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問題 北京與美搶主導權

香港《南華早報》15日刊文稱,自去年秋季以來,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阿富汗問題上就僵持不下。圖爲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前左)於安理會主持會議。(中新社)

「阿富汗問題上,中美正在聯合國爭奪主導權」,香港《南華早報》15日刊文稱,自去年秋季以來,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阿富汗問題上就僵持不下,中國「一反常態」,希望在相關決議發揮主導作用;而美國對此持反對立場,擔憂自身影響力被削弱。

分析人士擔憂,這場在聯合國就阿富汗政策和援助的控制權展開的「鮮爲人知」的外交爭端,未來將演變成爲中美間「重大爭吵」,並進一步加劇兩國間緊張局勢。

報導引述紐約大學法學院的線上政策和權利論壇「公正安全」(Just Security)1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稱,關於誰應該起草安理會阿富汗問題決議的鮮爲人知外交爭端,正演變成中美間重大爭吵。

報告作者、國際危機組織聯合國主任理查德.高恩在報告中稱,爭論的焦點是哪個國家擔任阿富汗問題的「起草人」。中美同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中方很少在決議上發揮主導作用,聯合國稱之爲「牽頭」。去年安理會審議的24個針對特定國家的議題中,美國和英國各牽頭了6個,法國牽頭了7個。

他提到,去年秋天,中國一改往常的外交方式,釋出希望在阿富汗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的罕見訊號,期望擔任阿富汗問題執委會主席。

報告指出,中國有衆多理由這麼做。「中國對阿富汗有濃厚興趣,不僅是因爲兩國相鄰,阿富汗的資源潛力也十分豐富,擁有價值約1兆美元的礦產,包括銅、鐵、金、鋰、稀土元素等。」但無論是拜登政府還是川普政府,美國都對此持反對立場。

「最近幾天,這一爭端達到頂點。」報告稱,在過去兩週,中國和巴基斯坦分發了一份決議草案,將聯合國阿富汗援助團的任務期限延長一年。美國和韓國則以各自的替代決議作爲迴應。

高恩認爲,這場「平靜爭端」意義重大,「不僅關係到聯合國如何與塔利班接觸,還關係到中國如何定位自己作爲安理會領導大國的地位」。同時,可能預示着中美在多邊安全問題上的緊張局勢將進一步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