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19“牛冠全球” 小股民難做:躺賺時代結束

(原標題:小股民心聲:股票難做  躺賺時代結束)

時代週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2019年,A股“牛冠全球”。

從三大股指看,上證綜指全年漲幅22.30%,深成指全年漲幅44.08%,創業板指全年漲幅43.79%。

全球主要股指的漲幅中,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全年漲幅分別位列第二、第三位,僅次於俄羅斯ETS指數。

按照國際慣例,累計上漲20%便進入“技術性牛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A股在2019年的牛市名副其實。

A股3755家上市公司市值規模59萬億元,較2018年末上漲36.37%。以2019年11月末滬、深兩市投資者數1.59億人來算,A股股民2019年人均賺10萬元。即便剔除2019年上市的次新股,粗略計算下來,A股股東戶均盈利8萬元。

然而,對於住在江蘇常州的銀髮族股民丁麗(化名)來說,2019年是“被平均”的一年。

1月18日,丁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躺着賺錢的時代結束了。”她說,去年很難做,從指數漲幅來說像牛市,但根本不像2006―2007年以及2014―2015年可以隨便賺到錢。

2019年小股民“難做”

在丁麗看來,2019年股票“難做”,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小盤股比以前難做,以前這類股票彈性好,萬一業績不好還可以指望它重組,現在也很難了;

其次,從打新角度來說,周圍的人都反饋,新股中籤率比以前更低;

最後,是信息和資金量的問題,丁麗身邊的朋友能賺錢的,往往資金量都比較大。2019年的市場風格不友好,像貴州茅臺(600519.SH)這類股票,一手就要10多萬元,根本不適合小散戶。

丁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對於“銀髮族”股民來說,最大優勢無非是心態基本都很好,盈利了就是賺一點買菜錢,虧了反正也就當玩玩。此外,經歷過2015年急漲急跌,大家都知道不要借錢炒股。

實際上,認爲股票“難做”的不僅有退休在家的丁麗阿姨,“80後”股民張俊(化名)對於2019年的股市也頗爲迷惘。

1月18日,張俊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就拿了三隻小票,去年的表現一隻比一隻熊,現在他都有點害怕打開證券賬戶。

在張俊看來,2019年的A股撲朔迷離,感覺上是“被牛市”了。第一隻股票套得很深,概念一度很勁爆,但財務報表很糟糕。

前幾年,這隻股票大股東大比例股權質押,經常出現司法拍賣的公告,2019年出現實控人變更,一直指望目前的大股東借殼,但一直沒動靜,前陣子居然還減持;

第二隻股票是稀土題材,但目前這個板塊好像也不如之前火熱;

第三隻股票據說有參股互聯網大公司的概念,還想補點倉,但算一下平均成本,虧損也在20%以上。

從成交量看,上證綜指全年成交量達536億股,創近四年新高,深證指數全年成交量達726億股創歷史新高,創業板指數全年成交量爲190億股創歷史新高。

但丁麗與張俊都認爲,炒短線已經越來越難,也想找一些能長期拿的好股票,但自己的標準與市場的風格明顯有差距。

在丁麗看來,像振華重工(600320.SH)這種大型國企表現反而平平,一些不知名的公司反而風生水起,實在很難理解。

而張俊的苦惱是,關注了一些績優股,一直期望着回調,卻只能看着它們一路狂飆,從來找不到合適的買點。

對於頗爲關注宏觀層面的丁麗來說,2019年的市場很讓人困惑。在她看來,2018年A股被中美貿易摩擦折騰得很慘,2019年好像經濟也沒見好,但是股票指數都漲了。以往都是指望在牛市賺錢,但2019年不僅自己沒怎麼賺到錢,身邊炒股的朋友也是虧多盈少。

“炒小、炒殼”觀念遇挑戰

學歷頗高的張俊認爲,2019年A股的結構性機會太難把握。

張俊自嘲,炒小股票曾經是股民的“共識”,這些股票市值小彈性好,價格極低,哪怕賭錯了,也就放在那裡用時間換空間,最重要的是這些股票只要熬到牛市,如果碰到“借殼”往往一飛沖天,賺的遠比白馬股多。

然而,這一策略在2019年遭遇滑鐵盧。

無論是丁麗還是張俊,都不太關心外資入場。

事實上,過去一年源源不斷流入的外資,是A股市場最大的增量資金,目前,外資機構及個人持有的A股市值,甚至已經超過權益類基金的持股數。

事實上,大消費和科技龍頭是A股市場的明星。

“抱團”這些“核心資產”的專業機構在2019年斬獲頗豐。譬如,股票型基金2019年的平均收益在30%以上,跑贏了上證綜指。

對於期待着風格切換的投資者而言,2020年仍充滿未知。

伴隨着A股註冊制、退市等各項制度不斷推進改革,逐步與國際資本市場制度接軌,偏好小市值股票的中小股民還將繼續遭遇挑戰。

雖然2019年沒掙到錢,但張俊對於2020年仍充滿信心。

他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裡面提到法院判決華澤鈷鎳賠償股民3萬多元,雖然上市公司沒錢賠,保薦人與審計機構最後承擔了連帶賠償責任。

對丁麗而言,炒股能否賺錢,仍然是2020年最重要的命題。

丁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2019年11月開始,看到新聞裡經常在提國企改革。雖然之前也有人炒過“國企改革”概念,但她感覺這次政策發佈的頻率跟以前明顯不同,希望能夠在這一個領域找到新的賺錢機會。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爲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