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魔盒,會放出冥王PLUTO還是阿童木?

人機共生,是科幻作品永恆的主題。其中,《冥王PLUTO》可能是最早探討人類與機器人如何在衝突中共存的漫畫作品。

如果說阿童木是人機共生的“和平使者”,啓蒙了幾代人對機器人的信任和熱愛,那麼冥王PLUTO就是阿童木的反面,一個心懷仇恨的殺戮機器。在《鐵臂阿童木》的番外篇《地上最大機器人》中,名叫冥王PLUTO的超級機器人,要挑戰阿童木在內的全球七大機器人。

這個故事,後來被浦澤直樹進一步改編,以更大篇幅和筆墨,描畫了人機共存的種種矛盾衝突。

最近,冥王PLUTO的故事被奈飛搬上了屏幕,動畫《冥王PLUTO》上線即爆款,豆瓣開分9.1,IMDb開分9.3,口碑如潮。

雖然這部動畫的主題,是老生常談的“人機共生”,但在2023年觀看,卻別有一番滋味。

這一年,大模型的“智能涌現”展現出了類人級別的推理能力,具身智能讓科幻電影中的人機共存加速到來,AGI的實現也不再是遙不可及。

與此同時,大模型和AGI所暴露出的衝擊和危險,也漸漸浮出水面。有畫師們聯名反對AI學習自己的作品,OpenAI政變原因之一就是科學家對“AI失控”的擔憂,而中美AI競爭也掀起了一輪輪博弈。

也別忘了更大的世界,很多地區正在陷入動畫《冥王PLUTO》中中東戰爭類似的戰火陰霾之中。

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正在不知不覺地跨越奇點。在不遠的未來,人機共生會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AI會像冥王PLUTO一樣被用來殺人嗎?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去迎接一羣“十萬馬力”的超級智能機器人呢?

不妨帶着童年看阿童木動畫片一樣的好奇心,和我們一起開開腦洞吧。

殺戮機器覺醒?又一次“狼來了”

避免劇透,一句話給大家總結一下動畫《冥王PLUTO》的劇情——機器人在宇宙的中心呼喚愛。

在人類和機器人共同生活的未來,機器人擁有了和人一樣的感情和思維能力,可以與人建立幸福的家庭。而數次離奇的謀殺,掀開了人機共存的隱藏矛盾:機器人產生了仇恨的情緒,於是憤怒地舉起了槍……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故事好熟悉?

(《冥王PLUTO》動畫截圖)

有大量科幻作品都是這樣的:遙遠的3xxx年,人類社會的科技水平高度發展,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某一天機器人像《西部世界》中德洛麗絲那樣意識覺醒,發現人類對自己各種欺壓,於是開始抗爭和復仇。

機器人意識覺醒,成爲人類不可掌控的威脅,幾乎是所有“科技鬼故事”的必備設定。不過,冥王PLUTO不過是又一次“狼來了”。

首先,即使實現了AGI強人工智能,智商和意識也不是一碼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智能機器依然只能通過聲音、面部表情、姿態等,模擬人類的情感表達,並不是真的擁有情感體驗。更何況,我們距離強人工智能還有不短的距離,最近一項針對GPT-4的圖靈測試中,得分遠不及人類。對“機器意識覺醒”的恐懼,不過是又一場“恐怖谷效應”。

其次,萬一的萬一,機器人真的產生了意識,就一定會是惡的嗎?顯然不是。正如阿童木和冥王PLUTO是兩個對立陣營,機器人的行爲特徵也分“善”和“惡”。憑藉今天我們對AI技術的瞭解,以及目前人類和機器人的關係,恐怕機器人並不會感到“被人類威脅”吧,自然也就不太可能成爲什麼人類殺手或機器人反叛軍團之類的。正如《流浪地球2》《冥王PLUTO》等最新科幻作品中,機器人的威脅大多源於網絡漏洞、人類的惡意操作,以及算法爲了讓人類延續下去計算出來的結果“好心辦壞事”。

(《冥王PLUTO》動畫截圖)

每當能力卓絕的智能體問世,比如ChatGPT,關於機器“超智能”的神話就會出現秀智商,叫賣“機器智能會超過人類智能”“機器會取代人類”之類的觀點。顯然,這些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再強大的機器也不足以戰勝人類的智慧。

只不過,人們總是喜歡相信驚心動魄的故事以及想象中的危險。換個角度想,這種對危險的敏感本能,或許就刻在人類野外求生的DNA中。所以,從“狼來了”到“殺戮機器覺醒”,這種故事始終會讓人樂此不疲,換個主角就能重來。

被掩蓋的真問題:高度共生的社會危機

當人們都在熱議智能機器覺醒的假象風險,也許把真正的危險掩蓋住了,而這些真正的風險,纔是人機共生的問題所在。

大模型的到來,正在讓機器從自動化系統發展成爲高度自主系統。

所謂自動化系統,類似掃地機器人、恆溫控制器,只需要在可控的環境下,根據固定的目標,執行設定好的任務。而家政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具身智能,顯然就沒這麼簡單了。它們需要在動態變化的物理環境下,準確及時地檢測到障礙物,並實時做出恰當的決策和相應的行動,這些高度自治的自主系統,顯示出了與人類相似的智能。大模型正在讓自主系統的具身智能,變成現實。

