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撤回菜鳥上市申請,農夫山泉淨利增長42.2%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1—2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2%

3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4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40.6億元,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增長10.2%。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5%,股份制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2%,私營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7%。

具體來看,部分主要行業利潤情況爲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利潤增長2.1倍,紡織業增長51.1%,汽車製造業增長50.1%,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0.7%,消費品同比增長12.9%,專用設備製造業下降17.0%,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7.3%。(國家統計局官網)

|點評|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由去年的兩位數負增長,轉變爲今年的正增長,企業利潤情況有所改善,後續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具體來看,得益於全球貿易活動回暖,出口產品利潤率回升速度較快,特別是去年處於寒冬期的消費電子行業,今年初實現了量價齊升。受生豬價格低迷影響,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率修復進程緩慢,但居民整體消費需求略有回升,食品、飲料等消費品行業利潤率平穩恢復。

總體上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回升受低基數以及春節假期的季節性因素影響,工業企業生存環境得到一定改善。不過,對外出口貿易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內需方面還需“猛藥”提振,工業企業利潤能否持續修復還有待觀察。

潘功勝:中國正在制定金融穩定法

3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深化亞洲金融合作”論壇上的主旨演講。潘功勝表示,中國正在制定《金融穩定法》,着力構建權責對等、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科學合理的風險處置成本分擔機制。

潘功勝提出,穩健的金融機構是金融安全網的堅實基礎,金融監管是金融安全網的“第一道防線”。中國根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變化,適時優化調整金融監管體制,促進宏觀審慎管理、微觀審慎監管、行爲監管等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財聯社)

|點評|中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接近500萬億元,如此龐大的資產組成沒有任何風險幾乎不可能,制定《金融穩定法》十分有必要。金融行業內產生的風險外溢至實體經濟的案例十分常見,例如P2P過度發展、股市短期大幅異常波動等,包括房企違約後的處理也算是金融穩定的一部分。這種外溢風險在監管層面往往需要多部門協調處理,《金融穩定法》就是要做到讓各部門在監管時做到有法可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各國都強化了對金融穩定方面的立法工作。這次潘功勝所提出的《金融穩定法》在前兩年就已經公佈了草案徵求意見稿,這種頂層設計法案,立法流程較長,希望能夠儘快推出。

阿里撤回菜鳥獨立IPO申請

3月27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公告稱,決定撤回物流子公司菜鳥在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請,並要約收購菜鳥少數股東的股權和員工已歸屬的股權。本次收購涉及金額達到37.5億美元。收購價格反映了菜鳥估值爲103億美元,與阿里巴巴及其顧問公司認爲的公司目前的公允價值一致。

公開信息顯示,菜鳥成立於2013年,菜鳥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企業之一,年處理跨境電商包裹量超過15億件。據阿里巴巴最新的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菜鳥集團該季度實現營收284.76億元,同比增長24%。菜鳥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爲9.61億元,同比扭虧。(澎湃新聞)

|點評|阿里雲和盒馬上市計劃折戟後,菜鳥的上市計劃也被撤回,阿里旗下業務資本化的進程幾乎停滯。阿里去年轟轟烈烈地開啓“1+6+N”組織變革,推動子集團單獨上市是其中重要一環。不過,即便是背靠阿里,並且已經在行業內小有成績的子集團,在中國資本市場較爲低迷,歐美市場上市難度加大的背景下,很難獲得合理估值,這成爲阿里延緩子集團上市的直接原因。

在新一輪的電商爭奪戰中,拼多多、抖音正在快速地攻城略地,阿里的零售業務連續兩年接近零增長,海外市場成爲阿里的必爭之地。菜鳥作爲全球跨境電商物流行業中的龍頭公司,是阿里開拓國際電商市場所不可或缺的助力。決定將菜鳥繼續留在集團內部,也就不足爲奇了。

國際業務拖累順豐去年營收下跌

3月27日消息,順豐控股於3月26日晚間發佈了2023年年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順豐控股去年營收2584.1億元,同比下降3.39%。實現歸母淨利潤82.3億元,同比增長33.4%。據公司財報顯示,公司供應鏈以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下降達31.7%,主要受到國際空海運需求以及價格同比下降的影響。

該公司公告,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6.0元(含稅)。相較於2022年度公司利潤分配方案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2.5元(含稅),2023年度每股派息金額增長140%。同時,公司將部分回購股份註銷,註銷股份約6500萬—7800萬股,註銷比例約1.3%—1.6%。(華爾街見聞)

|點評|國際化是順豐這個階段想講的故事,但截至目前講得並不出彩。即使在海外,順豐依舊要面對國內同行極兔的內卷。而面對發展尚不如中國的東南亞市場,中高端配送或許很難與平價快遞搶市場。而對國內市場來說,在2023年整體需求下滑、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順豐在快遞業中兩端承壓,其增長壓力也在逐步增大。

今年3月以來,快遞新規的落地對順豐算是形成了一定利好,“四通一達”面對快遞新規或要承受更多的人力成本,而對於順豐的影響算得上甚微。不過,目前來看,快遞新規執行力度不小,同行仍然可以通過性價比來保持自身市場份額。

