷史新高,消費貸較上年末增長86%。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助力強鏈補鏈延鏈,產業鏈融資業務量快速增長。消費貸款快速增長。圍繞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和滿意度,加大普惠類貸款投放,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各類消費信貸需求。報告期末,個人貸款餘額 24731.00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4.56%。其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 1581.17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86.25%,市場份額3較上年末提升 1.54 個百分點。

此外,國有行中,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款總額上,增幅均超40%,分別爲42.71%和41.23%。

在股份制銀行中,個人消費貸款總額變化幅度最大的是招商銀行,從2022年度的2022.25億元增長至3015.38億元,同比增長49.11%;興業銀行2023年度在該板塊增幅26.66%,至859.84億元。

在13家上市銀行中,僅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和渤海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款總額方面有所下降,其中,渤海銀行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27.47%;光大銀行和平安銀行分別下降6.12%和9.64%;民生銀行在年報中未披露具體個人消費貸款的數據,其2023年度消費貸款、汽車貸款等個人貸款總額達814.61億元,同比下降3.26%。

南都·灣財社記者在梳理13家上市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相關數據時發現,僅8家公佈了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其中6家銀行下降,僅兩家上升。

13家上市銀行2023年度個人消費貸款情況(製圖:南都·灣財社)

具體來看,在國有行中,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最低,爲0.86%,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和郵儲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分別爲1.04%、1.34%、1.81%;

股份行中,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最低的是民生銀行,爲1.02%(消費貸款、汽車貸款等個人貸款),最高的是渤海銀行,爲4.44%;

從變動幅度上來看,在這八家銀行中,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唯二上升的銀行是,招商銀行上升了0.01個百分點至1.09%,平安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上升了0.15個百分點,爲1.23%;

在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下降的銀行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工商銀行,下降了0.37個百分點,郵儲銀行下降了0.33個百分點次之;

招商銀行對於消費貸款方面在年報中表示,個人住房貸款受房地產市場調整轉型影響增長相對乏力,本公司通過加大對優質小微貸款和消費貸款的投放力度,推動零售貸款平穩增長。零售貸款方面,本公司將緊跟房地產市場變化,結合區域特點,推動個人住房貸款穩步增長,同時將持續豐富個人金融產品,在加強風險管控的前提下,繼續推動小微貸款和消費貸款的穩健增長。

在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總額方面,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及招商銀行增長幅度超10億,分別上升了10.08億元、11.16億元及10.94億元;民生銀行、郵儲銀行和渤海銀行是8家銀行中,唯三在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總額下降的三家銀行,分別下降了7400萬元(消費貸款、汽車貸款等個人貸款)、5.22億元和14.8億元,其中,郵儲銀行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總額在8家銀行中最高,至93.91億元。

今年3月,消費貸市場掀起降價潮,各銀行將利率大幅下調,不僅貼破3.5%左右的區間,甚至還出現了“2字頭”的利率。

平安銀行“白領新一貸”消費貸產品,普通客戶年利率(單利)3.96%-9.72%,部分“優享客戶”在優惠券後,產品年利率(單利)低至2.88%起,額度可達100萬元。

此外,還有招商銀行閃電貸使用優惠券年利率最低能達到3.1%、交通銀行惠民貸利率低至3.2%、中信銀行“信秒貸”產品年化利率(單利)最低可降至2.98%,但客戶需在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十點“秒殺”6折利息券。

南都·灣財社記者發現,各家銀行在推出“超低”利率的消費貸產品時都有不同的限制或門檻,比如是在特定時段或搶到優惠券的前提下才有機會享受。

對此,許多專家認爲,消費貸利率之所以能夠一降再降,和市場利率中樞持續下移有着直接的關係。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銀行資金成本有所下降,是受存款利率降低等因素影響。整體上看降低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具備一定基礎。部分銀行爲了擴大市場份額,希望通過較低利率吸引更多客戶,這是一種“薄利多銷”的促銷行爲。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馬青 實習生 劉致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