聽起來很美好,但這個人類和自主系統共生的未來,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1.算法黑箱。AI擁有“暗知識”,無需藉助理論或數學分析,就可以做出決策,在地震預測、天氣預測等方面做得比人類專家更好。但AI並不是真的理解了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數學模型,如果關鍵系統不可靠,在生產環節就難以保證安全。比如設計一架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使用數學模型是白盒的,可以很有把握符合安全標準,而算法的黑箱性不能保證足夠的安全可靠。

2.失業問題。自動化程度越高,機器人使用越普遍,失業率就越高。不是所有馬車伕都能學會開汽車,許多被自主系統替代的工作崗位是不會再回來的,而需要創造力、難以被AI替代的職業,比如編程、藝術創作,只能爲少數人提供工作機會。職業結構的變遷,一定會帶來失業陣痛,同時阻礙AI產業的發展。這一年來大量畫師對AIGC的反對和抗拒,就是明證。

3.技術依賴。對於大部分人來說,AI應用和機器人的到來,一定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比如自動配送外賣車、酒店服務機器人,就大大減少了人工勞動。ChatGPT幫助學生們做作業、寫論文。這也意味着,人類會逐漸喪失某些技能。比如唐詩宋詞,未來的孩子可能再也不需要背誦它們了,機器人將東西無微不至地送到手邊,人的日常活動量也隨之減少,帶來肥胖等隱患。隨着算法預測越來越精準,我們會逐漸依賴AI做決策,而不是傾聽身邊普通人的建議和自己的感受與直覺,而決策-行動-反饋的整個正向機制,也被打斷了,讓人越來越缺乏自信。人機共存就是“溫水煮青蛙”,對技術的過度依賴,並非杞人憂天。

4.政治衝突。還有一種潛在威脅,來自各國政府和企業組織的猜忌與博弈。對智能技術的管控已經是一個政治問題了,而智能技術爲核心的科技競賽,正在掀起類似冷戰時期的政治博弈。

《紐約客》雜誌2023年11月20日出版的一篇文章《Why the Godfather of A.I. Fears What He’s Built》(人工智能教父爲何害怕自己的成果)中,圖靈獎得主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直言:“我們不知道人工智能會變成什麼樣子。”但當記者問:“爲什麼不直接拔掉插頭呢?”辛頓回答:“因爲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而此前,他曾拒絕簽署一份呼籲暫停研究人工智能至少6個月的請願書,並表示:“中國可不會停止研發6個月”。有理由相信,出於政治博弈的考慮,某些政府、企業或科學家,會對人工智能的風險,乾脆放任自流。

從人類自治邁向機器自治的人機共生社會,運行機制都要隨之變化。或許不會直接導致殺害等災難,但對就業、文化、政治秩序的衝擊,同樣會產生安全隱患。

從此刻,掀開“潘多拉魔盒”

你可能會問,既然發現了真正的風險,是不是就能提前做出防範,減少人機共生的摩擦?

從技術層面和社會層面,這個願望都不太現實。

技術層面,AI不同於人類歷史上任何技術風險的。作爲一種自主學習、自主進化的算法,AI需要不斷咀嚼大量數據,進行復雜的內部轉換和“無監督學習”,其中的規律和隱秘Bug可能都不是人類工程師能及時捕捉到的。我們經常聽到程序員講一個段子:如果一段程序能跑能work,那就千萬不要動它,不要想清理“屎山”。所以,人類未必能夠將AI成長捏在自己的手心裡。就像一年之前,誰能想到ChatGPT會“智能涌現”,並讓整個世界天翻地覆呢?

(《冥王PLUTO》動畫截圖)

社會層面,目前主流國家應對危機的方法,往往不是“事前預防”,而是“動態平衡”。事前預防,需要提前對“最壞情況”做出評估,然後進行防禦性投入,成本是非常高的,一般只會在醫療、自然災害、戰爭等方面採用。而強人工智能的風險,危急程度並不算高,甚至有人調侃“關鍵時候把AI電源拔了”,所以這種危機的防範就要考慮成本收益比,不會犧牲收益最大化,追求絕對安全,而是在經濟和安全之間,尋找一個動態平衡點。而這種“動態平衡”的問題,則會讓一些脆弱羣體,置身於較大的風險之中,比如重複勞動的工人、底層白領、簡單知識生產者等,面臨被取代的壓力。

大模型這條AI之路,正在掀開AGI強人工智能的“潘多拉魔盒”,會放出冥王PLUTO還是阿童木,抑或兼而有之,還是未知數。

既然人類和機器人高度融合共生的社會必然會到來,我們又該依靠什麼保持樂觀和信心呢?我想,《冥王PLUTO》或許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愛”。

人性的種子,會頑強地在戰火和焦土中萌芽,一次又一次重建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