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險被迫嫁人 亞洲女孩人權大使反童婚

勵馨基金會9日舉行臺灣女孩日記者會,邀請來自巴基斯坦、亞美尼亞、蒙古和臺灣(由左至右)等4位亞洲女孩人權大使與會,分享在女孩人權上的奮鬥過程。中央社記者許秩維攝 105年10月9日

來自巴基斯坦的亞洲女孩人權大使哈蒂康,身邊曾有同學7歲就遭遇童婚,自己9歲時也差點被迫童婚,幸運說服家人的她決定挺身而出倡議,盼遏止童婚習俗。

勵馨基金會今天舉行臺灣女孩日記者會,邀請來自巴基斯坦的哈蒂康‧巴希爾(Hadiqa Bashir)、亞美尼亞的愛妮莎‧艾莎肯(Inessa Arshakyan)、蒙古的佐扎雅‧甘博(Zolzaya Ganbold)和臺灣的彭亮瑜等4位亞洲女孩人權大使分享在女孩人權上的奮鬥過程。

來自巴基斯坦的亞洲女孩人權大使哈蒂康‧巴希爾今年才14歲,曾發起「女孩團結爭取人權」運動,並組織遊行示威,反對童婚和對婦幼的一切形式暴力,曾獲「Muhammad Ali 國際人道獎」。

哈蒂康表示,自己7歲時,一名同學被家裡安排結婚,原本大家還高興地去參加婚禮,之後卻發現那位同學沒有再到學校上課,後來大家舉辦一個歡送會,卻看到那位出席的同學臉色蒼白,甚至還哭泣,才知道她被丈夫用鐵絲毆打。

除了身邊看到不少童婚案例,哈蒂康表示,自己9歲時也曾被祖父母要求嫁給一名計程車司機,後來她向家人抗議,加上叔叔支持,讓她不必接受這個婚姻,得以繼續求學,也因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她決定挺身而出倡議,希望遏止童婚這個習俗。

哈蒂康挨家挨戶拜訪,希望提升人們對反童婚的認知,雖然很多人不支持,甚至將她視爲異類,但她仍未放棄,更發起「女孩團結爭取人權」運動,希望挽救更多女孩的命運,未來還希望遊說立法者建立預防機制,並召集部落長老支持反童婚。

來自蒙古的佐扎雅表示,在蒙古社會,女性常被視爲柔弱的象徵,總是要聽別人的想法,因此她在學校組織工作坊,提升性別意識,也促使學校改善環境,對女性更友善,她也加入女權社團,並立志成爲人權運動者,希望爲蒙古女孩發聲。10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