農夫山泉去年淨利同比增長42.2%

3月27日消息,農夫山泉於週二晚間發佈了2023年全年業績公告。農夫山泉2023年實現總收入426.67億元,同比增長28.4%,超出市場預期的408.6億元;實現淨利潤120.79億元,同比增長42.2%。公司創始人鍾睒睒表示,農夫山泉在2023年繼續維持包裝飲用水的行業領導地位,並取得了茶飲料的高速增長,包裝飲用水和飲料雙引擎格局進一步夯實。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展望部分,農夫山泉特別提及近期集團受輿論影響,亦面臨挑戰。農夫山泉表示,未來將加強品牌建設,靈活適應市場變化,堅持健康天然的產品理念,持續改進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澎湃新聞網)

|點評|無糖茶飲料在近幾年已經有多個品牌涌入,賽道開始變得擁擠,但東方樹葉目前仍然牢牢佔據行業龍頭的地位。這個從2011年上市至今的品牌有着類似特斯拉的發展路徑,花了8年才熬到盈利,並在2023年實現業績爆發。無糖茶飲料的熱度仍在持續,農夫山泉的業績仍有提升空間。

至於農夫山泉的輿論風險,也算是這段時間被反覆提及的問題了。輿情風險被寫進年報中,說明農夫山泉真的受到了難以忽視的影響。信息爆炸的時代中,輿情的推動力及影響力或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由不得企業不重視。

蘋果2月中國發貨量下跌33%

3月27日消息,蘋果公司2月份iPhone在中國的出貨量同比下降約33%,延續了這款旗艦產品在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場需求下滑的趨勢。這也是iPhone在華出貨量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據官方數據,蘋果1月份的總出貨量約爲550萬部,較上年減少約39%。

自蘋果去年9月推出最新一代iPhone以來,該旗艦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銷售放緩導致蘋果在1月份罕見地進行了打折。分析機構Canalys分析師認爲,蘋果在中國的零售渠道仍在消化2023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這可能是近幾個月出貨量下降的原因,但這也是蘋果在中國未來幾個月逐漸放緩趨勢的跡象。(華爾街見聞)

|點評|2月正處農曆春節,蘋果的銷量下滑本屬正常。但結合1月份蘋果在中國的銷量下滑和促銷舉措來看,或許蘋果手機真的陷入了賣不動的境地中。究其原因,與國內消費慾望下降有關,或許也與去年華爲高端手機的橫空出世有關,同時也和消費者換手機頻次降低密切相關。

由於性能瓶頸,智能手機的被動換機需求確實是在不斷下降的,這並非蘋果一家的問題。但相較於其他品牌,蘋果手機在“新事物”方面確實不夠敏感,無論是摺疊屏還是AI,都是慢人一步。蘋果放下造車,急於尋求AI領域的合作,或許也是爲了追趕這份差距。

海底撈去年淨利潤同比大增174.6%

3月26日,海底撈公佈截至去年底的2023年業績。財報顯示,去年海底撈營收414.53億元,同比增長33.6%,超出市場預期的411億元。全年淨利潤爲44.95億元,同比增長約174.6%,超出市場預期的43.9億元。公司同時宣佈計劃每股派息0.824港元,共計股息約40.5億人民幣,佔公司財年淨利潤的90.1%。

收入端來看,佔海底撈營收大頭的餐廳經營收入同比增長35.7%至392.67億元,佔財年總收入的94.7%。海底撈餐廳全年接待顧客近4億人次,較上年增加43.7%。不過,由於優惠增加,海底撈顧客人均消費跌破百元,從2022年的104.9元減少至99.1元。(華爾街見聞)

|點評|海底撈在經過艱難的“斷臂求生”後,終於把自己撈起來了。前幾年疫情期間,海底撈逆勢擴張,加速新店開張步伐,令海底撈陷入虧損的泥潭。經過關店、減少優惠等一系列措施後,線下消費恢復的2023年,海底撈業績得到大幅回暖。賺多少分多少的高比例分紅,討好投資者的意味明顯,但海底撈的股息率仍難以和銀行等傳統高分紅行業公司相比。

長期以來,中餐行業的集中度一直都很低。不同地區的人喜歡吃的口味相差甚遠,菜品製作很難實現標準化,火鍋賽道相對而言受衆更廣,鍋底之類的口味比較容易複製,海底撈一度以極致化服務廣受好評。然而,提供精細化服務的壁壘並不高,海底撈在火鍋口味上的表現較爲一般,海底撈的熱度已經遠不如從前。

週三兩市全線調整滬指失守3000點

3月27日,三大指數今日全線調整,創業板指領跌,滬指收盤失守3000點。盤面上,NMN概念股逆勢大漲,食品股早盤拉昇,房地產板塊一度反彈。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集體大跌,小米汽車概念股震盪走低。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4700只個股下跌,逾百股跌超9%。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8888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672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72.49億,其中滬股通淨賣出17.64億元,深股通淨賣出54.86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2993.14點,跌1.26%,成交額爲3762億元;深成指報9222.47點,跌2.4%,成交額爲5126億元;創指報1789.82點,跌2.81%,成交額爲2263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三市場再次打響“三千點保衛戰”,主要是市場內部因素所致。一二月份的宏觀數據缺乏超預期表現,兩市缺乏長期走牛的基礎。“神秘資金”恢復到託而不舉的狀態,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對於行情延續的期待逐漸消散。從指數跌幅的絕對值來說,近期回調幅度並不算大,只不過又回到三千點這個A股歷史中的重要心理關口,加重了市場的失望情緒。

即將進入“四月決斷”時間,去年年報和今年的一季報將進入集中披露期,市場風格往往也將從重題材過渡至重業績階段。而今年前期的行情主要以題材爲主,題材板塊的快速回落短期內對市場人氣也是一種打擊。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吳 曉波重磅新作《茅臺傳》有聲版上線

原聲講播專輯80集 共赴10⼩時的“茅臺時光”

長按掃碼▼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